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0章 汇沣银行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被压断

作者:柠檬炒辣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对于内地的布局,林浩然一向很重视。


    身为一名在后世生活过数十年的穿越者,他自然清楚内地未来经济发展潜力之巨大。


    如今的内地,尽管经济尚显落后,整体经济格局宛如一张亟待绘就宏伟蓝图的空白画卷。


    然而,这看似空无一物的表象之下,实则潜藏着数不清的商机与无限的发展潜力。


    而且,作为一名华夏人,他内心深处自然殷切期盼着内地能够蓬勃发展、日益繁荣。


    “老板,前几天京城那边发来邀请,希望我代表置地集团去访问京城,我正打算挑个合适时间过去呢,不过眼下手头工作实在太多,一时半会儿还真脱不开身。


    我琢磨着,估计是咱们置地集团在粤省投入了大量资金搞投资,引起了京城的关注,说不定啊,这次访问之后,咱们置地集团会在那边成立一家分公司!”马世民笑着说道。


    “那必须得去啊!等您到了那边,跟他们好好洽谈洽谈,咱们置地集团确实得在京城展开布局了,京城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绝对会成为寸土寸金之地。


    咱们不能只盯着珠三角,像京城、沪市这些地方,都得有咱们的产业布局。


    对了,等置地集团在京城成立分公司后,你以集团的名义,在京城给我多购置几套四合院,要是能买到王府那种,那就再好不过了,说不定以后我也偶尔去那儿住住,感受感受京城的韵味。”林浩然笑着回应道。


    四合院啊,未来在京城,一套品相好、地段佳的,价格动辄就以亿为单位来计算。


    这可都是稀有的固定资产,极具保值增值潜力。


    反正置地集团是他全资私有化的企业,对林浩然来说,置地集团出钱购买四合院,就跟他自己亲自购置没什么两样。


    马世民闻言,点了点头,把老板的需求记了下来。


    作为一位在香江生活多年的半个香江人,马世民精通华夏文化,自然明白什么是四合院。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


    “老板,我接个电话先。”马世民看向林浩然说道。


    林浩然点了点头。


    马世民伸手拿过电话,瞥了眼屏幕上显示的号码,并不熟悉。


    但思索片刻后,他还是轻轻按下了接听键。


    “喂,我是马世民。”马世民率先开口。


    “马先生,您好,我是九龙仓的吴广正。”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清晰而沉稳的声音。


    马世民微微一怔,心中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位九龙仓的未来继承人吴广正,竟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打来电话。


    他迅速调整了一下神情,笑着说道:“吴先生,您好啊,不知找我有什么事吗?”


    “马先生,有个喜讯要跟您汇报,经过这段时间的精心运作,我们和贵集团置地集团携手对九龙仓股份展开吸纳行动,目前双方合计持股数量已经突破90%了。


    按照香江要约收购的准则,接下来我们完全能够对剩余股份启动强制收购程序,用不了多久,咱们便能彻底地顺利将九龙仓彻底私有化。”吴广正在电话那头笑着说道。


    将九龙仓私有化,无论是对置地集团,还是对包家而言,都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要知道,如今的九龙仓虽说表面上看每年利润不算丰厚,但实际上,这是因为赚到的钱大多都投入到新业务特别是海港城二期的拓展与建设当中去了。


    此外,九龙仓目前旗下业务主要以收租为主,虽然回本周期相对较长,但好在负债率极低,财务状况十分稳健。


    更何况,海港城二期马上就要开业运营了,到时候,这无疑会成为九龙仓旗下又一只“生金蛋的金鸡”,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丰厚收益。


    如今,不管是林浩然,还是包家,都对海港城的未来抱有很大的期待。


    林浩然与包裕刚联手对九龙仓进行私有化,私有化一事则是由吴广正全权负责,置地集团这边配合。


    从六月初宣布对九龙仓私有化,到如今已经走过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时间了,的确的确进展顺利得超乎想象。


    马世民听到这个消息,脸上也露出笑容,虽然只是第二大股东,可未来毕竟是持有49%的股份,对置地集团而言,这也是一块极具潜力和价值的“大蛋糕”。


    他笑着回应道:“吴先生,这段时间辛苦您了,改天我亲自上门拜访,咱们再细谈。”


    吴广正爽朗地笑了笑:“马先生客气了,这也是咱们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林先生和我岳父都高瞻远瞩,早早定下这个战略,咱们不过是按计划推进罢了。


    接下来强制收购剩余股份虽然程序上相对简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还得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双方挂了电话之后,不用马世民汇报,林浩然也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谈话内容。


