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1章 农具

作者:不想上班的一天到晚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今天开心,今天也给大家送几份礼物吧,如果有了的朝代你们就当我没说。”


    嬴子慕说完,直接在手机搜索了曲辕犁的讲解视频播放给大家看。】


    【视频的开头是江南水乡,晨雾弥漫,一位老农牵着黄牛缓缓走向稻田。


    镜头拉近,牛身后拖着一架木犁——不是普通的直辕犁,而是曲辕犁。


    低沉,带点神秘感的旁白响起: “公元9世纪,一把犁,改变了中国农业的命运。”


    画面切换到 博物馆玻璃柜里的唐代《耒耜经》古籍特写。


    鄂州市博物馆的孩子们在拼装曲辕犁模型,社教老师指着图纸讲解。


    “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今江苏、浙江一带)。”


    “它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犁具的成熟,是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在曲辕犁之前,中国主要使用长直辕犁,这种犁笨重且转弯不便,需要二牛抬杠(两头牛牵引),效率较低。”


    “唐代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土壤黏重,传统直辕犁难以适应,农民在实践中逐步改进,最终发展出短曲辕犁。”


    “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详细记载了曲辕犁的结构,使其得以广泛传播。”


    “曲辕犁由11个部件组成,采用铁木结构。”】


    天幕适时的在旁边放出了曲辕犁的具体结构图纸。


    唐之前的朝代的众人手中的笔都要写/画冒烟了。


    【视频上老师讲解的声音继续:“曲辕设计是由直辕改为弯曲短辕,减少长度(约6尺),使犁更轻便。”


    “通过调整犁评,可控制耕地深浅,适应不同土壤需求。辕头安装可转动的犁盘,使转弯更便捷,适合南方小块水田……”


    “曲辕犁由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节省畜力。 转弯灵活,适合江南水田,减少耕作时间。”


    “可调节深浅,适应不同作物需求(如水稻需深耕,小麦可浅耕)。 犁壁翻土更彻底,减少杂草生长。”


    “材料易得(木材+铁),成本低,便于推广。 推动唐代农业生产力提升,促进南方经济崛起。”


    “宋元明清沿用,直至20世纪仍可见传统犁具。”


    “曲辕犁是中国古代农具的巅峰之作,其结构合理、轻便高效的特点使其成为唐代农业技术的重要代表。”


    “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耕作效率,还推动了中国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商代(约公元前14世纪)的时候,已有铁刃铜钺,但铁来自陨石,非人工冶炼。


    到了西周(约公元前800年)出现少量人工冶炼铁器,如虢国玉柄铁剑。


    到了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中国开始大规模冶炼生铁,并用于农具(如铁铲)和武器。


    而战国时期(公元前5-3世纪),铁器广泛用于农业(铁犁、铁锄)和军事(铁剑、铁甲),取代青铜器。


    所以嬴子慕并不担心唐之前的百姓没有材料制作曲辕犁。


    即使铁归朝廷管控,但是看到这么好用的曲辕犁,但凡是有作为的君主都不会无动于衷的。


    唐之前的百姓在三三两两的讨论,自己会木工的,弄不到铁,要不要先做一下全木制的先用着,朝廷肯定不会不推广的,等到时有推广在换。


    更多的百姓则是在感谢天幕,曲辕犁的出现,简直是帮了他们好大的忙了。


    【嬴子慕看到历朝历代那些穷苦的百姓在不停的感谢,心里并不好受。


    古代的百姓……哎……


    嬴子慕想了想又在手机上搜索了起来。


    继续给百姓们播放能流传到后世农具的制作方法。】


    【耧车(播种机),畜力条播机,可同时完成开沟、下种、覆土。


    龙骨水车(翻车),能连续提水灌溉,适用于稻田和旱地。


    筒车(自动提水灌溉),能利用水流动力自动提水,无需人力。


    连耞(脱粒农具),能拍打谷物(如小麦、水稻)脱粒。


    风车(扬谷机),用来分离谷粒与糠秕、杂质。


    石磨(粮食加工),用于研磨谷物成粉(如小麦、玉米)。


    辘轳(提水工具),可以从井中汲水,用于灌溉或生活用水。】


    虽然有些农具在商周时就出现了,但是确是到了汉朝才普及的,天幕直接播放等于直接给全天下普及了。


    嬴子慕又收到了一波感激。


    商朝


    帝辛凝视天幕中那灵巧的曲辕犁,眼中精光闪烁。


    “此物若能推广,可省奴隶三成劳力!”他猛地转身,对身旁的恶来下令,“立刻召集工匠,仿制此物,先在王畿试用,再推广至民间!”


    费仲皱眉道:“大王,若奴隶省力过多,恐贵族不满……”


    “不满?”帝辛冷笑,“贵族们坐享其成,却让万民苦耕!传令下去,凡阻碍农具推广者,视为叛商,立斩不赦!”


    他望向远处劳作的奴隶,心中暗忖:“若百姓不再因耕作而疲敝,寡人何愁无人可用?”


    周朝


    姬发与姜子牙一起仰望天幕。


    “尚父,此耧车播种之效,远超人力!”姬发惊叹。


    姜子牙捋须笑道:“天助周兴!大王,若将此物用于西岐,粮食产量必增,伐纣之资更足!”


    姬发颔首,立即下令:“召天下巧匠,秘密仿制,先用于王室私田,待时机成熟,再惠及万民。”


    他心中盘算:“商纣暴虐,民不聊生。若我周国得此物,便能安民心了。”


    战国·秦国


    嬴稷立于咸阳宫前,身旁墨家、农家学者齐聚,争相记录天幕所示农具。


    “王上,此龙骨水车若用于关中,可灌溉万顷良田!”一农家弟子激动道。


    嬴稷目光灼灼:“传寡人令,集秦国工匠,全力仿制!先用于军屯,再推广民间。”


    范雎低声道:“王上,若六国亦得此物……”


    “无妨。”嬴稷冷笑,“秦国律法严明,匠人管控极严,他国纵得图纸,亦难如我秦般高效推行!”


    他望向东方,心中已有计较:“待秦国粮草丰足,便是东出之时!”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