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章 冰火两重天——爱意两缠绵

作者:王芯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飞往冰岛的航班穿过平流层时,苏晚对着舷窗数云层。顾沉舟把她的头按在肩上:“睡会儿,到雷克雅未克是当地时间凌晨两点,正好能赶上天边的绿光。”


    “那海城现在是早上十点吧?”苏晚闭着眼算,“晴晴该上建筑史课了,石无痕肯定又在帮她抄笔记。”


    顾沉舟低笑:“石无痕刚发消息,说苏晴把‘极光’画成了绿色的烟囱,还在旁边标‘冰岛限定款’。”


    机舱外的夜色浓得像墨,苏晚忽然想起出发前,苏晴塞给她的小本子——最后一页画着两只牵手的小人,站在向日葵花田和极光中间,旁边写着“8小时=一句早安”。


    当地时间凌晨一点五十分,飞机降落在凯夫拉维克机场。顾沉舟替苏晚裹紧围巾,刚走出航站楼,就被天边的绿光惊住了——淡绿色的光带像绸带般划过夜空,偶尔有紫色光斑炸开,像有人在天上撒了把荧光粉。


    “快拍!”苏晚举着手机跑向空旷处,顾沉舟跟在后面录像,镜头里她的围巾被风吹得歪歪扭扭,像极了苏晴画的烟囱。


    直播界面刚打开,苏晴的消息就弹了进来:“看到了!绿光!石无痕说这是太阳风撞上大气层——他果然把天文课笔记也背下来了!”


    顾沉舟对着镜头说:“让石无痕别只顾着讲原理,给你披件外套,海城现在晚上九点,风大。”


    屏幕那头传来苏晴的笑声,夹杂着石无痕的声音:“她正裹着我的冲锋衣呢,比你当年追苏晚姐时还自觉。”


    极光突然变亮,绿得几乎要滴下来。苏晚靠在顾沉舟怀里,看着手机里女儿发来的照片——海城的宿舍阳台上,苏晴举着画纸对着月亮,纸上的极光和冰岛的实景几乎重合,只是在光带尽头,多画了片小小的向日葵。


    当地时间早上七点,冰岛的太阳刚爬上山头,把冰川染成淡粉色。苏晚坐在民宿的餐桌前,看着顾沉舟给石无痕发消息:“查了天气预报,海城明天有雨,提醒苏晴带伞,她的画具不能淋。”


    “石总早就备好了防水画袋,”苏晴的视频电话正好打进来,背景是海城的早餐摊,“他说冰岛现在早上七点,你们该吃鳕鱼堡了,别又只喝咖啡。”


    顾沉舟举着刚买的鳕鱼堡晃了晃,镜头里突然闯入石无痕的手,替苏晴把吸管插进豆浆杯:“让顾总带苏晚姐去泡蓝湖的温泉,据说能治时差犯困。”


    苏晚笑着应好,挂了电话才发现,顾沉舟正对着手机备忘录写东西——“晴晴的画具:防水袋、备用颜料、极光配色指南”,下面跟着行小字:“冰岛下午三点=海城晚上十一点,提醒她睡觉。”


    蓝湖的温泉的白雾里,苏晚把脸埋进温热的水里。顾沉舟从背后递来杯冰岛酸奶,忽然说:“石无痕刚才说,他把向日葵种子的生长周期表贴在苏晴的画板上了,每天划掉一天,说‘等花开,我们就去冰岛’。”


    温泉水漫过肩膀,像被月光裹住。苏晚想起很多年前,顾沉舟也是这样,在跨洋电话里跟她说:“等我处理完这边的事,就飞过七个时区来接你。”原来爱从来都这样,会把时差算成倒计时,把距离熬成“下次见”的期待。


    当地时间下午四点,他们站在冰川徒步的起点。顾沉舟给苏晴发去冰川的照片,冰缝里的蓝比天空还透亮。苏晴秒回:“像石无痕给我买的蓝莓汽水!对了,他说冰岛下午四点,海城已经半夜了,让你们别玩太晚,注意安全。”