    因为,刚刚马世民接电话的时候特意按了免提。


    “老板,海港城真的有这么大的潜力吗?”虽然以前听过林浩然分析,但马世民依然不是很确定。


    因为,如今尖沙咀南端一带,特别是尖沙咀东一带,还处于正在开发的阶段,人流量其实不算大。


    九龙仓私有化一事,是包裕刚与林浩然联手达成的,马世民与吴广正都只是执行者。


    “自然,海港城的位置,就注定了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林浩然目光深邃,缓缓说道,“它地处香江的核心地段,周边交通极为便利,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能轻松抵达。


    别看尖沙咀东因为新填海不久的缘故,到处一片工地,可一旦整个尖沙咀南部商圈逐渐形成,必定会成为九龙半岛最为高级的商圈,吸引众多条件优越的顾客前往。


    而且,随着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消费市场不断升级,香江市民对于高品质商业综合体的需求日益增长,海港城不仅规模宏大,其规划布局也十分科学合理,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我早已经断定,那里乃至到数十年之后,都会是香江最赚钱的商圈之一,拥有它,每年都可以坐着获得不菲的租金,当个包租公,可比辛辛苦苦打拼要爽得多了。”


    马世民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老板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明白了,不过,如今香江的商业竞争也十分激烈,海港城二期开业后,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恐怕还得下一番功夫。”


    “咱们要相信包先生的眼光与经营手段,他能够成为世界船王,并且在成为世界船王之后,还有气魄将发展重心从海上转移到陆地上来,这种魄力和远见绝非一般人能及。


    而且,我们置地集团也不是吃素的,在商业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咱们与包家联手,可谓是强强联合。”林浩然对包裕刚这位商界前辈在商界上的手段,是非常敬佩的。


    与此同时,在薄扶林道的玛丽医院,一间静谧且设施完备的高级疗养室内,气氛显得格外平和。


    此刻,吴广正缓缓放下手中的电话筒,眼神流转间,自然地转向了正坐在沙发上的岳父包裕刚。


    包裕刚端坐在沙发上,手中拿着一份情报资料,目光专注地扫过上面的内容。


    随着阅读,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一抹笑意悄然浮现。


    月初的时候,包裕刚经历了一场重大手术。


    好在手术进行得极为成功,术后为了能安心调养身体,他便一直待在这家玛丽医院旗下的高级疗养院里。


    这里环境清幽,鲜少有人能来打扰他,除非是他主动邀请,否则旁人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见到他。


    这一个月以来,汇沣银行的沈弼多次试图约见包裕刚,可每次都被吴广正以“岳父刚做了大手术,身体欠佳尚需休养”为由婉拒,如此一来,汇沣银行那边始终无法与包裕刚见上一面。


    “岳父,我已经跟马世民先生那边说了。”吴广正汇报道。


    “浩然这年轻人,着实令人惊叹不已啊。”包裕刚并没有接吴广正的话题,而是轻轻放下情报资料,满是感慨地开口说道。


    “是啊,谁能料到呢,一个原本在金融圈算外行的人,竟把汇沣银行这座金融霸主从宝座上拉了下来,放在以前,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谁能想象得到啊!


    岳父,现在整个香江都闹得沸沸扬扬,汇沣银行这次可真是踢到铁板了,早知如此,当初他们不主动去招惹东亚银行,或许就不会落得这般田地,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哟。”一旁,吴光正非常认可地点头说道。


    “原本我心里还盘算着,要是东亚银行在汇沣银行的围剿下难以度过难关,我就在关键时刻拉他们一把,把咱们包家的部分企业资金转移到东亚银行去。


    可谁能想到啊,根本用不着我们出手,汇沣银行就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包裕刚不禁感叹道。


    这一次,他们着实被深深震惊到了。


    在他们眼中向来无人能敌的汇沣银行,竟一次次败在东亚银行手下,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如今,汇沣银行连第一大行的身份都丢了,市场份额仅剩巅峰时期的一半,甚至还有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这般光景,谁能料到?


    此前,在包裕刚进入手术室前,他就特意吩咐过吴光正,一旦东亚银行陷入危机,他们包家能帮就帮一把。


    毕竟在包裕刚心里,林浩然之前的提醒,相当于救了他一命!


