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8章 李纲

作者:水果抹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国子监!


    朗朗的读书声从每一间教舍里传来,已经多年不曾在国子监内走动的李纲,坐在一辆小推车上,让最喜欢的学生推着走,苍老的脸上满满享受之色。


    “想当年老夫在国子监担任祭酒的时候,全监上下算上先生也不过四百余人罢了,而今却直接翻了好几倍!”


    “这是读书人的盛世呀!你们一定要万分珍惜!”


    显然李纲的心情很好,被几个学生推着,不断向他们讲述各种历史典故,还要提点他们学问上的问题。


    可当他们来到四门学的教舍之后,李纲突然一下子严肃了起来。


    “李纲先生虽是当世大儒,治学严谨,但在蒙学一道上确实有所欠缺,若我等,不能直视问题所在,何谈进步?又何谈教化子民?”


    “黄口小儿大放厥词!李纲先生的学问岂是你能质疑的?”


    “王积先生已经多年没有入世,没有人知道那篇文章究竟是谁所做的,以此来质疑李纲先生,只能说有些人不顾体面,一心想着借此来宣扬自己的名声罢了!”


    “哈哈,简直是无稽之谈!”


    “文章写的好坏跟作者的名声有关系吗?有理就是有理,李纲先生若是没有缺点,那就是圣人了,恐怕连李纲先生自己都不这么认为!”


    其实不光是四门学,自从《大唐周刊》发布了质疑李纲蒙学学问的头版头条之后,这样的争论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甚至于蔓延到了贩夫走卒之中!


    身后的学生生怕李纲听了生气,小声说道:“先生,不如咱们去后花园转一转?”


    李纲摇了摇头。


    “咱们进去!”


    学生们只好推着李刚走进四门学的教舍。


    一看见李纲过来了,争吵声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所有的学生纷纷起身。


    “见过先生!”


    四门学在国子监中,只能排在末流。


    虽然里边的学生并不是平头百姓,但是和国子学和太学中的学生相比,和平头百姓也没有多大差别了。


    他们大多出身小门小户,族中可能只有一两个人当了大唐的低级官员。


    也正是因此,四门学的学生才更知道学习,也要远比其他几个学馆更加刻苦。


    不刻苦的话,他们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


    李纲一只手向下按了按。


    “诸位都坐吧。”


    “方才老夫在门外听了一会儿,心中有颇多感慨,想要与诸位分享一下。”


    “治学严谨是我等毕生所追求的目标,身为读书人虽然手不能提,但肩上却担负着教化天下的重责,若不严谨,贻笑大方是轻的,若是误人子弟,我等纵是万死也难以赎罪。”


    “因此,有争论是好事,据理力争才是我辈读书人的傲骨,老夫很希望看到你们在学问上争辩!”


    “虽然老夫时至今日,也不知道那篇文章究竟是不是出自王积先生之手,但那篇文章写的有理有据,鞭辟入里,那是难得的佳作。”


    “若是你们能论出个一二,务必要立刻知会老夫,《左传》上写的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若是老夫出现了错误,及时改正,也要多谢各位读书人的提点才是。”


    这番话说的,那些学生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李纲是何等人物?


    那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教过好几位太子的大儒。


    他做到了天下读书人力所能及的巅峰,不知有多少人视他为精神偶像。


    有这样的态度,实在是太难得了…


    “我等谨记先生教诲!”


    李纲满意的点了点头。


    “至于《大唐周刊》,诸位也要辩证的看,其中固然有好文章,但也有一些文章并不出彩。”


    “想必你们也都知道《大唐周刊》编辑部那几个年轻人的水平,放在同龄人之中算是出类拔萃的,可毕竟年轻,缺少阅历。”


    “老夫已经不是国子监的祭酒了,但身为长者,也就僭越一些,给你们提一个要求,日后可以争论,但无需过于激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未必见得要大打出手。”


    “若是有本事,不妨也写出文章来,放在《大唐周刊》刊登,让天下人评判一下谁是英雄。”


    说完,李纲冲着众人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被身后的学生推了出去。


    他刚一走,教舍里就炸了锅。


    “先生说的不错,因为学问上的争端而大打出手,简直愚蠢到了极点!”


    “吾辈读书人,胸中自有沟壑,笔杆子便是我手中的刀剑,有本事的,在《大唐周刊》上见个真章,让天下人去评判!”


    “我今日就要写篇文章去投稿!”


    “《大唐周刊》便是我等读书人的战场!”


    “我听闻近来已经有不少人投稿,咱们还要加快些速度,否则谁都不知道会排到何年何月去!”


    “可惜呀,《大唐周刊》每隔七天才会出一期,若是天天都有该多好!”


    …


    从国子监离开的李纲,心情依旧难以平复。


    将几个学生轰回去继续上课,李纲在老仆的搀扶下坐上牛车。


    他这个岁数,已经坐不得颠簸的马车了。


    “去胜业坊,柳家。”


    老仆小心翼翼的说道:“有几位即将远行赴任的官员要来拜谒您,是不是先回家一趟?”


    李纲摇了摇头。


    “这些年老夫没干别的,除了治学之外,就是教人读书,若是每一个远行赴任的人都要来拜谒老夫,干脆就不要干别的事情了。”


    “不必理会他们,直接去胜业坊,老夫品尝过几次登科楼的美食,却也知道登科楼的手艺就是从他柳家学来的。”


    “脚程快一些,若是耽搁了时辰,怕是柳家还要单独给老夫开个小灶。”


    老仆应了一声,牵着牛车朝胜业坊的方向行去。


    穿过朱雀大街的时候,李纲忽然说道:“先停一停。”


    “你且去买几盒点心,上门不能失了礼数,带些手信才显得有诚意。”


    老仆面露古怪之色。


    他知道自家老爷不管去哪里,都会被人家当成老祖宗一样供着。


    去柳家还需要带礼物?


    他跟了李纲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干这种事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