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辛安悦出生在京市,人人向往的城市,但她从小受到的熏陶是,自己是村里的。
她小时候家里户口本上的地址是京市宝丰区硚山街道莲青村齐美组39号,家乡的人们以村里人自居,把市中心的地方称作城里。
在辛安悦读小学之前,莲青村家家户户都住在自建的房子里,还带小院子。大伙可以在附近田里种菜、附近水塘里养鱼。
即便隔壁村已经在拆迁,远处也出现了不少高楼,但大家不觉得自己是城中人。
辛安悦依稀记得,在村里长大挺快乐的,只是她的一年级班主任似乎并不开心。
她有印象的是,班主任常夸她乖,气别的学生不学习。和家里人聊起时,辛安悦妈妈说班主任估计是被分到区里的村小,心里不平衡,毕竟宝丰区有不少洋气小学。
莲青村里不通公交,班主任只能住在学校,或者租住在村民家里,生活出行挺不方便。
为此,小小的辛安悦还特意去安慰班主任,班主任很是欣慰,解释说自己还教高年级的学生,她说高年级的孩子们觉得自己家里很快会被拆迁,能得钱发财,书都不想读了。
她教起来累心。
辛安悦所在的班级,班里小孩不听讲时,班主任会愤怒地怒吼:“你们不听讲,没有知识,怎么在这社会上立足!你们还这么小,要进步啊!”
班主任就这样时而生气时而感动地教着,很快地,半年后,莲青村陆续被拆,莲青村里的一百八十多名学生被安排到三公里外的新小学过渡。
村小撤并了,班主任也随之调动。
而等辛安悦上高中了,辛家从乡村别野搬进了高端别墅,这是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
当然,并不是说辛安悦所有的小学同学都住上了别墅。这么说吧,别的家庭都是拿了一笔钱或得了回迁房,虽是拆二代,但住高端别墅还是吃力的。
只有辛安悦家,随着自家被拆迁后,日子越来越富裕。
这得益于辛安悦的爷爷。
八零年代末,辛安悦在外拼搏多年的爷爷回村,利用积蓄和技术,在村部买了间废弃厂房用作制作玻璃门窗。之后的七、八年间,辛安悦的爷爷又利用玻璃加工厂赚的钱,买了套村里的闲置土房,还在三环内买了商品房。
这样,靠着厂长爹和多套房,辛安悦的父亲辛正德娶了城里的漂亮姑娘,也就是辛安悦的母亲李雪蓉。
婚后,独子辛正德接手了父亲的玻璃加工厂。
待辛安悦出生后,莲青村村部征收开始启动,以辛安悦家的条件,签约合同上的补偿自然很多。而等辛安悦在村小读了半年后,村部拆迁开始。
热热闹闹的城市建设在莲青村所在的片区进行着,辛正德便把玻璃厂搬去了四环外,辛安悦一家则搬到三环内的商品房居住。
辛家在莲青村的自住房和闲置土房都被征收了,还剩旧厂房因规划原因没被征收。
这个弃用的小型玻璃厂房,在辛安悦读小学四年级时,由她妈妈李雪蓉重新改造,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所颇具规格的玻璃艺术工作室,为玻璃艺术品的制作提供场地。
不得不说,辛安悦的爷爷有远见,抓住了时代给予的机会。这不,他的儿子辛正德背靠大树好乘凉,辛正德接手玻璃厂后继续赚钱,辛家这才买下京市宝丰区的翠湖园二期。
鼎鼎有名的翠湖园自然还有一期,一期位于莲青村隔壁的翠湖村,同属宝丰区硚山街道,只是这一大块地盘上不再有村里自建房,有的是别墅、高楼大厦以及各类现代化场所。
颇为吸睛的,莫过于翠湖园一期里那几十栋庄园别墅。
翠湖园一期开盘时,房价即位于当时的高位,更别提之后几年,更是涨得厉害。
辛家是在一期开盘后的一年半买的二期,等交房装修好住进去时,辛安悦已经是个准高一生了。
接近九年过去,辛安悦再次回到了硚山街道居住,而她的家乡,如今是拥有国际学校、别墅区、高楼大厦、豪华平层的地界。
真是焕然一新,连辛家没被征收的破旧厂房,都因为重新改造,因为和周边环境的巧妙搭配,变成了莲青艺术园区的一处艺术场所。
身处其中,辛安悦小时候的邻居羡慕她家能在如今的硚山街道拥有别墅,可他们不知道,别墅和别墅,也是有不同的。
***
2014 年的盛夏,八月中旬。
辛安悦收到了爸妈奖励她考上智英中学的礼物—iphone5s,这也是她拥有的第一部智能手机。
拿到手机后,辛安悦下载了Q.Q、微博等,然后用Q.Q跟谭曾柔发:【曾柔,我有智能手机了。】
谭曾柔回得很快。
【终于!!都快开学了你才换新手机,你知道我想跟你聊天有多难吗?你有智能手机就方便很多,对了,明天去玩吗?】
辛安悦之前用的是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其实倒不是她古板,只是她不太需要频繁社交罢了。
她的时间要花在上学、上培训班、读书、做作业、课外爱好等,要是有事要联系家长或同学,旧手机完全够用,要是需要看视频查资料,在家用笔记本上网即可。
【去哪里?】辛安悦问。
【我认识了个新朋友,上次去学校交资料时认识的,她是智英中学国际部的,我们想说明天去逛街吃东西,对了,你注册个微信呀,我们现在用微信比较多。】
辛安悦对于用什么APP没有意见,【好,我等下就注册。去逛街啊……你们去吧,我妈今天才带我逛完,给我买了几件衣服。】
【辛玻璃,你就说你明天准备做什么吧?】
【玻璃......】
【果不其然,快要军训了,你陪我出来玩下咯,就一下午。】
辛安悦想想,自己这个暑假是在上美术班、看书学习、偶尔做玻璃中度过,她爸妈这段时间挺忙的,爷爷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她并没去哪里旅游。
【好的。】她回。
【人美心善!】
隔天下午,谭曾柔先打的来接辛安悦。辛安悦家在别墅小区,从自家门口走到小区门口要一些时间,所以谭曾柔让出租车司机开到辛安悦家门口接。
辛安悦一上车,谭曾柔新认识的朋友唐妍便惊呼道:“新朋友,你好漂亮!”