    虽说汇沣银行是他合作多年的伙伴,也算得上盟友,但他包裕刚和李加诚的情况截然不同。


    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汇沣银行的确逐渐成为了环球航运公司的重要股东,这点毋庸置疑。


    可包家其他产业,汇沣银行根本没资格插手。


    就连环球航运公司,也是包裕刚一人说了算,汇沣银行顶多在董事会占个席位,真正的掌控权始终牢牢握在包裕刚手里。


    至于包家旗下的其他产业,像九龙仓,当初汇沣银行虽贷款二十多亿港元给包家,助力包裕刚顺利入主,但这不过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贷款合作罢了。


    银行放贷,企业借贷,一个赚取利息,一个获取资金助力发展,本就是互利共赢的常规商业行为。


    以包裕刚的商业信誉和实力,他完全能从其他银行,比如日本的商业银行,轻松获取同等甚至更优条件的贷款资金。


    所以,包裕刚和汇沣银行之间的深度合作,仅局限于环球航运公司这一领域,在包家其他产业方面,并没有太多复杂的纠葛与牵连。


    如今,包裕刚早已将事业重心从航运业转移到了其他行业,像是新购入的九龙仓,便是他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至于环球航运公司,他都已经在暗中抛售船只,以减轻已经即将到来的航运业萧条危机所带来的冲击。


    他明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航运业周期性波动极大,若不及时调整策略,包家多年的心血恐将付诸东流。


    包裕刚和李加诚的行事风格截然不同。


    当年李家入主和记黄埔之际,自身实力尚显薄弱,却妄图上演“蛇吞象”的收购大戏。


    无奈之下,李家在入主前与汇沣银行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合约。


    这些合约宛如沉重的枷锁,把李加诚和汇沣银行紧紧捆绑,从此无论何时,李加诚都得全力支持汇沣银行,旗下产业也必须与汇沣银行展开合作。


    包裕刚与汇沣银行合作多年,彼此间羁绊颇深,却没有合约的限制。


    虽说如果他在汇沣银行最为困难的时候选择抛弃汇沣银行,从某种层面来看,无疑等同于背叛。


    但商海沉浮,利益至上。


    一旦形势有变,出于利益考量,他便能果断决绝地将大部分金融业务转投东亚银行。


    这绝非意气用事之举。


    此前,他或许还抱着能帮则帮的心态,可如今,局势已然明朗,他打算尽快将资金转移。


    身为一位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的大亨,又与汇沣银行关系密切,他自然敏锐地察觉到汇沣银行如今已是岌岌可危。


    更何况,林浩然对他有救命之恩。


    于情于理,他想要将资产转移到东亚银行,都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如今,既然九龙仓一事,已经稳了,置地集团作为九龙仓仅次于我们的股东,我们九龙仓的金融业务还留在汇沣银行,显然不合适了,而且如今汇沣银行这样的处境,已经没有前途可言,咱们没必要继续支持汇沣银行了。”


    包裕刚取下老花眼镜,笑着对吴广正说道。


    作为汇沣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密切关注汇沣银行内部情况的包裕刚,已经透过汇沣银行高层线人知道了渣打银行要暗中收购汇沣银行的计划,因此他并不担心自己旗下企业的资产会被汇沣银行拖累。


    “岳父,我们这么做,会不会被人觉得是汇沣银行的叛徒啊?毕竟咱们和汇沣银行合作了这么多年,在这节骨眼上,突然给汇沣银行‘背后一刀’,这对咱们的口碑恐怕不太好啊。”吴广正眉头紧锁,满脸担忧地说道。


    “广正啊,咱们现在宣布把九龙仓的资金转到东亚银行,那是完全站得住脚的,浩然都已经是九龙仓的重要股东了,作为九龙仓的老板之一,让九龙仓的金融业务和东亚银行合作,这再正常不过了。


    再说了,咱们的环球航运集团,现在不还和他们汇沣银行合作着嘛,可如今呢,连资金都因为他们的状况暂时没法正常运作,咱们反倒成了被他们牵连的受害者,他们又有什么脸面说咱们背叛他们?


    不可否认,我们收购九龙仓的时候,向汇沣银行借入了不少资金,但我们一直按时偿还,并没有逾过期,剩下的债务,我们也会按时偿还,所以,九龙仓不欠他们汇沣银行任何情分!”包裕刚面带微笑,从容说道。


    吴广正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也如太古洋行、会德丰洋行等企业那般,也对外发个公告宣布?这样也算是对东亚银行的一个支持了。”


    包裕刚点了点头,说道:“发吧,今天就发,浩然这小子给我这么大的帮助,我却没能给他任何的帮助,心中有愧啊,如今,既然近期没有大企业宣布支持东亚银行,那九龙仓就作为第一家企业,正式站出来力挺它。”


    一个多小时后,九龙仓集团毫无预兆地对外发布了一则重磅公告。


    公告明确指出,鉴于林浩然是九龙仓的重要股东之一,经股东会全体成员一致表决通过,决定将九龙仓今后的金融业务合作银行,从汇沣银行变更为东亚银行。


    这则公告虽然还没有经过报纸传遍整个香江的大街小巷,但在香江商界这个不算太大的圈子里,却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迅速掀起了层层波澜,消息很快便不胫而走。


