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出了地道的同袍被先后斩杀死,西凉军恐惧,全都不敢走出地道,就这么挤在里面。
见此情形,副将?李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挤在里面,所有人快点杀出去啊!”
有士兵说道,“李将军,不成了,地道口有关西军埋伏,出不去了,他们好像早就知道我们会挖地道进关,出去的兄弟都被杀了!”
闻言,李蒙当即大怒:“混账!不就是些许埋伏,有什么好怕的!弟兄们,随我一起杀出去!”
说完,他便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可就在他刚刚出了地道的时候,薛彻当即上前一步,手中钢刀斜劈而下,把李蒙的脑袋直接砍了下来。
副将被杀,西凉军大震,紧接着便纷纷撤退。
看到西凉军撤退,魏延大喝道:“柴草和鼓风囊快快就位,马上把柴草点燃,鼓风囊把火烟吹入地道!!”
领命之后,有校尉带着几百关西士兵分成十五队,每条地道有一队应对,他们带着柴草还有鼓风囊来到地道口,点燃柴草,冒出滚滚浓烟。
随即,他们使用鼓风囊,用尽全力把滚滚浓烟向地道内煽去。
风浪涌动之间,那些浓烟全部灌进了地道,刹那间,十五条地道内乌烟瘴气。
由于地道内太过狭窄,西凉兵士们人挤人,一时之间根本退不出去,被浓烟熏得呼吸困难,纷纷晕倒在地。
一刻钟后,更多的关西士兵汇聚而来,他们把柴草带入地道里面,继续点燃柴草,鼓动风囊,火焰和浓烟迅速蔓延开来,熏得西凉军队焦头烂额。
魏延带着兵士们跳下壕沟,对薛彻说道:“万彻,如今西凉兵已经被熏得焦头烂额,战力不剩多少了,等半个时辰后烟火抛去,你便带着本部人马杀进去,把那些人全都杀了!”
“另外,杀掉那些人的尸体堵在地道里,以泥土夯实,然后我们再把地道填埋,一来这样防止董卓再通过地道攻过来,二来可以防止因这些尸体产生瘟疫。”
薛彻拱手道:“诺!!”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浓烟消散,火焰停歇,薛彻当即带着本部人马,冲进了地道。
无论是半死不活还是熏得被失去意识,甚至被熏死的西凉士兵,他们全部在心口补上一刀,全部杀死。
就这样,董卓的计划再次失败了。
董卓听闻之后,当即暴怒,暴跳如雷。
函谷关就像伫立在他面前的一道天堑,都将近两个月了,他二十万大军居然难以前进一步!
..........
函谷关的攻守战来到第二个月。
这一日,魏延如同往常一样来到城头,放眼望去,心中不由一惊。
就在距离函谷关不远处,西凉的士卒们正在建造一辆巨大的攻城车。
与其说是车,不如说是可移动的堡垒。
这样的攻城车不仅可以防御箭矢,还有巨大的冲击力,可以撞开城门。
“嘶......”
见此,魏延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当即命令道:“万彻,收集关内所有的布匹,并且让兵士们动手缝一张幔布出来,嗯,这张幔布要和函谷城门这么宽,高的话,要比城墙高些。抓紧时间,一定要在西凉军的攻城车完工前缝好!!”
“诺!!”薛彻领命而去。
这些日子,魏延的表现征服了函谷关上下所有兵士,虽然薛彻不明白做这件事的意义,但没有质疑,立刻去实施。
“魏华......”
魏延对着自己的亲兵说道:“你在军中挑选十几名身强体壮的兵卒,等我号令。”
“待我号令一下,你们便立刻堵住城门,不要有片刻的迟滞。对了,多拿着木桩和土袋,把函谷关的城门直接堵死,至于士兵进出留下几处缺口就行了,总而言之,绝对不能让西凉军的攻城冲车把城门冲破,不然万事休矣!”
“诺!!”魏华领命而去。
第三天一早,攻城车完工,董卓下令攻城。
西凉兵卒们推着那巨大而又笨重的攻城车缓缓来到函谷关前。
魏延见状问道:“万彻,幔布好了没有?”
“好了好了!!”
就在这时,一名兵士跑了过来,在他身后,几十个兵士扛着一块巨大的幔布走来。
“很好,你们一同动手,在幔布表面挂满一个个的铁片,然后把幔布放在函谷城头,用绳子固定好,等西凉军的攻城车靠近城门时候,你们立刻就把幔布放下,作为缓冲。”
“对了,用水把幔布浸透,防止西凉军火攻,同时,再叫来几个身强体壮的士兵,拿着钩子,一旦西凉兵用火攻,你们便把幔布拉起来。”
“另外,准备好钩刀,用长矛来加长,如果西凉军想要用长杆引燃幔布,你们便用勾刀把它勾断。”
“诺!!”
关西军士气如虹。
轰隆隆!!
就在这时,攻城车缓缓行驶而来,来到函谷关下,魏延见此,大喝道:“放!!”
下一刻,巨大的幔布瞬间被放了下来,函谷关被城门被完全遮住,变得一片漆黑。
西凉兵卒们虽然不解,但还是全力推动巨大的攻城车,想要撞击函谷关的城门。
可紧接着,他们便感觉到不对劲了。这巨大的幔布和函谷城门之间,形成了一片不小的缓冲区。
他们推着攻城车撞击函谷城门,即便用尽全力,撞上也没太大的力量。而且这个样子,花费的力气是原来的几倍。
兵卒们用尽全力推动攻城车,只是来回几次,他们就已经筋疲力尽,再推的时候,连城门都撞不到。
“在幔布表面挂满了铁片,是为了防止用火箭吗?”
为了激励士气,董卓亲自在函谷关下督战,见得如此情形,大吼道:“寻找周围的干树枝和麻秆,把它们绑在长杆上,用猛火油点燃,给我把这幔布烧掉!!”
“诺!!”
西凉兵卒们领命而去,去周围的树林里搜集干树枝和枯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