“那是,我们初中的校花—辛安悦,介绍下,这是我邻居,唐妍。”
“邻居?不应该是同学吗?”辛安悦表示疑惑。她双眼看向唐妍,她们三人一同坐在后座。
唐妍被辛安悦这近距离的美貌冲击,都忘了回话了。谭曾柔见状摇摇头,回道:“唐妍原来在南台区读书,因为她家在我们小区买了房,所以她来宝丰区进了智英的国际部。”
“这样。”
在车里三人不方便大聊八卦,便只是说一些闲散的事情,直到三人在宝丰区某商场的甜品店点好单坐定,谭曾柔和唐妍才开始不算大声地大聊特聊。
十五、六岁的女孩们总是比成年人要心直口快些,唐妍显然对辛安悦十分好奇,她双眼亮晶晶地望着辛安悦发问:“你家住翠湖园二期啊,厉害。”
辛安悦不知道怎么回,就,并不是她厉害。
她嘿嘿笑了笑,“环境是挺不错的。”
唐妍看辛安悦这清澈又漂亮的神态,便知她不是傲慢,她不再打听辛安悦的家庭,而是神秘兮兮地说:“你们去过翠湖园一期吗?”
辛安悦:“听我妈说很奢华,安保非常严格,只有业主同意了才能进。不过我们小区也是这样子。”
“嘿嘿。”唐妍笑了笑,然后八卦道:“我的小学同学就住在一期,还是住的楼王。”
“楼王是最贵的?”谭曾柔不怎么懂,但明显一副很想听的表情。
“对呀,据说他家占地6、7亩,某个小学同学跟我说的,总之你们肯定会见到他,他也进了智英中学,不在国际部。”
谭曾柔不懂就查,她立马拿出手机快速打字搜索,然后抬头惊呼:“这么牛!6亩是4000平啊,我的天!我们家才不到200平。”
“是啊,而且他们家还有别的豪宅,住翠湖园也只是为了读书近罢了。周柏昀不光家里富,他学习也很厉害,他小学初中都是在国际学校读的。”
谭曾柔:“那他怎么不出国或者继续读国际学校?我们这片有个励信国际学校,是有钱人读的。”
“是的,励信国际的高中部本来在南台区,现在搬到宝丰了,哎,其实我也不清楚为什么周柏昀要转向高考,不过他家肯定不差钱,不像我,再读国际学校我家就负担不起了。”
辛安悦对于不清楚的事情是愿意去了解的,便问道:“读国际学校特别费钱吗?”
“嗯。”唐妍性格真诚,不会觉得说自己读不起国际学校很丢脸。
唐妍解释道:“我小学读的励信国际,并没有那么费钱,可到高中就花销很大了,不仅仅是学费,还有夏令营、比赛、课外培训费、咨询机构什么的,总之我爸妈目前事业出现了变动,收入不够我这样读下去。”
谭曾柔:“这样,读智英的国际部压力会小一点?”
“嗯,公立高中的国际部花费要小,励信那边的学生都太有钱了,在那就不得不跟着花。关键是我成绩一般,不想走高考,我也习惯国际部的课程,智英的国际部录取分低一点。对了,安悦,你怎么不读国际部?你不想出国吗?”
辛安悦:“没想过诶,我英语是所有科目里最差的,我想考美院。”
“啊?你不应该学表演吗?原来你学美术的呀。”
“我有一直在上美术班想走艺考,不过我是想进大学做玻璃的。”
“玻璃,什么意思?”唐妍知道绘画、雕塑、陶瓷,但是做玻璃,没怎么听过。
见唐妍不解惊讶,谭曾柔笑出声来。
她帮好友回应道:“辛玻璃的爸爸是开玻璃公司的,她从小就喜欢做玻璃,她说的做玻璃就是做玻璃艺术品。”
“哇,没想到。”唐妍又噗嗤一笑,“辛玻璃,玻璃辛。”
辛安悦也笑,“我的外号就是这两个。”
“那别人叫你玻璃心,你会生气吗?”
“不会啊,玻璃也可以很坚韧吧。”
这明明是讲述事实的话,却不知怎么的让唐妍无法不印象深刻。
唐妍觉得,辛安悦从五官和身型来看,算是真正的美女,不过辛安悦最迷人的地方是气质。
她的气质灵润动人,她的美是能安抚人的。
唐妍:“这样,你的回复好棒啊,很开心认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