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定档的消息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业内激起层层涟漪。官微发布的海报上,陆丞羽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眼神里藏着倔强与迷茫,背景是灰蒙蒙的旧工业区,海报角落“江氏影业出品”的字样格外醒目。评论区很快被三类声音淹没:江氏集团的商业版图支持者在分析投资逻辑,陆丞羽的老粉刷着“等你回来”的应援,还有些匿名账号阴阳怪气地揣测“资源置换”的内幕。
张哥把平板怼到陆丞羽面前时,他正在研究分镜脚本。屏幕上,某娱乐号的推文标题扎眼——《从全网抵制到江氏力捧,陆丞羽的“复活”背后藏着多少交易?》,配图是三年前他被记者围堵的狼狈照片,和如今江翊为他整理领带的路透图拼接在一起。
“这群人真是无孔不入。”张哥的指关节捏得发白,“我查了下,发稿的营销号背后有李哲团队的影子,他们跟几家平台还有合作,删帖都得走流程。”
陆丞羽指尖划过平板边缘,目光落在窗外。楼下的香樟树影婆娑,像极了片场那棵老槐树。他忽然想起江翊说过的话:“舆论是流动的风,能吹倒帐篷,也能扬起船帆。”
“别管他们。”他合上脚本,声音比晨光更平静,“把首映礼的嘉宾名单发我看看。”
张哥急得直转圈:“怎么能不管?现在热搜上‘陆丞羽资本’的词条都爬到二十多位了!再放任下去,路人缘全得败光!”
正说着,陆丞羽的手机震了震。是江翊发来的消息,只有一张截图:某视频平台的内部通知,要求对“陆丞羽相关不实信息”加强审核。附带一句:“专心准备映前采访。”
陆丞羽望着那行字笑了。这人总是这样,连护着他都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傍晚的工作室突然热闹起来。保洁阿姨说楼下停了辆黑色迈巴赫,前台小姑娘红着脸说送咖啡的小哥其实是江氏集团的特助,连打印机都像是被施了魔法,上午还卡纸的机器突然顺畅地吐出了完整的路演行程表。
“江总这是把护城河都挖到咱们门口了?”张哥啧啧称奇,却在看到陆丞羽手机时愣住了——李哲的助理发来好友申请,验证消息写着“想聊聊三年前的真相”。
陆丞羽点了通过。对方秒发过来一段录音,背景音嘈杂,隐约能听到李哲的声音:“……把他的合约违约金抬到八位数,我看谁敢接盘……”后面跟着条私信:“李哥说,只要你肯公开感谢他当年‘手下留情’,这些录音就永远不会外流。”
窗外的天色暗下来,霓虹灯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陆丞羽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李哲把解约合同摔在他脸上,狞笑着说:“你这辈子都别想再演戏。”如今这人倒是学会了用怀柔手段,可惜打错了算盘。
他刚把录音转发给江翊,特助就敲门进来,手里捧着个密封袋:“江总说这个或许有用。”里面是份泛黄的剧本,扉页有陆丞羽的笔迹,密密麻麻写着角色分析,最后一页夹着张医院缴费单——三年前他把片酬捐给了片场受伤的群演。
“江总查到,李哲团队正在联系当年的群演,想让他们改口说你耍大牌导致事故。”特助推了推眼镜,“这些原始凭证已经做了公证。”
陆丞羽摩挲着剧本封面,突然明白江翊说的“船帆”是什么意思。不是用资本压垮流言,而是把被掩埋的真相摊在阳光下。
深夜的热搜榜暗流更急。有匿名用户爆出“陆丞羽进组时带资进组”的“证据”,配图是他和制片人吃饭的照片,却被眼尖的网友扒出那是杀青宴,桌上摆着的是他自费买的蛋糕。更妙的是,某影评人突然发长文,晒出三年前陆丞羽在小剧场演话剧的视频,配文:“见过凌晨三点的排练厅,就知道有些光芒捂不住。”
张哥刷着评论区里“黑转路”的留言,突然拍大腿:“江氏这步棋高啊!不删帖不控评,直接用事实对冲,比水军骂战体面多了!”
陆丞羽望着手机屏幕,江翊刚发来新消息:“明天来公司,给你看个东西。”后面跟着个星星表情。他想起片场那个总爱偷偷拍他的监控摄像头,想起剧本里被圈出的某句台词,突然懂了——有些守护,从来都藏在细节里,像暗夜里的星子,看似零散,实则早把前路照亮。
窗外的月光漫进房间,落在那本旧剧本上。陆丞羽轻轻翻开,看到江翊用红笔在某页空白处写着:“风浪越大,鱼越贵。”字迹遒劲,像极了他本人,总能在汹涌暗流里,为你撑稳船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