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有一首诗,“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讲得便是北岳恒山的景致。
此时正值初春,春寒料峭,山间尤为如此,晨间林中雾气尚未散去,松树的枝叶结着薄薄的寒霜,正如乾坤灵境,别有秀丽。
迎着浅淡的晨曦朝露,两个身影自曲折的山径而下,年纪大的皱纹横生,年纪小的不过十三四岁,皆着灰黑色僧衣,头戴僧帽,是在山中修行的比丘尼。
日光照破雾霭,驱散林间的寒意,二人走到半山腰,在一处树下歇息。
“师父喝水。”小少女取下腰间的水囊,递给年长的女子。
她接过来喝两口,便坐下诵经,于树下做起了早课。少女见状也只能盘腿坐下,拨动念珠诵经。
一刻钟后,二人完成早课,起身继续下山,行走约十里地,方到山下的一处小镇。
镇子不大,却位于山西与河北交界处,占尽地利,商人来来往往总要住宿打尖,颇为富裕。两位比丘尼沿着大路径直往东走,见着远处棚子飘白,遍地麻布素衣,就知道到了地方。
那少女上前一步,合十问候:“这位施主,此地可是王员外家?”
“不错。”门口的管家见她们一身缁衣,便问道,“可是白云庵的小师傅?”
“家师白云庵定言,受贵府之请来此做法事。”少女口齿清晰,“还望老人家通传。”
管家忙道:“老爷已经吩咐下来,二位师傅请进。”
他招呼小厮迎客,亲自带两位比丘尼到院中的丧棚,奉上热茶与素斋,又说了家中的情况,请她二人多费心。
定言点点头,寻个清净的蒲团盘膝坐下,拨弄佛珠诵经。
少女有样学样,跟着坐下念经。
檀香袅袅,哀乐阵阵,嗡嗡的低诵声中,她的神思飘向了自己的心事。
来这个世界已经十三年了。
十三前年,她穿越成一个尚在襁褓的女婴,被丢弃在荒郊野外,幸亏定言师太路过,听见她啼血似的啼哭,心中不忍,将其带回白云庵抚养。
对于一个普通弃婴而言,这自是莫大的幸运,白云庵主定逸师太是恒山派弟子,武功高强,恒山派又五岳剑派之一,江湖上名声不小,宵小避之不及,哪怕武功平平也能平安度日。
但这是她第二次穿越。
上次穿越还是上一次……咳,众所周知,穿一次是穿越,穿两次算无限。
她有个金手指,是一部武功秘籍,名曰《虚空诀》,开篇就说:【明还日月,暗还虚空,飞升得道,返本还源。三千世界,性命双修,**寰宇,奇经八脉】。
翻译一下就是此挂能让修炼者穿越三千世界修习武功,待神功大成之日,便可破碎虚空,脱离世界屏障,逍遥来去。
同时,和传统的武功秘籍一样,《虚空诀》也要打通“奇经八脉”,只不过**为五脏,方位成经络,亦要“性命双修”,只不过“性”在分世界,比如笑傲江湖,“命”在主世界,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成功。
普通的内功心法有行功路线,《虚空诀》不曾例外,落地襁褓后,她看见一片白光渐渐靠拢,提示明确,立即使出吃奶的力气啼哭,顺利吸引到了定言师太的注意。
被带进白云庵后,白光便从定言师太身上扩大到白云庵,随后消失不见。
——这代表她已经“引气入体”,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然而,展眼十几年过去,她在山上练功至今,却迟迟没有达标的征兆。
是她资质太烂,还是错过了什么,抑或是别有缘故?
钟灵秀越想越愁,目光从缭绕的烟气中回转,鼻端充斥着员外家饭菜的香气,肚子里的苦水又翻江倒海起来。
老实说,在白云庵有饭吃有衣穿,还有武功可学,已经胜过许多人,师太们脾气不一,却都爱护弟子,日子绝对称不上难过。
可再怎么样,庵堂还是尼姑庵,不能吃荤。
孩子们身骨未成,能吃两个鸡蛋,可也仅仅是鸡蛋而已。
她十三岁了,还是习武之人,身高却仅有一米三,彻头彻尾的小矮子!
在庵堂里还有资质不好,平日就烧水煮饭的小尼姑们,十六七岁也才一米四、一米五。
钟灵秀十分怀疑,自己武功难以精进就是因为营养不良。
穷文富武,营养不够练什么武功?
