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数楚军从中走出,同调兵器向着秦军举起双手投降。
就在此时,一支盔甲残破,约有五千人的楚军部队在这些降兵身后缓缓走出。
领头之人正是项燕。
这些人便是在大军彻底崩溃之后,还愿意跟随他慷慨赴死的最后的楚军。
在项燕露面之后,魏晨也从武宁军之中策马赶出。
两位组织了百万大军会战,决定整个战国末期最后两个大国存亡的将帅,于这楚国国都附近的硖石口,完成了最后一次的会面。
看着面容刚毅,但是同样顶着一头花白长发的魏晨,项燕的嘴角咧了咧。
这六国头顶几十年的噩梦,困扰了他项氏多年的阴影,如今也老了啊。
老了好,老了好,等到魏晨一死,自己楚国就复国的机会就到了。
项燕看着魏晨,缓缓开口:
“魏晨啊魏晨,我跟你斗了几十年,屡战屡败。
我与项氏,一辈子都在追赶你与魏氏的脚步。
这次五国伐秦,我本以为我项氏终于可以一雪前耻,一举打败你魏氏。
可是没想到,结局却是连你魏晨的面还没见到,就已经二十万大军死伤泰半。
后面更是凭借一首楚歌,便将我剩下的七万大军给瓦解了个干净。
我项燕承认我不如你,我项氏现在也不如你魏氏。
但是,魏晨你给我记住。”
项燕拔出宝剑,对着魏晨一指: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面对项燕的语言,魏晨也缓缓举起了自己手中的大戟,冷酷又笃定的话语从他的口中传出:
“魏氏一人,足可灭项!”
两人话语落下,本来晴朗的天空突然响起一道炸雷。
仿佛是老天在为两人的誓言作证一般。
听着魏晨的话语,项燕隐隐间仿佛已经看见未来,他们项氏再度被魏氏镇压的扬面。
愤怒间,项燕长剑前压带领这最后的荆楚好儿郎向着十万秦军发起了决死冲锋。
面对着冲锋而来的项燕,魏晨策马狂奔而去。
这位楚国的老将,值得死在他的大戟之下。
就用他的血,为楚国画上最后的句号吧。
-----------------
【史记、玉皇本纪、灭楚篇:秦王政十六年,王欲伐楚,弃玉皇而启李信,二十万大军覆亡。
次年春,遣王氏率六十万大军再伐楚,大败。王翦、李信战死,仅十余万将士生还。
四国复,楚王为合纵长,项燕为帅,将五国八十万大军破函谷,攻潼关,秦国危。
王自驱驰至秦岭脚下,拜请玉皇出山,玉皇应。
将武宁军十万,千里奔袭。破汝阴,陷寿春,楚王一系具俘之。
项燕领兵二十万仓皇回援,至淝水,玉皇掘淮河,以破燕后军。
伏兵尽出掩杀楚军十里,硖石口奏楚歌以乱其残军之志。
项燕顽抗,玉皇亲斩之。
二十万楚军精锐全军覆没,仅项燕之子梁抱巨木泅渡淝水以身还。
燕之将亡狂呼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玉皇言:魏氏一人,足可灭项。
至此,楚实亡。
太史公赞曰:千里奔袭,灭国破军,追亡逐北,视敌国若己境,古之将帅无过于玉皇也。】
若干年后,当世知名军校对于这扬灭楚之战的关键战役,淝水之战进行了沙盘推演。
推演进行了三千九百二十一次,可是这些知名军校学员即使站在上帝视角上。
也是无论如何推演,都没有办法在不惊扰楚军与楚国百姓的情况下,若玉皇一般千里奔袭,破汝阴、陷寿春。
至于后续玉皇率领八百士兵一路拔除所有明探暗哨,歼灭楚军守军。
在二十万楚军的眼皮子底下完成掘开淮水,以水为兵的的壮举,更是无一人可以复刻。
当推演完成,那位主持沙盘模拟的军校校长,也不得不称赞一声,玉皇真乃神人也。
由此,淝水之战,彻底被列为军事史上的奇迹之一。
-----------------
在彻底击溃项燕的军队之后,简单的掩埋尸体之后,十万武宁军便进入了寿春城中开始修整。
此时这座象征着楚国的王都寿春,已经像是一个被匪徒绑缚起来的弱女子,虽有心反抗却不敢表露分毫。
只能对他眼里残暴的秦军予取予求。
十万秦军,在周围一众城池名义上还在楚国控制之下的情况下,就这样大摇大摆的于楚国王都之中开始修整准备物资。
附近郡县封君,一副彻底认命的模样。
而在经过一夜短暂的修整之后,魏晨只留下一面秦军大旗竖立在了寿春城头,便带着大军尽数出发。
直到魏晨返回潼关,剿灭五国联军后,再度带兵返回占领楚地之时。
这面由魏氏亲自插上的秦军军旗,勿自迎风飘荡在寿春城头,无一人敢动分毫。
楚人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地方军,近卫军、项家军,尽数在魏晨带领魏氏大军狂暴的打击下先后覆灭。
他们终于向着魏氏低下了臣服的头颅,不敢再反抗半分。
魏晨这边修整过后,向着潼关赶去之时。
五国联军则是还在潼关底下与秦国守军僵持,现在双方都在等着援军的到来。
四位新王,对于两次攻打败秦国八十万大军的项燕可谓是十分信任。
在他们看来,那魏晨千里奔袭楚国简直就是一个昏招。
千里奔袭最重要的便是要熟悉环境,并且出其不意。
那魏氏又如何能够比项氏更加熟悉楚国的环境呢?
再说到出其不意,楚国广袤的土地上有着无数的百姓。
虽然诸侯们也想不通魏晨是如何带着魏氏大军深入楚国腹地的。
但是在他们袭击汝阴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们已经进入楚国军民的视野之中。
一支暴露自己位置,时刻处在敌人见识之下的突袭队伍,还如何发挥他的作用呢?
而这样的部队下扬可想而知,恐怕此时秦国引以为傲的武宁军已经全军覆没。
他们秦人视为精神支柱的魏晨,也被战无不胜的项燕老将军砍了脑袋吧。
而在潼关之上的蒙恬与王贲也是在焦急的等待着消息。
前几日联军大营撤走二十万大军的动作自然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两人略一思索便明白,着一定是他们的丞相在楚国闹出了大动静,所以楚军才被破回援。
可是看着那支撤走士兵军中的项字军旗,两人又不免为身在楚国腹地的魏晨担忧起来。
对于回援的二十万项家军,蒙恬与王贲可谓都是印象深刻。
这支杀死无数秦军的楚国强军,他们的丞相大人真的能够抵挡吗?
那可是在敌国境内啊.......
若不是自己麾下的秦军还在编练之中,尚且只能守城不能出征,王贲与蒙恬此时都已经杀出潼关去,打败联军,进入楚国支援在他们看来以身犯险岌岌可危的魏晨与武宁军去了。
可是此时却只能无奈的站在潼关城墙之上为远方的魏晨祈祷,静静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到来。
“丞相,在你不惜以自身为饵的努力下,秦国已经坚持下来了。
您可一定要平安归来啊,这大秦缺不了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