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8章 鞠义战死

作者:以空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高干思索着怎么对战杨平的时候,许县附近的鞠义,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6月初7凌晨,护民军第三镇代理总兵官何仪、副总兵张绣,以及参军张和、刘处,指挥着护民军车骑部队主力1万5千余人。


    同样是在天亮之前,通过2座浮桥将9000余名步兵以及后勤兵,运到了颍河北岸。


    旋即,由何仪带着5000人,直接沿着颍河北岸向东南方向攻击鞠义部署在河北岸的大营。


    张绣、胡车儿带领4000步兵,从3个方向进攻许县县城。


    刘处则带领3000骑兵,绕过许县县城,直直地向东挺进,目标,就是用这3000骑兵一路向东,收拾逃跑的鞠义溃兵。


    而张和则率领着所有的战车部队和工程部队,过河之后,守在许线的西侧,真正的要完成杨平“一个敌军都不放走”的作战计划。


    张绣、胡车儿带领四千步兵悄无声息地抵达了许县的3座城门,同样是轰天雷开道,炸开城门。


    赤脚的步兵在城门破后,便迅速冲进了这座只有2000河北兵、2000颍川郡世家私兵驻守的县城。


    鞠义虽然狂傲,但治军十分严谨:昨日大雨之后,颍河水面暴涨,虽然鞠义也松了一口气,感觉对岸敌军绝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起攻击。


    同时,他也有些烦躁:自己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渡河南下攻击敌军,建功立业了。


    鞠义虽然放松了警惕,但局意却没有像高干、审配等人一样,因为得到徐州吕布被围、袁绍等人又将派援兵的消息而狂傲的在夜间举行宴礼。


    入夜之前,鞠义甚至巡查了各营的守备、警戒情况,告诫手下校尉军官要注意防范,不能松懈。


    但没什么卵用——他鞠义虽然能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但是手下军官和士兵看着那滔滔的颍河水面,再看看这走一步粘两脚泥的路面,那是全面的放松了戒备。


    不过,即便是他们加强戒备也没什么用——杨平手下的军刺部队,共有一个12精锐作战小队,和6个24人的作战中队。


    南阳之战结束后,杨平将第一中队调到了临颖县附近,负责配合步兵收拾高干的骑兵;


    二中队则带到了许县附近,目标就是让他们,在当夜遮蔽许县西部十多里外搭建浮桥的地方;


    三中队被杨平放到了陈国东部,监视徐州战场去了,此时应该已经到了;


    四中队在南阳之战前,便被杨平放到了南郡,五中队被杨平放到了荆南四郡。这两个中队,此时划归给了护民军第一镇的张辽,配合第一镇攻略荆南四郡;


    六中队则在南阳之战前,被放到了江夏郡,归诸葛亮、江波指挥。


    可以说,杨平用提前将近2000年的见识,打造了这么一支特种兵,任务就是战略侦察,以及在关键战役实施重点部位的战场遮蔽。


    而军刺部队也很好地完成了杨平赋予他们的战斗任务。


    就比如车骑部队搭建浮桥的时候,24名军刺成员,直接在方圆10里之内形成了一个遮蔽区域,将这一区域内少到极致、又放松警惕的袁军探子全部清理掉。


    在浮桥搭建完成以后,军刺二中队,又作为大军的开路部队,沿途悄摸摸的收拾了几名打瞌睡的哨兵。


    所以当张绣率领的步兵炸开许县城门之前,鞠义竟然对上万人的军事行动没有任何察觉。


    轰天雷响之后,鞠义迅速在许县衙门内披挂整齐,带着亲兵前去指挥战斗。


    但却是晚了——杨平的护民军打仗,突出一个字——快。


    一旦开战,突击速度真的能达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而且,张绣等人炸开许县城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护民军占据着没有夜盲症的优势。


    鞠义的士兵,特别是那些世家私兵,几乎除了几名领军之人,其他人都是什么成色——那都是个地主豪强家的佃户、奴仆组成的,不仅疏于训练,平时吃的就连牲口都不如,几乎人人夜盲。


    黑暗之中,这些人根本分不清敌我,还没有出营,就已经是乱成一团。


    在这种情况下,鞠义带着百余名亲兵,直接向距离最近的西门冲杀而去。


    迎面冲来的正是车骑第一师的步兵。


    车骑第一师的步兵,是由护民军近卫营、铁血第一团扩编而来,可以说,这是护民军中最精锐的步兵了。


    此时的士兵们虽然光着脚,但是甲胄、武器装备携带的十分齐全,他们虽然冲得很快,但仍能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冲锋。


    他们到街道东面来了一支敢于反抗的敌军,几个小队在大队长的指挥下,迅速列成阵势——


    盾牌在前、长矛在后,弓箭手们迅速将已经上弦的弩箭瞄准前方街道,随着一声令下,24支弩箭以三段击的方式,连绵不断地向冲来的敌军进行射击。


    鞠义率领着百余名亲卫,多是披甲之兵,对于弩箭的攻击,倒是有一定的防御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顶着不算密集的箭雨,迅速向攻击他们的步兵进行逼近。