    石无痕的消息紧跟着进来:“顾总,苏晴画了张冰川速写,说要做成‘抗风烟囱设计灵感图’,我把她的画架搬到窗边了,说‘借月光再改改’。”


    顾沉舟把手机递给苏晚,她看着屏幕上歪歪扭扭的冰川线条,忽然笑了——原来无论隔着8小时,还是8000公里,总有人会把你的奇思妙想,当成最珍贵的宝藏。


    夜幕再次降临时,他们坐在极光观测小屋里。顾沉舟烤着棉花糖,苏晚翻着手机相册,忽然指着一张照片说:“你看,冰岛的极光和海城的星星,连闪烁的频率都一样。”


    棉花糖烤得焦焦的,甜香漫开来。顾沉舟咬了一口,糖丝粘在嘴角:“因为它们都知道,有人在等对方说‘你看,这里真美’。”


    直播界面里,苏晴的脸凑得很近,背景是海城的星空:“石无痕说,等向日葵长高了,我们就来冰岛,他已经查好明年此时的极光预报了。”


    小屋里的暖炉噼啪作响,窗外的绿光又亮了起来。苏晚看着屏幕里女儿和石无痕交叠的影子,忽然觉得时差多温柔——它让爱有了具体的模样:是“你那边天亮时,我刚好说晚安”,是“我把思念调成你的时区”,是隔着经度的两颗心,永远在“为对方着想”的轨道上,同步跳动。


    就像此刻,冰岛的极光正为他们亮着,而海城的月光下,有人正替他们,把“下次见”三个字,轻轻画在了向日葵的种子袋上。


    冰岛的子夜刚过,极光在天幕上洇开一片淡绿,像被打翻的薄荷糖浆。顾沉舟举着相机连拍,苏晚裹着羊毛毯坐在雪地上,手机屏幕亮着——是石无痕发来的照片:海城的画室里,苏晴趴在画架上睡着了,手边摊着张未完成的画,一半是冰岛的极光,一半是后山的向日葵,交界的地方,两只手正越过纸面牵在一起。


    “她画到凌晨两点才睡的,”石无痕的消息跟着进来,“说要赶在你们那边天亮前,把‘同框’画出来。海城现在是早上十点,我刚替她盖了件外套。”


    苏晚指尖划过屏幕上女儿的睡颜,忽然发现画里极光的弧度,和顾沉舟镜头里的几乎分毫不差。“你看,”她把手机凑给顾沉舟,“晴晴连极光的褶皱都画对了,肯定是盯着直播截图描的。”


    顾沉舟调着相机参数,低笑出声:“石无痕说,她昨晚定了三个闹钟,每隔两小时醒来看一眼直播,生怕错过绿光最亮的瞬间。”他忽然指着镜头里的光带,“你看这道,像不像晴晴画的歪烟囱?角度都一样。”


    苏晚笑着点头时,手机震了震,是苏晴迷迷糊糊发来的语音:“姐……极光好看吗?石无痕说冰岛现在是半夜,你们别冻着……我画的向日葵,他说像杂草堆……”尾音拖得长长的,带着刚睡醒的软糯。


    石无痕很快补了条消息,附带一张他改画的照片:杂草堆被红笔圈出来,旁边添了几笔金黄的花瓣,批注是“第18次修改,向日葵要有傲气”。


    冰岛的凌晨三点,苏晚把手机揣进羽绒服口袋,跟着顾沉舟往民宿走。雪在脚下咯吱作响,远处的冰川泛着淡蓝的光。“石无痕这较真劲儿,跟你当年给我改设计图一模一样。”她忽然说。


    “那是,”顾沉舟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手套传过来,“不然怎么镇得住你妹妹那支总画歪烟囱的笔。”


