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是累世为官,甚至家中长辈有人官至三公高位,深刻的体会到汉末的政治有多黑暗多绝望。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这只是最基本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他们也知道这一切并非全都因为昏君与奸臣,是整个大汉天下自上到下系统性的社会秩序糜烂与崩溃。
他们虽然坚信如此局面并非不可救药,但始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但现在,因为刘岱的话语,他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只要辅佐刘岱成其霸业,复兴汉室之后,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革新励志,完善律法,就一定可以让大汉回到曾经的样子。
看到他们的神态,刘岱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至于第二......”
他看向周围密密麻麻的兵士们,继续说道:“孤在入主关中的第二日便实行了府兵制,给尔等授予田地,免除赋税、徭役,你们应该都分到田地了吧?”
“分到田了!”
“我分到了一百亩永业田!”
“我新盖了房子!”
“我娶了媳妇,还生了个大胖小子!”
“全赖主公高义!”
兵士们争先恐后的开口,对刘岱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刘岱道:“可是未来有人带大军击败我等入侵关中,烧毁你们的房子,掠夺你们的田地,霸占你们的妻子,又该如何是好?”
“那我等就和他们拼了!!”
“和他们拼了!!”
“大不了不就是死吗?”
这一刻,军营之中喊声震地,杀气盈天。
他们好不容易才拥有今日的一切,从一介犹如草芥的行尸走肉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怎么可能让人夺走他们的一切。
刘岱点头,“没错,我们要保家卫国,拿起武器和他们战斗,即便到最后一人,也不能后退一步!”
“至于第三......”
刘岱继续说道:“圣人曾说过,『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孤深以为然,今日孤决定以功劳来制定俸禄,望尔等奋勇向前,争相建立功勋。”
“孤决定组建禁卫军,人数为一万人,各部之中人人都可参与选拔,勇冠三军者,功勋卓著者皆可入选。”
“孤麾下兵士已尽数分得田地,安家立业,而禁卫军中士卒,孤为每个人都分发俸禄!一名新加入的普通兵士,其俸禄为每月三石谷粮,足以让尔等赡养父母,供养妻子!”
“孤为尔等解除所有的后顾之忧,尽可在战场奋战到底,哪怕在战斗中身死,尔等父母会由当地官府代为赡养,儿女皆可由朝廷接济直至成年。”
“与之相反,若尔等于战场之上溃逃做了逃兵,自己会被军法从事暂且不说,尔等的永业田也会被收回,父母妻子也会被人戳脊梁骨!”
刘岱思考了许久,才做出这个决定。
他要在府兵制的基础上,增加募兵制。
实行府兵制的初唐,的确是华夏武德的巅峰,这毋庸置疑。
但刘岱知晓,府兵制下,兵马很难维持战斗力。
历史上,府兵制鼎盛于唐太宗时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灭国无数,万国来朝,达到华夏武德的巅峰。
但到了唐高宗中晚期,府兵制就开始走向了衰落,大非川之战惨败于吐蕃,使得吐蕃吞并吐谷浑,成了唐朝最强劲的对手。
到了武则天时期,因为武则天的昏庸无道,府兵制更加的难以为继,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相继沦陷,辽东丢失,此时西线唐军退守河陇一线,北线唐军更是退守到黄河一线。
唐玄宗时期,府兵制终于彻底崩溃,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
刘岱坚信,募兵制下兵卒要更加的骁勇善战,有更强的战斗力。
毕竟他们和府兵这样的业余军人不一样,他们是职业军人,每天不是砍人就是在练习砍人,战斗力不可能不强。
其实大汉也早已实行募兵制,自光武帝施行罢兵之策后,五百多年历史的征兵制逐渐取消,代之以募兵制的盛行。
象林营、长安营、雍营、渔阳营等,其士卒均系召募而来。
募兵制的根本,便是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样可以增强军队战斗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但刘岱也很清楚,募兵制有两大缺点。
第一,募兵制下兵卒以军人为职业,许多将领便可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比如中晚唐和五代十国,便是如此。
第二,若是中央朝廷财政困难,军费不足,士卒战力下降极其严重,还很有可能聚众反叛。比如明末时期,便是如此。
不过刘岱也知道,没有最好的政策,只有最合适的政策。
现在的情况,以及周围的形势,以府兵制为主募兵制为辅是最合适了。
听到这一连三条奋战的理由,众人心中皆是凛然一震。
刘岱坚信,自己麾下的部队,只需假以时日,但以作战意志而论,就会成为整个大汉天下最强的。
当然他也知道,为钱财而战的兵士永远都比不上为理想信念而战的兵士。
但在这东汉末年,就不可能出现那支立志于解放全人类的人民子弟兵。
刘岱的目标,只是仿照封建时期的强军打造自己麾下的部队。
封建王朝战力最强的部队,究竟是哪一支他还真说不好,但军纪最严明的一定是那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
而岳家军,正是募兵制下的职业强军!!
刘岱仔细的思考过,想要在这东汉末年以最快的速度打造出一支天下有数的强军,最便捷的方法便是足粮足饷,重金厚赏。
至于给士卒们灌输信念和理想,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对部队同样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