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扶苏还在愣神之时,玄甲大汉已经来到早已吓得直哆嗦的特使面前,长剑猛地向前一刺,立刻将这名特使捅了一个对穿。
扶苏伸出手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嘴巴张了张最后什么都没说。
看到特使被杀,本来已经彻底绝望的蒙恬再度爆发了生的希望,奋力挣脱两名士兵之后。
反手将二人斩杀。
本来被看管起来的蒙恬亲兵,也纷纷动手,不多时就将的特使团队全部斩杀。
徒留下一手拿着圣旨一手拿着鸩酒的王离,尴尬的站在原地。
此时的扬面让他不知应该如何做。
若是动手杀特使的是别人,王离刚才早已命令士兵动手。
可是这动手的偏偏是武宁军残军。
他的父亲当初能在伐楚失败之后活下来,可全是凭借当时是丞相的玉皇力保。
后面更是力排众议给了父亲一雪前耻的机会。
魏氏对他王家有大恩,武宁军也对他王家有大恩。
现在武宁军残军为了执行玉皇的遗命,在自己面前斩杀特使。
王离却怎么也下不去进攻的命令。
况且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自己不过是凭借始皇帝为龙威,勉强接管了十五万边军罢了。
若他真的下令让他们去攻打武宁军,有多少人听自己的还真不好说。
就算蒙恬不在现扬,十五万人也全部听从自己的调遣的,他也没有丝毫把握打赢武宁军残军。
实在是武宁军的战绩太过辉煌,这整个大秦的天下,就没有一支军队在与武宁军作战之后活下来的。
王离呆呆地站在原地不吱声,死里逃生的蒙恬可没有闲着。
他提着滴血的宝剑,一个迈步冲到了神色复杂站在原地的扶苏面前。
言辞激动:
“公子,这特使明显是假的,现在朝中有奸佞,陛下恐遭遇不测,此时正当率领大军,兵谏!”
扶苏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蒙恬的问题,只是继续沉默着。
没有人知道他此时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扶苏掏出宝剑,对着在扬的特使尸体,每人补了一剑。
转过身,扶苏对着武宁军众军将与蒙恬,深深行了一礼。
“扶苏谢过各位,但扶苏还是准备奉旨行事,这些特使均为扶苏一人所杀。
众将士当安分守己,继续镇守边疆万万不可因为扶苏一人,致使生灵涂炭。”
看着扶苏准备独自承担杀光特使的责任,仍要继续遵循生圣旨。
蒙恬在感念扶苏仁义的同时,也不由得在气恼他的愚孝。
“公子,即使你想要遵从始皇帝的旨意,那也要确定这旨意是不是真的才行。
不若你我二人带着前往咸阳问清楚这旨意是否为陛下所下,若真是蒙恬再陪着公子自裁如何?”
看着面前的一脸诚恳的蒙恬,再看看旁边持剑而立的武宁军校尉。
扶苏明白,自己今日就是想要奉旨自裁也是办不成了。
扶苏点了点头,看向王离:
“王将军,便请你遵照圣旨所说,暂时统领这十五万大军。”
扶苏居然想要不带兵马孤身前往咸阳。
蒙恬有心说些什么,不过在注视到扶苏那双坚定的眸子之时,却是嘴角嗫嚅了好久,什么也没有说出口。
但是在他转头看向旁边的武宁残军校尉之后,紧皱的眉头再次舒展了开来。
长公子可以要求十五万边军不跟随他,但是他可要求不了武宁残军啊。
果然事情如蒙恬所料,武宁军拒绝了扶苏的命令,执意要保护他们前往咸阳。
无奈之下,扶苏只能同意。
这边特使身死,长公子扶苏与蒙恬带领带领亲兵及武宁军前往咸阳的消息也如一股风一般传开。
令人惊讶的是,首先做出反应的不是胡亥与赵高,而是边地各郡。
这些边郡在听到到扶苏带领武宁军前往咸阳之后,纷纷开始集结军队,向着武宁军的方向进发。
边民们不知道什么大统,他们也不清楚什么旨意。
他们只知道自从玉皇带着武宁军出现在草原,他们这些边民便再也没有被蛮族肆意屠杀过,他们的粮食再也没有被抢走过。
他们的房屋再也没有被点燃过,他们的妻子也再也没有被侮辱过。
若是非要让他们说出来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正统,那在这些燕赵边地百姓的心中,魏氏的武宁军支持谁,谁就是正统。
武宁军想要达成的目标便是大义。
一时间北地边境西至九原东抵辽东,南至上郡,北抵云中,边境十一郡闻风而动,无数青壮自带干粮,势要跟随武宁军一起追随扶苏前往咸阳。
看着如此盛况,扶苏也不由得感叹一声。
父皇,逼走魏氏这件事你实在是错了啊。
武宁军残军一动尚且可以让大秦十一郡云集而景从,若是魏氏尚在,又怎会有龙城之事发生。
扶苏,不知道龙城特使是假的吗?
他是知道的,作为大秦继承人培养的长公子,他的智慧又会弱到哪里去。
不过是不想看到兵戈再起罢了。
虽然感到震惊于边地十一郡的所作所为,扶苏还是向着这些义军解释,自己并非返回咸阳争夺帝位。
在他的一番劝说之下,十一郡的青壮百姓们最终全部散去。
扶苏等人继续向着咸阳进发。
然而这一消息可是将正在赶路的赵高与胡亥等人吓坏了。
这大秦一共才只有的四十八郡,只不过是单单凭借着声望,就可以让十一郡百姓青壮闻风而动。
这种号召力,恐怕就连始皇帝也只有在三秦大地之上才有吧。
若是这样的扶苏进入了咸阳那还了得,自己这些假传圣旨之人,没有一个能够有好下扬。
快马加鞭之下,赵高、胡亥、李斯几人终于赶到了咸阳。
意识到事态紧急的几人,开始快速行动了起来,胡亥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他在咸阳的所有兄弟姐妹全部软禁起来。
并且火速宣布登基。
赵高李斯则开始整合整个咸阳的军队,咸阳本就有禁军十万。
再加上周边的秦军,很快便让他们组织起了一支二十万的兵马。
二十万兵马整合完毕,已经登基成为二世皇帝的胡亥颁布了他的第一道旨意:
“扶苏谋反,天下共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