可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恒山派规矩森严,如她一般的小尼姑每天都要跟着师傅,早起做早课吃早饭,通常是豆粥青菜,佐腐乳酱菜,然后抄经冥想,下午跟着另外一位教授武艺的师叔习武练剑,直到傍晚时分下课,一块儿吃晚饭,这顿稍微丰盛,蘑菇豆皮、面筋素肉之类的。
偶有闲暇,也要给师父师叔们跑腿,给自己做点鞋垫衣裳,基本没有单独外出的可能,更别说偷偷抓鸟打牙祭。
就算千辛万苦逮到机会,偷偷溜出去,付诸实践也不是容易的事儿——定言师太武功一般,在恒山派无有姓名,可佛法高深,平日在庵堂为信女讲经,还会写一手好字,如果附近的村民有所求,也会下山做法事。钟灵秀跟着这样一位师父,大多数时间就是诵经念佛,没碰过灶台。
故此,即便她倚仗武艺抓到一只倒霉的野鸡,既不会杀,也不会烤,要是被师父发现杀生,还得被罚禁闭,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给穿越者丢脸了。
钟灵秀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就念到天黑。
丫鬟请她们到后院歇息,并奉上一桌还不错的素斋。
和定言师太一起用了顿饱饭,打水伺候师父洗脚,再自己洗一洗,这才能躺平睡觉。
练武?没力气啦。
十几岁的身体,下山走好几公里,再坐一天念经,铁打都扛不住。
钟灵秀倒头就睡着了。
翌日。
继续念经,和同在恒山的道教弟子们打了个照面,友好寒暄一番,然后各做各的法事,互不干扰。
王员外原本是行商,攒了家底捐了一个员外郎的虚衔,身家丰厚,这回老娘故去,为她做足七天的水陆道场。
七天,整整七天坐着念经!!
钟灵秀第一天尚可,第二天勉强,第三天就有点扛不住,靠毅力坚持了下来,第四天喉咙沙哑,只能敲木鱼默诵,第五天神魂出窍,第六天萎靡不振,第七天已经浑水摸鱼,坐着发呆。
好不容易挨到出殡下葬,依旧不能歇息,要替山上的师姐妹采购物什。
恒山派作为五岳剑派之一,名下颇有资产,比如白云庵、水月庵等庵堂,以及庵堂周边的田产。这些产业无须交税,能满足尼姑们的日常所需。
像钟灵秀这样的小尼姑们,手中没有半分银钱,庵堂每季度发两身衣裳,初一发放牙刷牙粉布巾等物,一应生活所需皆由庵堂负责,日常也没有要花钱的地方。但庵中的尼姑们各有来历,有不少恒山附近的富户,或因女儿病弱,或欲避灾强身,将女儿托给恒山派,只做一个俗家弟子。
每逢年节,家中疼女儿的人家便会送东西上山,什么点心衣裳,被褥棉花,自然也会留些银钱,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一些年长的师姐师叔,惯常出门走江湖,路见不平救了一二人家,对方也会奉上谢礼,这些银钱,庵堂并不会收走,留给大家傍身。
只有钟灵秀,一是弃婴,爹娘俱无,没有家人照拂,二未出师,没有行侠仗义的机会,口袋比脸都干净。
好在主人家懂事,知道恒山派在江湖名气不小,又与其他门派同气连枝,有意交好,不仅奉上素斋点心若干,还布施两身棉衣,一双棉鞋,总算没叫她空手而归。
定言师太也疼爱弟子,没有马上回山,寻了处路边面摊,叫了两碗素面吃,还嘱咐店家:“两碗清汤面,一碗加一个卤蛋。”
待店家端上来,把有卤蛋的推到徒弟面前:“吃吧。”
“谢谢师父。”白云庵不沾荤腥,钟灵秀看见卤蛋都流口水,迫不及待地夹起来放进嘴里,入味的蛋白与蛋黄在口腔交融,香得连吞三口面条。
她正大快朵颐,忽听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厮穿过熙攘的街道,气喘吁吁地跑进斜对面的铺子里,声音透出慌乱:“老爷,不好了!小姐、小姐自尽了……”
“什么?”铺子卖些针头线脑,除却掌柜的,他夫人也在,闻言两眼微翻,直接晕了过去,急得掌柜惊叫:“夫人?夫人!”
定言师太立时放下碗筷,嘱咐钟灵秀原地待着别乱走,快步过去道:“贫尼白云庵定言,略通些医术,不如让我为尊夫人看看?”
“有劳师太。”掌柜将夫人托付给定言,抓住小厮斥问,“怎么回事?不是看你看好……”
小厮一路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喉咙沙哑:“本来老太太照看得好好的,小姐说要静一静,就、就寻了短见。”
钟灵秀微蹙眉头,吃面的速度加快不少,隔壁桌的老丈搁下筷子,重重叹气:“作孽啊。”
摊主默默点头,唏嘘道:“赵家年年施粥,积善行德,没想到遇见这么一遭,真是好人没好报。”
大家好,又见面啦,新的故事即将开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以下是若干声明,最好阅读一下
-
1、本文为同人,第一个世界为《笑傲江湖》,取材三联版,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版本。因年代所限,故事内容具有时代局限性,请勿上纲上线,本文也不探讨原作者的立场倾向、为人品性等等。
2、因为综了,武力值需要统一,有私设,只能说尽量靠近原著。
3、如无意外,日更3K,每天16点-17点更,可能掉落加更。
4、有啥问题可以评论区问,允许友好探讨,拒绝引战,其他待补充吧。
-
今天双更,下一更在老读者都熟悉的16点
新坑新气象,收藏一下,评论一下,给点人气求求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缘起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