    然而,还不等短兵相交,攻击他们的步兵箭矢密度瞬间增大了一倍。


    原来是发现前边有战事,后边跟来的一个步兵大队,其弓弩兵立刻加入了战斗。


    箭矢密度增加1倍,鞠义原本轻微的伤亡也就增加了一倍,不时有士兵被射中面门、脖子而亡,也有被射中胳膊、小腿失去战斗力的。


    但此时,鞠义的亲卫距离攻击他们的步兵也只有不到十步之遥。


    在队伍中间的鞠义提着长枪,一个加速就冲向了挡在街道上的盾牌阵。


    可是,还不等自己长枪捅过去,盾牌后边的长矛便纷纷的向他攒杀过来。


    6只长矛同时攒杀,鞠义也不敢轻试其锋,迅速侧身躲过。


    他身后的亲兵们纷纷挥刀向前,对着列阵的盾牌进行冲击。


    见敌军已经和前方盾牌接触,后边的弩兵们开始抬高弩臂,对敌军后方步兵进行遮断式射击。


    而早就做好准备的步兵们,则开始与冲上来的鞠义亲兵进行交战。


    盾牌在宽度不到2丈的街道上形成一道盾墙,长矛兵用长矛不断的前刺,阻挡靠过来的敌军。


    列阵在弩手后边的第2个步兵大队的长矛兵,则纷纷取出背后的标枪,开始向前掷去。


    正在应对突刺而来的长矛的鞠义,就听到一声声惨叫——在自己后边的亲卫们被从天而降的标枪直接捅穿了身体,纷纷倒下。


    忽然,鞠义身边的一名亲卫发出一声惨叫,就向下倒去。


    鞠义赶忙低头,就见从盾牌缝隙里伸出了一拍卜字戟头,正在勾拉站在盾牌前亲卫的腿脚,


    而且,一个戟头已经朝着自己的小腿伸了过来。


    鞠义赶忙抬脚,将这个戟头踩到了地面,顺势向后退了两步。


    鞠义心中大骇——自己要是反应慢点,这条腿可就不保了!


    看着越来越多的敌军,鞠义一挥长枪:“撤!”


    听到命令的亲卫们,倒也没有一窝蜂的转身后逃,还有是迎着敌军快步后退。


    撤过了护民军步兵的攻击范围以后,鞠义大眼一扫,自己带过来百余名亲卫,这就交战几分钟,就只剩下30多人了。


    还不待鞠义感慨,就见许县县衙南北两路的敌军,几乎和西门的敌军一个节奏,快攻到县衙了。


    鞠义跨上县衙内留守亲兵牵来的战马,带着30多名亲卫,向东门而去,准备先到颍河北岸的大营在做计较。


    虽然鞠义根据最初那几声雷响,也知道自己的河北大营,很可能也遭到了攻击。


    但菊意就不相信:敌军能在短时间内歼灭他那5000人守卫的坚固大营。


    但什么事,都不是你认为的就是你认为的——当鞠义带着30多名亲卫,踏着泥泞刚走出许县东门没有2里地,就看到自己河北岸的大营燃起了大火,厮杀声一片。


    再往前走不到一里地,就有溃散的士兵赤身裸体的闯了过来。


    这些溃兵们的想法,那就是大营被敌军攻破了,但城池没那么容易被攻破,都想逃到离军营不远的许县县城内去。


    随着这些光屁股溃兵而来的,就是赤着脚、甲胄齐全的车骑部队步兵。


    这些步兵以小队为单位,前来追杀溃兵。


    鞠义见到前方只有12名敌军,直接率领手下者30多名亲兵冲杀过去。


    在鞠义的认知中:30多武艺高强的亲卫打一个12人的敌军小队,估计还没接近,敌人就会丧胆而逃。


    即便是不逃,数倍的兵力优势,这支敌军小队在顷刻间就将被他的亲卫斩杀殆尽。


    却不曾想,这支追击的护民军步兵小队,见到30多人踏着泥泞、冲杀而来,不仅没有逃跑,反而迅速列出了阵势:


    2名一手持6尺方盾、一手拿着6尺长卜字短戟之兵在前,2名一手拿3尺圆盾、一手拿着4尺长斩鬼刀的士兵在侧翼,6名长矛兵迅速在盾牌兵之后,2名弩手站在最后。


    随着双方距离靠近30步,2名弩手先后发箭。


    但只射击了两轮,鞠义带领的亲卫,就已经靠近了这个小小军阵的十步之内。


    却见6名长矛兵迅速投出了手中的短矛,随后又是六枚短矛。


    而前方4名盾牌兵,则将斩鬼刀、短戟插进地面,甩出了身上的飞斧。


    还没有正面接触,鞠义这30多名亲卫就伤亡了十多人。


    要不是鞠义骑着马在队伍后面督阵,他知道:自己这30多名亲卫,此时,就已经被这支护民军小队给打崩了!