    ……


    英国,伦敦。


    渣打银行总部,一间近百平方米大小的会议室中,此刻十多名洋人围着椭圆形的会议桌而坐。


    如果林浩然在这里,一定会发现,汇沣银行的大班,沈弼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沈弼之外,还有几名汇沣银行的背后势力,几名财团代表。


    他们为渣打银行入资拯救汇沣银行的事情而谈判了足足两天时间,却一直没有谈拢。


    沈弼也不是没有拜访过其它银行,想从其它银行那边获得援助,但是其它银行根本没有任何的合作意向。


    谁都知道,现在的汇沣银行,已经烂到根部了。


    太古洋行等相继宣布与渣打银行合作,其它银行谁还会主动收拾这个烂摊子呢?


    划不来,根本划不来。


    所以,他们如今只能选择与渣打银行进行谈判。


    而渣打银行的要求也很简单,获得汇沣银行51%的股份。


    也就是说,一旦这个条件成立,那么汇沣银行便直接成为渣打银行的子公司。


    然而,汇沣银行这边却认为,尽管太古洋行等相继判出汇沣银行,可汇沣银行如今依然还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九龙仓、环球航运等坚定支持汇沣银行的企业,还有一定的底蕴,还没到彻底抛售的地步,最多只让出不超过30%的股份。


    因此,双方之间陷入了僵持不下的胶着状态。


    汇沣银行的股东与大班沈弼,一直坚定地守着底线,不愿意让汇沣银行沦落为一个附庸。


    渣打银行那边也烦,香江总督府那边已经向他们施压了,再搞不定,总督府就不支持渣打银行了。


    沈弼紧蹙着眉头,眼神里满是不甘,那紧绷的神情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挣扎。


    他心里再清楚不过,渣打银行开出的条件虽说苛刻至极,但就目前汇沣银行这岌岌可危的处境而言,那无疑是能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一旦让出51%的股份,就意味着汇沣银行将彻底失去对自身的掌控权,自己多年来倾注的心血,就要这般拱手让人。想到这里,沈弼的内心犹如被重锤猛击,实在难以接受这样的结局。


    而且,他深知,一旦如此,自己将会成为汇沣银行的罪人,从曾经人人敬仰的功臣,沦为人人唾弃的罪人,这种巨大的落差,是他无论如何也难以承受的。


    再看在场另外几名汇沣银行的重要股东,他们皆是自汇沣银行创立之初,便一直是汇沣银行重要股东的家族后人。


    他们对汇沣银行,有着如同血脉相连般的深厚感情,那是一种深入骨髓、难以割舍的情怀。


    所以,他们也不愿意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汇沣银行沦为渣打银行的一家子公司。


    此刻,他们恨透沈弼了。


    在他们看来,汇沣银行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里,陷入这样的危机,全是沈弼这位大班一手造成的。


    可恨又能怎样?


    事已至此,如今如何拯救汇沣银行,已经成为了他们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与怨怼。


    所以,沈弼还有利用价值。


    会议室中,仿佛充满了火药味,显然刚刚才结束一场争吵。


    然而,争吵后的结果双方都不如意。


    大家还是寸步不让。


    渣打集团董事会主席是德里克巴伯勋爵烦躁地看了眼沈弼他们。


    布朗先生那边相继传来香江总督府的施压,让他不得不想办法尽快谈成。


    照这么下去,今天可能又是没有结果的一天。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瞬间在场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谈判这种重要场合,除非有重要的事情,否则不可能会有人打扰的。


    “进来。”德里克巴伯勋爵开口说道。


    门被轻轻拧开,站在外面的是德里克巴伯勋爵的秘书。


    “各位,打扰一下,我有紧急要事禀报。就在刚刚,香江那边传来一则重要消息:上市企业九龙仓集团步了太古洋行、会德丰洋行等的后尘,对外正式宣布,将把金融业务从汇沣银行转移至东亚银行,成为又一家宣布与汇沣银行脱离合作的商界巨头。”秘书迅速且清晰地进行汇报。


    “不,不可能,九龙仓怎么可能宣布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沈弼闻言,一脸的不可思议,从椅子上一下子站了起来。


    在他看来,包裕刚与李加诚都是他们汇沣银行一手扶持发展起来的,理应一直站在汇沣银行这边,与银行共进退,怎会在此时做出这般“背信弃义”之举。


    沈弼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着,颤抖着说道:“不,一定是你们在说谎,你们为了说服我们,用这种谎话来欺骗我们!”


    此刻,这个消息,就如汇沣银行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彻底被压断了。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