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盔甲整齐的楚军正与另一群衣着散乱的士兵一同巡视着大营上下。
这奇怪的组合正是宋义与刘邦。
对于被宋义突然在半夜拉起来巡视营地,刘邦心里自然是十分无语。
虽然心里直骂娘,但是面上,他却没有表露出分毫。
只是一脸嬉笑的看着宋义,表达着自己的疑惑:
“宋将军,我义军使者不是已经前往咸阳,明日便可接受秦国朝廷的投降。
为何突然在此时需要加强巡逻呢?”
宋义听着刘邦的问话点了点头:
“你说的没错,但是我就是心里不安啊,总感觉有事将要发生。”
刘邦看着宋义的样子哈哈大笑两声:
“宋将军,大楚军队在项将军的带领下,可谓是所向披靡,这天下哪里还有人是其对手。
若这暴秦还有办法也不至于被我们兵临城下,摇尾乞怜了。”
刘邦的话与项梁如出一辙,事实也正是如此。
但宋义还是一脸担忧的摇了摇头:
“暴秦之败有着多方原因,一是秦二世篡位,一扬内战打的秦国精锐损失惨重。
二是暴秦无道天下共讨之。
第三则是始皇帝将魏氏逼走,使得他们失去了擎天之柱。”
说到这里,宋义停顿了下,继续说着:
“而现在的秦三世子婴,在我看来,并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魏氏在秦国声望堪称恐怖,传闻子婴登上皇位,已经隐居多时的魏平可是出了大力的。
并且此人敢凭借父子三人,便谋划有着千军万马的赵高与胡亥,足见其机敏过人。
现在的秦国之所以被我大楚军队带领义军一击即溃,除了项将军与天下义士的功劳之外,秦国内部的四分五裂也是重要原因。
若子婴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咸阳民心,与残余秦军军心拧在一起,对方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听到宋义的话,本来睡眼惺忪的刘邦顿时清醒了许多,天生对危机感敏锐的对他立刻意识到了非同寻常的味道。
大脑之中思考了一番之后,刘邦不由得承认宋义说的有道理。
这子婴确实不是简单之辈,若不是他掌权太迟,凭借对方的手腕他们这些义军能不能起来还不一定。
对方可是刚一登基便初步稳定住了民心。
若不是项将军预感到事情不妙,直接带领所有义军主动进攻。
恐怕再过上一段时间,彻底稳固了民心,等子婴牢牢的控制住蜀地、西南、北地之后,就不是他们攻打大秦。
而是数十万经过训练的秦国虎狼来灭他们了。
不过,曾经高瞻远瞩的项将军现在已经被一扬扬接连不断的胜利给迷失了双眼,变得日益骄纵。
连带着楚军也变成了骄兵。
他已经全然忘记了最初尽起大军,对着秦国发动舍命一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忌惮他们新登基的三世皇帝子婴。
现在的他只顾着沉醉于即将完成丰功伟业,以及在灭掉大秦之后,如何将自己的家族利益达到最大化。
可是这咸阳城毕竟还没拿下,那子婴也没有献城投降。
若对方真的有手段将所有咸阳军民团结在一起,那已经化为骄兵的楚军,与他们那位迷失在胜利与欲望的之中的主帅,还真有可能吃大亏。
而对方有没有可能在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国破家亡之时做到这一切呢?
若是别人刘邦肯定不相信,可若是子婴,若是秦国,是咸阳。
那刘邦的心里还真是泛起一阵嘀咕之声。
因为在咸阳,甚至在整个秦国,真的有着一位,或者说一个家族有着让国破家亡的秦国百姓重新真振作起来的威望。
那个家族正是魏氏家族,而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始皇帝之师父,大秦四世重臣,三次扶王保驾,横扫六国、南平百越,北镇草原的玉皇。
这位玉皇在秦国的威望可是比始皇帝还要高。
对方死亡之后,自己可是亲自去看过对方的遗体,那万人空巷所有秦人痛哭流涕,自发为其送葬的壮观景象,刘邦至今记忆犹新。
再说起这位三世皇帝子婴,对方能够登上皇位,传说便是获得了已经归隐的魏氏二代家主,昔日大秦第二战神,始皇帝义兄的支持。
可以说,在许多秦国百姓的心中,三世皇帝子婴,就是得到魏氏认可的。
别人没有办法做到这件事,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帝王未必不能做到。
刘邦看向面前的宋义开口说着:
“宋将军,是担心子婴借助玉皇与魏氏的影响力做文章?”
看着对方如此快就反应了过来,宋义看着刘邦赞赏的点了点头。
对方能够如此快的便反应过来,在这乱世之中,未来他必然能够名动一方。
“没错,子婴此人刚猛果决,可是对方却如此轻易便决定投降,这十分不符合常理,除非对方在谋划着什么。”
对于宋义的话,刘邦也是十分认同,一个带着自己两个儿子就敢谋划除掉赵高、胡亥的狠人,如何会惧怕楚军直接投降呢?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刘邦:“宋将军所言甚是,依我看来,对方必然会有所动作。
此时我军强而暴秦弱,那子婴若是想要取得胜利,力挽狂澜,打败我们。
没有比偷袭更合适的了。
对方夜袭的可能性很大,不知宋将军有没有将这一推断告诉项将军?
现在将士们都在等着明日进入咸阳城之中好好享受一番,这大营防御可谓是漏洞百出。
若秦军真的来袭营,仅凭将军与我手中兵马,恐怕胜负难料啊。”
两人带着士兵边聊边走,听到刘邦的疑问,宋义停下脚步,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远处项梁的帅帐。
最终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看着宋义的样子,刘邦识趣的没有继续问下去。
两队人马继续沿着大营巡逻,刘邦转过头想要与宋义再说些什么的时候,突然对方停下了脚步。
一阵倾听之后,对方脸色大变:
“敌袭,敌袭!”
随着宋义的嘶吼声回荡在夜空中,一片喊杀声骤然从楚军营帐之外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