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天可汗?哈哈哈,好一个天可汗。
大黑天魔神?自己这位亲爱的师父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此时的嬴政正拿着一份情报,言语间满是愤怒之色。
他似是在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问询面前的赵高与蒙恬两人。
看着嬴政愤怒的样子,赵高立刻见缝插针开口:
“陛下,武宁王镇守草原五年,是为我大秦打下了万里江山。
可是现在看来,武宁王在这异族之中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
现在突然将所有草原部落集结起来,恐怕所图非小。
臣担心,向武宁王劝进天可汗,真的只是那些草原部落自己的想法吗?”
听到赵高的声音,嬴政还没有说话,旁边的蒙恬先是狠狠的瞪了前者一眼,随后直接开口:
“陛下,臣请治赵高陷害忠良之罪。
陛下当初若不是赵高从中挑拨,我大军又怎会接连伐楚失败,导致我秦国险些灭亡?
若非武宁王力挽狂澜,我大秦最好的结局,恐怕也是六世努力全空。
没有武宁王,就没有现在的大秦。
灭六国之后,武宁王为了君臣之谊,自请镇守草原,五年间连灭东胡、匈奴、大月氏三大草原势力,可以说为了我大秦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这赵高又跳出来挑拨武宁王与陛下的关系,他这不是陷害忠良是什么?
那草原万族被武宁王杀怕了,才想用如此方式去讨好武宁王。
况且武宁王不是坚守为臣之道,固辞不受。
并且,将所有劝进部落全部诛杀了吗?
这,还不足以先是武宁王之心吗?
陛下,赵高其心可诛,其行可恨,请求速速杀之。”
蒙恬直接当面弹劾赵高的行为,也算是豁出去了。
他们这位陛下,早已被横扫六合的功绩给迷花了眼睛。
丝毫没有看到,现在秦国面临的巨大危机。
亦或者陛下看见了,不过认为凭借他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吧。
可是蒙恬明白,这大秦根本就离不开魏氏。
现在整个大秦之所以如此安宁,六国余孽仿佛已经彻底消失匿迹。
可不是畏惧于始皇帝威严,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以武宁王为首的魏氏。
是害怕那灭六国,平百越,镇匈奴,屠杀了上千万人的大戟落在他们的头上。
说句大不敬的话,武宁王被草原诸部劝进天可汗,蒙恬感觉实在是实至名归。
十万人,仅仅十万人,就灭了草原三大部落,几千小部落。
为秦国拓疆万里,使整个大秦再也没有被犯边。
无数次夜深人静,蒙恬都在一遍遍的问自己,他能做到武宁王那般吗?
他蒙氏能像魏氏一样强悍吗?
日日夜夜的思考,答案却总是相同,他蒙恬,他蒙氏远远做不到。
甚至在蒙恬看来,别说杀进草原屠戮诸部若杀牛宰羊。
就是守住边疆,防止草原部落骚扰,十万人都不够,他至少需要二三十万人。
可以说,大秦的镇国神器不是九鼎,也不是十二铜人。
真正的镇国神器,是魏氏才对。
如此重要的魏氏,就算武宁王真的做了天可汗,又怎么了?
那也是他该得的,只要他依然愿意效忠大秦,在蒙恬看来,那就够了。
何况,现在武宁王还强势拒绝了草原部落的劝进。
只不过是给自己册封了一个神号罢了。
心里为武宁王与魏氏鸣不平的蒙恬今日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魏氏这座万里长城在承受任何阴谋算计。
他今日一定要让陛下杀了赵高。
而在旁边感受到蒙恬森森杀意的赵高则是瞬间汗毛立起。
深深感受到危机的他急忙看向嬴政,开口为自己辩驳:
“陛下,臣冤枉啊,臣对大秦,可谓是一片赤胆忠心。
臣,说这些话,也都是为了陛下,为了大秦所考虑。
武宁王是为大秦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不假,但是陛下与这大秦,不也给了他足够的奖赏了吗?
况且,武宁王虽然没有接受草原人的劝进,成为天可汗。
但是,他可是自封为了草原魔神,大黑天。
谁又能说的准,武宁王到底是什么目的呢?
这大黑天魔神的神职,可是十分契合魏氏在草原所做的事啊。
武宁王带着魏氏在草原可是屠灭数千部族,更是灭了三大部落。
这样的天可汗,他武宁王坐得稳吗?
即使他可以镇压的住,那他的后代呢?
可是封神就不同了,一旦封神之后,武宁王便可以利用草原部落对他与魏氏的恐惧建立信仰。
利用信仰来驱动整个草原,远比利用天可汗的权威来的高效,平稳。
甚至这种神权,还可以在魏氏传承下去。
陛下,到那时,一个拥有着恐怖神权为凝聚的草原强国,可就诞生了。
若是武宁王真是如此做想,那我大秦未来,堪忧啊.....
陛下,臣可都是一片肺腑之心啊。”
赵高仿佛说到伤心处,立刻跪倒在地上,疯狂开始磕头。
秦始皇坐在主位之上久久无言,最后缓缓开口:
“赵高,起来吧。武宁王他已是四朝老臣的,对大秦忠心耿耿,他是断然不会如此做想的。
武宁王年事已高,依朕看啊,他只不过是惧怕死亡罢了。”
听到秦皇的命令,赵高向嬴政施了一礼之后,便缓缓站起。
并且隐晦且得意的瞥了蒙恬一眼。
这位蒙大将军,虽然军事能力不俗,但在揣摩陛下心思方面可就差的远了。
也许并不是他不懂得揣摩陛下心思,只是武宁王与魏氏在他心中的地位过重罢了。
自己说的可能并不是武宁王给自己封神的目的,甚至连他都不相信武宁王会有谋反之心。
可是那又如何?
白起的前车之鉴不就在那里摆着?
君王在猜忌一个人的时候,是不需要证据的,他只需要可能就够了。
只要武宁王有千分之一,整合整个草原自立为皇的可能,那秦皇陛下就必须立刻掐灭这种苗头。
果然,在蒙恬看到嬴政轻飘飘的放过了赵高之后,便立刻开口劝谏:
“陛下,赵高他.....”
秦始皇摆了摆手打断了蒙恬的话:
“好了,蒙爱卿不必再说。
赵高他也是一心为朕,为大秦着想。
自打这天下归于一统之后,朕还未巡狩过。
赵高,你速速拟旨,告诉朝中各部,朕要巡狩大秦江山。”
赵高心里一动,立刻开口问道:
“不知陛下此次是南巡还是北狩?”
“北狩,云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