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章 魏延的自信,名传天下自此而起

作者:牛肉板面0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初卫氏不是高傲得很,不于孤麾下出仕吗?如今怎么甘为内应了?”


    刘岱冷笑。


    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明白,当初在刚刚来到关中时,手段是粗糙了些。


    当初因为清查土地,按田亩收税之事,很多豪强强烈反对,甚至不惜据守坞堡,抗拒新政。


    但现在,他们却是打心里欢迎刘岱的新政。


    虽然不能隐匿土地,但因为吏治清明,只按田亩收税,综合下来,竟比之前全年苛捐杂税还要少一些。


    当然,世家门阀肯定是比之前纳税要多。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他们族人的出仕名额比之前多了数倍,这点是最具吸引力的。


    也正是因此,那些世家门阀才会欣然接受刘岱的政策。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致力于靠隐匿户籍、隐藏土地这样的低级手段积累财富,大多数世家子弟更想要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相比于满身铜臭味的钱财,他们更愿成为累世公卿。


    审配道:“主公乃朝廷明旨任命的司隶校尉、卫将军、长安侯,携大义至河东,顺天应人,解民倒悬,讨伐贼寇,有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亦有豪强宗族甘为大军内应,此事再正常不过了。”


    “呵呵......”


    刘岱只是冷笑,摇头道:“正南,不必说如此冠冕堂皇的话语,依孤看来,这仅仅是因为孤平时足够宽容,而恰巧,现在的白波军足够残暴!!”


    现在的卫氏就像明末的士绅一样,大明在世各种贪赃枉法,可李自成进城拷饷后,士绅官宦无不怀念大明。


    可满清进城后跑马圈地,把他们赶去外城,他们又忍不住怀念李自成。


    “罢了,为人主者不应以自身好恶而下令,正南,替孤起草文书,征辟卫氏族长卫觊为文学掾。


    刘岱淡淡道,“既然卫氏甘为内应,给他们回书信,开门之日定为半月后,午夜子时。”


    “主公的意思是......?”审配不解。


    “安邑中有白波军三十万,仅仅夺得一座城池没有任何意义,或许我等还会因为城池而变得被动。”


    “孤知道如果打持久战我等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我等治理司隶,如今才初见成效,绝不允许白波乱贼破坏成果,再加上董卓犯边......”


    “如今最佳的策略,便是让白波三十万大军汇聚一处,让我等一战定乾坤!”


    “正南,传孤军令......”


    “命典韦率一千铁骑,横扫安邑城池以东白波军!!”


    “命陈到率一千铁骑,横扫安邑城池以西白波军!!”


    “命徐荣率一千铁骑,横扫安邑城池以南白波军!!”


    “命郭淮率一千铁骑,横扫安邑城池以北白波军!!”


    “命陈武率一千铁骑为预备队,随时支援以上四队!!”


    ...............


    “董卓率大军二十万来犯?哈哈,太好了!!”


    函谷关中,身为主将的魏延听到董卓率大军,不仅没有丝毫的惧怕和担忧,反而大喜过望。


    在担任函谷关守将的一年多来,魏延不断的加固城防,训练兵士,期望有朝一日可以大显身手,名传天下。


    对于自己的军事能力,魏延一直是非常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的。


    不过,自负也分种类。


    对一部分人来说,自负的结果是后果自负;然而一部分人来说,自负是自身才能足堪自负。


    很显然,魏延属于后者。


    即便他将要面对的是曾经执天下牛耳,如今实力最强的诸侯;即便他将要面对天下最强的战力最强的三支军队:西凉军,并州军和中央禁军。


    魏延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输。


    凭手中一万大军,他自信天下不论何人,都不可能攻陷他把守的函谷关!!


    只是,魏延自信甚至自负,但从不自大。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盘算着各种各样的攻防预案,仔仔细细推敲着董卓可能进攻的方法,每件事情发生的可能,以及每个可能出现的细节。


    董卓可以通过在稠桑原北侧的一大片的滩地绕过函谷关,但他绝对不会放任函谷关在魏延手里,要不然他的粮道便会遭受侵袭。


    更重要的是,在前方还有潼关天险,董卓不可能不知道,放任函谷关在魏延手中,到时候就是前后夹击的局面了。


    这些日子,他在关内储存了足够大军两年不愁吃喝的粮食。


    刀剑、滚木、巨石......一一足备。


    三日后,董卓二十万大军铺天盖地而来,将函谷关团团包围。


    ..........


    东垣县城中,刘岱看着函谷关前线传来的军报,忍不住冷笑出声。


    听到刘岱的冷笑,审配也是轻笑出声:“看来主公已经看透董卓的目的了!”


    “围点打援......”


    刘岱道:“这样的雕虫小技,怎么可能骗得了孤?”


    审配道:“此次董卓是起倾国之兵而来,来势汹汹,携大胜关东诸侯的锐气,战力定然骁勇至极,而我关西精锐皆在河东清剿白波匪徒,难以为继。”


    关中的所有兵马,约莫十万。


    函谷关、潼关、武关、萧关、散关等关隘中有三万大军。


    长安禁军三万,正是他用来征讨白波军的三万精锐。


    蓝田大营有三万屯田军,各个城池中共有城防军一万。


    不得不说,董卓选的这个时机真是切中了刘岱要害。


    而且就算是他麾下这三万精锐,想要与董卓麾下那些身经百战的西凉铁骑正面野战,怕是很难有必胜的把握。


    而函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既然如此,孤就以函谷关为诱饵,拖住董卓的二十万大军,给我等争取足够的时间来剿灭白波乱贼。”刘岱说道。


    “不派蓝田军营中大军支援吗?”审配问道。


    “那不就正中董卓之计了?况且也没有那个必要。”


    “可是主公,你必须有心理准备,若是函谷关被攻破,我等将会失地百里,就算平定了白波乱贼,河东郡也会暴露在董卓铁蹄之下,随时有倾覆之危。”


    “孤知道。”刘岱道:“孤知道失去函谷关的后果,但正南你放心便是,孤有应对之策。”


    “况且,孤相信文长,期待他能创造奇迹!!”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