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章 灌钢法,宿铁刀

作者:牛肉板面0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场战斗,结束得意外迅速。


    但刘岱却丝毫不意外。


    本来董卓就没有太过看重萧关,并未特意派人驻守,


    而这三千守军,是刘岱用闪电战打崩,然后退到这萧关之中的。


    本来就被他吓破了胆,现在一战而定,自然也不算难事。


    也就这是一座雄关,而且萧关道太过狭窄,大军不好展开。


    要不然连一个昼夜的时间都用不到。


    不过现在,一切终于尘埃落定了。


    西北方向的威胁,暂时算是消除了。


    毕竟那些西凉军阀,野战能力尚可,但攻城拔寨,他们甚至还不如江东军。


    只要在这里留下一员大将镇守,可保无虞。


    攻克萧关之后,刘岱便率军赶回了长安,对萧关之战的将士论功行赏。


    此战之中,首功自然是有先登之功的典韦,而让他惊讶的是,紧随典韦之后的是高纬麾下一名普通兵士,名为陈到。


    经亲自召见并询问后,刘岱确定此人就是历史上蜀汉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的陈到。


    陈到,字叔至,汝南人。,刘备帐下白毦兵统领,在刘备担任豫州牧时追随,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


    刘岱大喜,封陈到为虎贲郎将。


    .........


    返回长安后,刘岱便先抛开其他,专心政务之事。


    这些日子,他愈发感觉到自己麾下人才的捉襟见肘。


    虽然有审配、张紘、王昶、裴茂等大才主持大局,但缺少执行的基层官吏。


    无可奈何,只能让麾下文臣举荐。


    现在的刘岱,也是一方乱世诸侯,又是汉室宗亲,讨董义士,名望不逊色袁绍,有许多世家子弟接踵而来。


    刘岱没有照单全收,而是一个个亲自考核他们的才学,有能力的加以任用,徒有虚名放归而去。


    还好这些人都魄具才学,他便一一加以任用,放到关中各个县里为一县之长。


    审配举荐了田丰,张紘举荐了袁涣,王昶举荐郭淮,裴茂举荐裴琚。


    刘岱大喜。


    这几人的大名,他都听说过。


    田丰,冀州名士,为人以刚直著称,历史上在袁绍麾下官至冀州别驾。


    袁涣,陈郡袁氏嫡子,以敢谏直言称名,历史上在曹操麾下为谏议大夫,完善屯田制度,缓和军民矛盾。


    郭淮,太原郭氏嫡子,官至曹魏大将军,为曹魏镇守关中,戎马一生,抗击过刘备,抵御过诸葛亮,三国后期更是败姜维、破廖化、擒句安,战功赫赫。


    就连三国志作者陈寿都说他方策精详,垂问秦、雍。


    魏帝也表征其功道“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


    得到如此人才,刘岱自是大喜。


    而最让刘岱惊喜的,是裴琚。


    此人为大儒郑玄关门弟子,精通数算。


    精通数算,仅这四个字便足够让刘岱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作为来自后世的穿越者,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人比刘岱更清楚数算的重要性了。


    科学改变世界,而数学改变科学。


    于是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刘岱亲自下达了对裴琚的任命。


    司隶总提学官,负责整个关中的教务事宜。


    卫将军府兵曹掾,负责兵器和铠甲的维护。


    科学院祭酒,负责农具改进和兵器研发。


    只是,当裴琚问到科学院的官署所在何处时,刘岱只能尴尬的打着哈哈。


    他承认这只是一处临时构想的场所,会尽快让审配去落实。


    于是当天晚上,他便特批了三百万钱给裴琚,这些钱几乎是司隶校尉府库里的一半了,并将科学院选址在原本的上林苑。


    同时他以司隶校尉的名义下令,召集整个关中的能工巧匠,进入科学院任职,跟随裴琚一起,改进生产工具。


    刘岱给科学院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改进炼钢法,并大力开发煤炭冶炼。


    在这汉末时期,冶铁炼刀大都采用炒钢法和百炼钢。


    所谓的百炼钢,就是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即成。


    明代宋应星于《天工开物》中有言:“刀剑绝美者以百炼钢包裹其外。”


    三国时期曹操有"百炼利器"五把;孙权有宝刀三把,其中有一把就命名为"百炼",刘备令蒲元造宝刀五千把,上刻有"七十二炼"。


    这样制作的刀、剑虽然性能优异锋利无比,但也存在不少缺陷,整把刀全部用百炼钢制成,因此价格昂贵。


    如一把东汉时期的名钢剑的价钱,可以购买当时供7个人吃两年9个月的粮食。


    而且百炼钢制作刀剑费时费力,三国时,曹操命有司制作宝刀5把,用了整整三年时间。


    裴琚亦是不负众望,只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便完善出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灌钢法。


    历史上灌钢法真正完善,是还要经过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家归晋,南北朝四个时期,经綦毋怀文加以改进才算完善。


    而现在,裴琚让这项技术提前两百年出现了!


    灌钢法是领先这个时代两百年,大大缩短了冶铁时间,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操作简单,方便扩大规模。


    仅仅一个月,关中的钢铁产量便足足翻了一番。


    不仅如此,裴琚还改进了淬火工艺。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便认识到,用不同的水作淬火的冷却介质,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刀,但仍没有突破水的范围。


    而裴琚改进技术时,使用了动物尿和动物油脂作为冷却介质。


    动物尿中含有盐分,冷却速度比水快,用它作淬火冷却介质,淬火后的钢比用水淬火的钢坚硬;而动物油脂冷却速度则比水慢,淬火后的钢比用水淬火的钢有韧性。


    他先在冷却速度大的动物尿中淬火,然后再在冷却速度小的动物油脂中淬火,这样可以得到性能比较好的钢。


    后来,裴琚又对制刀工艺进行了重大更新,他用灌钢法炼制的钢做成刀的刃部,而用含碳量低的熟铁作刀背,这样制成的刀具刃口锋利而不易折断,刚柔兼备、经久耐用。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宿铁刀!!


    经刘岱麾下第一猛将典韦检验,此刀极其锋利,能够一下子斩断铁甲30札!


    最可怕的是,在斩碎整幅铠甲过后,这宝刀居然毫不卷刃,刀芒依旧锋利。


    这一刻,那些将军们状若疯狂,把刘岱围起来想要争取一批宿铁刀。


    这时候,谁都没有谦让。


    有此刀在手,军功、胜利岂不是唾手可得?


    最终刘岱力排众议,拍板把全部的宿铁刀给了玄甲军。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