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好神奇 居然自带超市

作者:被揍人花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深秋雨天黑的快,家中的几位小朋友都没有追究知夏的饼干从哪儿来的,知道装饼干的袋子无用后,岁秋甚至将包装袋丢入了烧水的炉子中。


    知夏觉得自己的脑子还是昏沉的厉害,浑身依旧提不起来一点劲,估计还在发烧。


    不知道那个神奇超市怎么进去,知夏集中精神,默念:我要进去我要进去我要进去。


    毫无反应,但她肯定不是做梦,做梦怎么会带一袋现代才有的苏打饼干出来。


    肯定是进去的姿势不对,知夏在脑海中试着口诀:芝麻开门!没进去;巴啦啦小魔仙,呜呼啦呼,小魔仙进!没进去。


    她回想着下午怎么进去的超市,集中精神又试了一次:我想回超市吃退烧药。睁眼一看,果然又到超市了。她闭眼默念:我想回去,睁眼果然回来了。


    既然超市想进就进,想出就出,那不是便宜她了!


    知夏返回超市,开了个电水壶接了卫生间的水烧开,用体温计量了□□温,38.5°,有点烧,就着热水吃了退烧药和感冒药。


    又将退烧药、感冒药、消炎药去掉了盒子,听岁秋的意思,奶奶也在生病,过会儿把药和体温计带出去,看看能不能喂给奶奶吃。


    她在超市中随便找了个靠近插座的空桌子,这里将会是她的厨房。


    知夏就着超市新鲜的蔬菜和肉,熬了一锅热乎乎的皮蛋瘦肉蔬菜粥,吃了个肚圆才觉得自己好像活了下来。晚上的粥她让给家中的孩子们喝了,借口生病吃不下,其实饿的前胸贴后背。


    她从超市退出,看着睡在一旁的弟弟妹妹们,蹑手蹑脚的从床上爬起来。


    退烧药见效没那么快,她的脑袋还是重的厉害。


    偷摸着寻到厨房位置,知夏心中默念:我想回超市吃米。


    不一会儿她将米缸里铺底的粗米盛出来,放入她从超市扒拉出来的东北大米,连放了三袋。


    知夏只觉得有些头晕目眩使不上来力气,想她堂堂全国散打冠军,如今居然搬三次米就受不住了。


    知夏靠在米缸边上休息了一会儿,带着空米袋和家中一个极大的陶罐回到了超市。


    她将米袋丢入超市垃圾桶,又将陶罐塞满了个头饱满的鸡蛋这才抱着陶罐出来。


    又在角落放了一堆白菜土豆红薯等容易储存的蔬菜,想想几个孩子瘦弱的身体,在房梁吊肉的地方吊了好几块五花肉和腊肉,这些基本上可以保证几个孩子吃上一段时间。


    知夏松口气,往阿婆所在的小屋子走去。昏暗夜色中,床上躺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头发花白。


    知夏举着从超市里薅出来的小灯,照向床上的人,躺着的老人眼睛紧闭,脸色苍白,嘴唇毫无血色。她看着老人枕头上血迹,想来是伤到了后脑壳。


    她回超市取出自己准备的“医药箱”,小心的翻动老人,让她侧身。老人估计是失血过多陷入昏迷了,毫无动静任由她摆布。


    知夏剪开粘在她后脑上渗血的布,用纯净水轻轻擦拭血迹,发现后脑果然有个手指长的口子,她用医用棉签沾着纯净水清洗伤口,又取出碘伏消毒,一切结束才拿出止血贴贴在老人伤口处,又缠上纱布包扎了几圈。


    老人这个情况最好是去医院治疗,口子也得缝起来,还得吊水或是打针消炎,可是她不会啊!超市里只售卖一些简单的非处方药品,哪来的专业医疗设备。


    死马当活马医,知夏拿出消炎药加水融化,喂给老人,或许是老人求生意志很强烈,也或许是听到了知夏小声哄她的声音,老人将融化的小半碗消炎药都喝了下去。


    知夏一摸老人额头,还有些发热,测了体温,37.8°,又融了一片退烧药让老人喝下去,给老人额头贴了一片退热贴,她才打着哈欠回去睡。


    床上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知夏举着小灯定睛一看,正是岁秋,她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知夏手中的兔子小灯,白日里严肃着脸的小女孩这时才有了一些孩童的天真。


    知夏将灯递给岁秋,教她拍拍兔子的头顶两下,灯就灭了,又教她按兔子灯下方的按钮,灯一下亮了。


    岁秋玩的不亦乐乎,多有意思呀,不用烛火和菜油就能点亮的灯哎!


    她眨巴着大眼睛自认为超小声的问知夏:“阿姊,你是不是成为神仙啦?”


    知夏想着我应该算是简易生活版哆啦A梦,和神仙沾不了一点边。


    她斟酌着词小声回复她:“阿姊应该算是有了一个神奇的口袋,可以拿出很多新鲜玩意儿出来,但小妹不能说出去哦,说出去就再也拿不出来了!”


    岁数赶紧捂着嘴表示自己一定不会讲出去,知夏笑着搂住小萝莉继续和周公约会。


    这一觉,知夏睡得并不好,脑海中像是被凭空塞了储存记忆的线团,一堆一堆乱麻似的堵在她的脑子里,她一点点梳理线团总算搞清楚了这具小小身体前九年的记忆。


    原来她们所处的地方叫沈家村,但他们一家都姓方,爷爷方鹤鸣是战乱时一个人逃难跑到沈家村的,因为踏实能干成功被村里容纳下来。


    方爷爷头脑很是活络,战乱平息后靠倒买倒卖发了一笔小财,修了好几间青砖大瓦的房屋,这在沈家村可不得了,纷纷说他在村子里立起来了。


    加之爷爷长得还有那么点点小帅,很快成为村里女婿的热门人选。


    奶奶家也是因此看上爷爷的,不过奶奶和爷爷算是一见钟情,一经撮合,良缘即成。


    听说奶奶家祖上原先是高官门第,书香世家来着,因着得罪了什么人,不得已辞官回乡讨生活。


    等到奶奶这一代,家中已经败落的差不多,比起一般农人家庭也好不了多少,唯一区别是家中一直不放弃读书,即便奶奶是女子也跟着父亲读了不少书。


    爷爷谈吐有度,听着也像是个知书识礼的,两人也算天作之合。


    婚后奶奶育有两儿两女,家中也逐渐富庶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朝廷突然征发徭役,以往家中都用钱财补上,这次却严令要男丁。


    家中男丁只有爷爷、刚满十四岁的大伯和十二岁的父亲。爷爷不可能让家中两个孩子去服徭役,自己跟着官兵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村中跟着服徭役的男丁没有一个人回来,村民猜十之**遭遇不测了,要不怎得一村都无人归来。


    奶奶不信爷爷死了,费心拉扯几个孩子成家只盼着某天爷爷能回来。


    就在知夏母亲刚刚生下双胞胎一年后,朝廷故态复萌,又指名要男丁服徭役且不可用财物顶替,按道理该是大伯去服徭役,但那时大伯娘怀孕快要临盆离不得大伯。


    父亲一咬牙自己顶了上去,父亲服徭役不过半年,却托人传来受伤的消息,母亲为了照顾父亲也去了徭役的地方,将家中的孩子托付给大伯和奶奶照料。


    如今四年过去,父母亲皆没有回来,也无一点音讯传来。


    村里人都说他们也死了,奶奶依然坚信他们都还活着,尽心尽力照顾老三家的孩子们,大伯一家虽然偶有不周之处,总的来说还算用心。


    啦啦啦啦啦~第二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好神奇 居然自带超市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