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王宫大殿之上
一应大小诸侯全部愣在了当场
他们实在是没想到项羽的手段竟然如此酷烈。
竟然选择用最直接的方式来镇压骚乱。
刚刚与燕王一起鼓噪的齐王,此时已经是眼珠乱转,心中恐惧不已的同时,正在琢磨怎么脱身。
项羽丝毫不顾众人的感受,也不说话,只是默默的站在大殿门口,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在这静谧且充满压力的大殿之中,不知是不是错觉,诸侯仿佛隐约听到了一阵喊杀声远远传来。
就这样诡异的氛围一直持续了半个时辰左右,一名浑身染血的楚军来到了项羽的面前,手里还拿着一面旗帜。
此人赫然是季布!
“霸王,燕军已尽数降服!”
项羽接过那面绣着燕字的大旗拿在手里,再度回过头看向身后众人。
他一手握着大戟一手举着燕国旗帜,冷声喝问:
“刚刚我斩杀燕王与燕国将领,你们或许认为我是匹夫之勇,但是现在何如?
燕国!十五万大军,在我楚军的手上也不过是坚持了半个时辰,便已投降。
而我楚国二十余万大军,鸿门一战,拼尽全力也未能战胜魏鸿和他的武宁军。
你们以为我是拿你们作为抵抗魏氏的牺牲品,所以将你们哄骗监禁于此?
一群竖子,我其实是在救你们的命!
你们这些人,哪个自认比燕国更强大?
又有谁能够自信的说可以用短短几天时间,轻易消灭韩代两国,并且吞并魏国?
若是不能,你们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够抗衡魏鸿?
分,则必然灭亡!
合则胜算颇大,现在还有谁有反对意见?”
其实燕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小。
之所以项羽麾下楚军能够如此快的攻灭逼降对方。
第一便是燕国重要将领尽数被他斩杀,燕军群龙无首。
第二自然是季布战力斐然。
若是正面对抗,胜利的必然是楚军与项羽。。
但绝非半个时辰能够做到。
项羽取巧给了诸侯极致的震撼。
不过虽然中间有取巧的成分在,但是项羽所说的话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在魏鸿的攻击下,他们没有人能够抵抗的住。
项羽冷峻的目光扫过现场剩下的最大两个诸侯王,齐王与魏王。
前者之前可是没少闹腾,如今看到项羽的目光扫视而来,当即汗如雨下,跪了下来。
后者虽然刚刚是支持项羽,但是也怕对方突然杀了他,吞并他的军队。
两人纷纷跪倒在地,异口同声说道:
“小王,愿听霸王差遣!”
有着魏王齐王带头,其余早已被吓坏的诸侯自然纷纷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在项羽强势袭杀燕王,收编所有燕军之后。
项羽凭借自己实力强硬压服住了诸侯联军,不过虽然有了他的强力年粘合,但是联军气氛已经大不如前。
至此,魏鸿尚未与项羽再次见面,便已经或直接或间接灭了三国,杀死三王。
联军所谓的优势,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着。
诸侯与将领虽然被项羽以强横的实力压住,但各国士兵却并没有那么好弹压。
无数士兵在韩国、代国、魏国相继灭亡之后,开始担忧自己的家乡是否被战乱波及。
联军的气氛以肉眼可见的焦躁了起来。
而就在这些士兵每天惴惴不安之时,一则消息由行商与部分逃回家的魏国士兵传了回来。
魏鸿在带领大军攻灭韩、代、魏之后,秋毫无犯。
甚至在魏鸿的要求与刘邦的全力配合下,萧何拼命调集粮草。
不仅满足了军粮所需要,还运到了韩、代、魏三国之中许多。
秦末乱战已经打了五六年,这些曾经热衷推翻暴秦恢复国祚的六国百姓们早已彻底麻木。
五六年的时间以来,他们寄予希望的大王,不是在扩兵,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他们拼命的扩充实力,防止被其他诸侯吞并。
哪里还有心思去管百姓的死活。
这些六国百姓们,一回头惊讶的发现,自己现在过的日子甚至不如被秦朝统治的时候。
各国百姓们,早就不想打仗了。
魏氏先祖虽然昔年灭亡六国,获得兵屠的名号。
但是他也曾打的百越灭国,草原俯首。
这些百姓对于魏氏,只存在灭国之恨,此乃大义。
但是对于魏氏在时,天下太平,内无匪患肆虐,外无异族扣边的平静生活是十分怀念的。
当初魏氏在时,整个天下百姓除了畏惧于魏氏强大的实力,深知即使造反也不可能打得过对方外。
另一方面的原因便是因为在对方的镇压下,天下一片祥和。
所以百姓们的心里对于魏氏并不排斥,甚至还有着几分敬重。
而如今复国成功之后,百姓们发现连年征战之下,生活过的还不如往昔。
自此,故国滤镜彻底破碎。
这对于魏氏亡国之恨也消失无踪。
他们在听说魏鸿来攻之时,许多城池守军直接放弃抵抗,有的更是直接开城投降。
也就到了各国都城之时,遇到了一些像样的抵抗,不过也是被魏鸿旋踵而下。
而紧随其后的粮食救济,更是让这些因为魏氏名声而投降的各国百姓们喜出望外。
当吃到那热乎乎的汉国救济粮,再回想一下自己那连最后的粮种都要收走的自家大王。
真正应该追随谁他们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可以说这三国与其说是被魏鸿武力拿下,不如说是被刘邦与魏鸿的默契配合,而攻心占领。
魏鸿与武宁军的能征善战,魏氏数十年积攒下的名望,刘邦不遗余力的配合,无条件的信任。
最终达成了如此恐怖的效果。
韩代魏三国百姓,在吃完那热乎乎的粟米之后。
丈夫们没有言语,默默带返回家中拿出了自己的武器。
妻子虽然眼眶通红,但却没有任何阻止的意思,只是连夜将丈夫的衣物甲胄给缝的更结实一些。
百姓们是目光短浅的,他们没有那么伟大的志向。
百姓们的心同时也是雪亮的,他们分得清谁才是真的对他们好的人。
他们明白,有着魏氏辅佐的汉王刘邦才是值得他们拥戴之人。
只有魏氏才有能力真的镇压整个天下,让他们过上太平日子。
只有得到魏氏辅佐的刘邦,才真的会将他们这些百姓当人看。
他们这些黔首除了这条命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若是能够靠牺牲自己这条命,让魏氏更快收服山河。
让那无条件的支持魏氏的明君刘邦坐稳江山,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不必再遭受乱世之苦
舍弃他们这一条贱命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魏氏军队在前面攻城掠地。
被征服的三国百姓则开始自发的跟随在武宁军的身后,帮助他们打仗。
等到大梁城破,魏氏从魏国走出,向着陈郡进发,与三十万汉军汇合之时。
在他的身后,已经跟随了三十万三国士兵。
魏氏的威望与号召力因为一饭之恩,从三秦大地开始向着整个天下快速扩张。
自此魏氏不再是关中的魏氏,而是天下的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