    终于短兵相交,盾牌阵之前的战斗,几乎是鞠义在许县城内的翻版:长矛攒刺,短戟勾削。


    特别是那2名弩兵,将弓弩挂到背后,也是拿着6尺长的卜字短戟,开始和盾兵进行配合,列成2个方盾在前、圆盾与弓弩兵在侧的三角形作战阵型。


    而6名长矛兵,也同样迅速变成了2个三人作战小组。


    这4个步战小组相互配合,列出一个四方形的空心阵势,边战边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冲过来的鞠义亲卫,不断陷入这4个战斗小组进退往复之间组成的空心阵中,


    不是被短戟勾杀、就是被长矛捅死。


    这个12人的小队,就这么诱导着鞠义的亲卫边打边退,后退不过20步,鞠义的20余名亲卫,就被斩杀了一半!


    即便是鞠义亲自骑着战马从侧翼攻击,但是面对3斜立起来的长矛,烂泥地冲锋的鞠义,无法提起马速,也无法建功。


    由于逃的太急,鞠义这帮亲卫也没带弓箭,在无法远程射杀的情况下,就靠近距搏斗,这4个如同刺猬一样的战斗小组,就让鞠义无从下嘴。


    看着只剩下11名的亲兵,鞠义决定不在这里耗了,调转马头准备撤离战场。


    但哪还来得及?


    这4个战斗小组战斗这几分钟,损失了三四人,但是每个战斗小组损失之后,便会迅速向其他战斗小组靠拢。


    此时,还能保持3个三人的作战组。


    见鞠义等人要逃,也不去追赶骑着战马的鞠义,反而向仅剩的11名鞠义亲卫粘了上去。


    这11名亲卫看到自家主将已经骑马东逃,而前面的几位杀神又挺着武器冲了过来,吓得亡魂皆无,丢下武器高喊投降!


    而鞠义之所以逃跑,也不是因为眼前这支作战小队,而是前方不足百丈,已经又有数个这样的战斗小队,缓缓地从侧翼绕了过来。


    一旦被他们包围,即便自信武艺高超的鞠义,也自问逃不出这些列成奇怪阵势步兵的围杀。


    鞠义向东逃了二三里,见一里之内没了敌人,而此时天色已经蒙蒙发亮,略微松了一口气。


    向南方看去,就见自家的大营此时已经没已经没了喊杀声,一队队穿着银灰色板甲的护民军士兵,开始出营北上搜捕溃兵。


    鞠义略微估算了一下自己的马力,在这烂泥地里,自己的战马要是向东赶往陈宫的大营,则不比沿河岸赤脚前进的护民军步兵快多少!


    鞠义性格狂傲,但军事能力确实够强。略作思考,鞠义就知道:如果自己的许县遭到了护民军的突袭,那么高干、审配驻守的临颍县,肯定也遭到了护民军的突袭。


    护民军如此精锐,又是夜间突袭,鞠义不认为高干等人能挺得比自己长久。


    也就是说,河北兵,此战是败了!


    现在自己要考虑的不是怎么反击,而是怎么保命了。


    想通这一茬,鞠义调转马头开始向北奔逃。


    如果鞠义在出许县之后,直接调转马头向北奔逃,即便是地面再泥泞,战马跑得也比赤脚2条腿的步兵快,但他却耽搁了太长时间。


    向北跑了三、四里,鞠义在晨曦之中就见一条由战马组成的一字长蛇,正在缓缓的自西向东前进。


    鞠义大眼一看,最起码有3000骑兵。


    这些骑兵以五丈的间距,列成一字长蛇阵,向东而去,却时刻警戒着南边。


    在队伍中间的姜牛儿,看到南边跑来一匹孤零零的战马,穿的又不是护民军骑兵标配的银灰色马甲,就知道:这要么是鞠义军中的传令兵,要么就是鞠义手下的重要将领。


    姜牛儿就命令前边的传令兵吹响了号角。


    还在行进的骑兵队伍瞬间就停下了脚步,有一队50人的骑兵,向南调转码头,手中的弓弩开始上弦。


    狂傲的鞠义不愿意当俘虏,他以绝死的心态挺着长枪,提起马速向这支骑兵冲击。


    鞠义冲到已经列出攻击阵型骑兵20步前时,齐刷刷的弩箭就朝他射来。


    鞠义穿的是双层铠甲,正面射来的箭矢纷纷被他的铁甲挡住,除了在他身上挂了十来只箭矢之外,倒也没有其他伤害。


    但是他胯下的战马却被射成了刺猬,悲鸣一声倒在了烂泥之中。


    鞠义反应过来,跳到了烂泥里。


    在鞠义生命的最后,他看到的就是50余匹战马踏着飞溅的烂泥向自己奔腾而来。


    列成6乘8的冲锋阵式的骑兵冲过以后,一根长矛将鞠义钉在了烂泥地里!


    喜欢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请大家收藏:()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