    回到民宿时,壁炉里的火还旺着。苏晚翻出带来的巧克力模具,忽然想给晴晴做份“极光限定款”。可可浆倒进模具的瞬间,她想起石无痕说的“海城下午四点适合揉面团”,便拍了张照片发过去:“冰岛现在凌晨四点,巧克力在模具里凝固呢,等回去给你当画具配重。”


    几乎是同时,苏晴的消息弹进来,带着刚醒的雀跃:“石无痕带林晓晓去买向日葵肥料了!说‘冰岛的极光有太阳风滋养,咱们的花也得加餐’。对了姐,你们那边凌晨四点是不是特冷?顾姐夫有没有给你煮热可可?”


    苏晚看着屏幕笑,顾沉舟正端着两杯热可可走过来,杯沿结着层奶泡:“你妹妹比闹钟还准,知道我这会儿该给你暖手了。”


    海城的下午四点,阳光斜斜照进花店。石无痕弯腰挑肥料时,苏晴举着手机跟苏晚视频:“你看这包‘极光同款’,老板说能让花瓣泛绿光!”镜头晃了晃,拍到石无痕正把一袋有机土放进购物篮,“他说冰岛的土壤含矿物质,咱们得找最像的配方。”


    “别听他瞎折腾,”苏晚对着镜头搅拌热可可,“海城的土最养向日葵了。对了,你们那边傍晚六点时,记得看西边的云——冰岛现在早上六点,日出是粉紫色的,跟你上次画的烟囱顶颜色一样。”


    挂了视频,石无痕拎着肥料袋转身,正好撞见苏晴对着天空发呆。“在想什么?”他把袋子递过去让她拎着,自己拎更重的那袋。


    “在算时差,”苏晴数着手指,“冰岛早上六点日出,我们傍晚六点日落,刚好差12小时……就像我们的向日葵和那边的极光,一个追着太阳,一个等着黑夜,却能在画里碰到一起。”


    石无痕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摸出颗薄荷糖塞进她嘴里:“等明年花开,我们去冰岛,让你的向日葵和真极光拍张合照。”糖在舌尖化开,凉丝丝的甜里,混着他没说出口的话——他查过了,明年此时,冰岛的极光活跃期与海城向日葵的花期,刚好重合。


    冰岛的上午十点,苏晚和顾沉舟踩着冰川徒步。冰缝里的蓝像凝固的星空,顾沉舟忽然指着一道冰纹说:“这形状,像晴晴画的第19次烟囱草稿。”苏晚凑近看,果然,那道微微歪斜的弧线,连凸起的小疙瘩都和画里的一致。


    手机在背包里震动,是何宸瑜发来的视频:“苏小姐,顾总,石总让我汇报‘向日葵后勤进度’——我刚买了二十个洒水壶,他说要按冰岛的降水量算浇水频率,还让我学看云图……”镜头一转,何宸瑜举着本《气象学入门》,表情生无可恋,“这比研究锁芯难多了!”


    苏晚笑得差点滑倒,顾沉舟扶住她,对着镜头一本正经:“告诉石无痕,让他别欺负何特助,等我们回去,请他吃‘极光色’冰淇淋——蓝的那种。”


    挂了视频,冰川上的风忽然变大,吹得苏晚的围巾飞起来。顾沉舟替她系好时,她忽然发现,围巾在风里展开的弧度,和手机里苏晴画的极光带,完美重叠。


    原来有些牵挂,从不需要刻意对齐时差。就像海城的向日葵会朝着冰岛的方向生长,就像冰缝里的蓝会映在画纸的烟囱上,就像隔着十二个小时的星光与极光,总会在彼此的目光里,找到最温柔的共振。


    回程的飞机上,苏晚翻着相册,忽然指着一张照片笑出声——那是顾沉舟在冰岛拍的极光,而石无痕发来的海城夜空照里,同一时刻的星星,正连成“等你”两个字的形状。


    最终版本??精彩不??通顺吗(′??ω??`)笨豆芽三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