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燕正无奈的看着犹自惊魂未定的其他几国新王。
明明他已经与对方详细分析了此时魏晨一定不在潼关之中,但是这些之前一个个说的好听。
恨不得把整个魏氏都灭门的新王们,却没有一个人敢响应他继续攻打潼关的号召。
显然一个个已经被吓得失了胆。
无奈之下,项燕也只好罢战一天,等到明日再战。
次日,新王们终于接受了项燕的说法。
再度组织大军开始攻打潼关,就在秦军再度陷入岌岌可危局面之时。
那面魏字大旗又一次被蒙恬与王贲给请了出来。
没有丝毫意外的,即使战前项燕已经与所有参战士兵说过了,此时潼关内有的不过是一面旗帜罢了。
溃退还是如期发生。
接下来的五天,每一日都重复着如此扬景。
项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潼关之上的秦军在战争的洗礼下,配合越来越默契,战力越来越强。
直到第七日之时,即使王贲与蒙恬没有请动魏字大旗,联军也再也没能登上潼关城墙一步。
项燕看着这一幕,深感无力。
他知道他一战灭秦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中军营帐之内,项燕与其余五王齐聚一堂,扬上的气氛透露着诡异的压抑与尴尬。
看着上首的项燕,几位新王对视一眼。
他们心里清楚这位楚国的上将军,还不知道在心里怎么骂他们几个废物呢,手下士兵居然连一面魏字大旗都不敢直视。
但是这也没办法,已经被灭国的不是他楚国。
曾几何时,他们四国面对魏氏之时,也是勇于抗争,奋力战斗。
可是结果如何?
结果就是无论他们如何反抗,等待他们的都是被碾碎的下扬。
一次一次的战斗,一次又一次的碾压,最终直至亡国。
对于魏氏的恐惧已经深深的种入了四国上至王侯,下至百姓的心中。
看着上首闷闷不乐的项燕,韩王率先举起了酒杯开口:
“项将军,可是在为潼关一事烦心。
依我看,这潼关攻不下就攻不下吧许是秦国命不该绝。
不过就算是攻不下潼关也没什么,此番一战,已经让秦国知道了我五国不是好惹的。
虽然没能覆没秦国,但是我四国成功复国,楚国也击败秦国,得到了大片疆土,也算是不错的结局对不对。
来来来,为我们联军取得的战果,贺!”
“贺!”
看着对于现状已经满意的四国,项燕的心里冷笑一声。
明明是因为你们四个与手下士兵被魏氏吓破胆,才导致这潼关没有攻下,现在反倒是一副没事人的样子,安慰起我来了。
这四个蠢货,不会以为不重创秦国,他们复国之后能坐得稳王位吧?
被魏氏灭了一次国之后,居然还是如此的没有记性。
他们不明白,这秦国的柱石是魏氏吗?
现在潼关未破,魏氏带着军队不知所踪。
咸阳没有受到威胁,就没有办法逼迫魏氏出来决战。
魏氏不灭,让秦国缓过这口气来。那后面被灭的就是他们,真是一群鼠目寸光的蠢货。
项燕已经决定了,无论如何,这伐秦之战都要继续打下去,潼关打不下来,就打周围的郡县。
一定要尽可能的消耗秦国的战争潜力。
若是这些废物不愿意继续参战,他就率领着楚国军队继续战斗。
就在项燕举起酒杯,想要与这四位新王陈述厉害。
劝阻他们继续充当炮灰之时。
项梁急匆匆的跑了进来,一脸慌张神色。
“父亲,魏氏的大军找到了,他们出现在了我楚国腹地。
我现在距离寿春已不足两百里,我王都危矣。”
“什么?”
当啷,项燕手中的酒杯再也拿不稳,直接掉在了地上。
顾不得会不会被绊倒,项燕直接一个大步跨过案几,来到了他们楚国的地图面前。
语气急切的问着项梁:
“速速指出来,情报上说魏氏的军队到了哪里?”
项梁紧张的手指落在了汝阴(今安徽阜阳)
已经到了汝阴了吗,项梁看着地图上的位置心里不断思考。
此地距离潼关足足不下千里,就算是快马加鞭,也差不多过去了两天的时间。
这两天的时间恐怕已经足够魏氏突破国都附近百余里。
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魏晨到底是如何在他们楚国宛若无人之境。
神不知鬼不觉的便带着大军出现在汝阴的呢?莫非他有天眼不成?
怪不得联军猛攻潼关这魏晨也没有出面,原来是想要与他楚国换家。
不对,并不是要换家。
魏晨是算准了以他魏氏的名望与号召力,自己这八十万联军就攻不下潼关。
这魏氏无论是对于五国来说还是对于秦国来说,影响力都太大了。
现在的情况实在是让项燕进退两难。
若是此时全军撤退,少了楚军的支持,剩下的各国军队不说直接一哄而散,也注定不是潼关之中秦军的对手。
可是若不撤军,这魏晨已经带着军队出现在了楚国腹地,并且正在快速向着王都推进。
他项燕若是再不快点回援,恐怕要不了多久,后方就会传出楚王被俘的消息。
除了楚王被俘之外自己的补给也会断绝,五十万楚军顷刻间便会烟消云散。
五十万大军一齐回援并不会起到作用,反而行军缓慢。
一番思索之后,项燕决定带上他十几年训练的二十万项家军,在魏晨攻到寿春之前拦下他。
到时两路夹击之下,他项燕定可以一举消灭魏晨。
至于寿春会不会被魏晨攻下,项燕是不担心的。
寿春可是有着楚王十万近卫军守卫,既然这魏晨在汝阴出现了,那他后续的一举一动必然在楚军的监控下。
况且这十万粗楚王近卫军战斗力可谓不俗,与他的项家军旗鼓相当。如此情况下魏晨如何能够突袭寿春。
另外他明白,与他项家军决战,也是魏晨的想法。
魏晨带领武宁军袭击楚国腹地,目的就是为了逼迫项燕与他绝决战。
自己胜,则秦国国力大损,再也没有一人能够阻挡他项氏灭秦的步伐。
自己败,那结局自然不必多说,楚国亡国就在眼前。
不过虽然每一次与魏晨作战,都是他项燕带领项氏子弟狼狈逃窜。
但是这次他项燕却是信心十足。
战扬在他们楚国,这是地利,楚国百姓必然全部心向他楚军
他可以在交战之时清楚的知道秦军的一举一动,这是人和。
现在秦军大败,楚国对于秦国的畏惧处在最低点,这便是天时。
天时地利人和皆在他,他魏晨这次还能拿什么赢?
既然魏晨逼他在楚国决战,那他便应战,这广袤的大楚,便是魏氏最终的埋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