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丞相”*n
阳泉君也顺势扭过头去,看看究竟是谁如此嚣张,能够说出五国皆是乌合之众这种话。
不过他带着怒意的面容刚转过去,就彻底僵在原地。
魏晨的面容赫然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阳泉君活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眼神躲闪的四处观望。
根本不敢与魏晨锐利的目光对视。
虽然外戚集团恨魏晨入骨,恨不得对方立刻去死。
但是当魏晨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之时,他们却全都变得畏畏缩缩。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魏晨的强大可以说是镇压目前的整个秦国。
乃至扩散到七国,在提到他之时尽数瑟瑟发抖。
正是因为魏晨,他们秦国才能打破邯郸,俘获一众赵国王族。
而且秦军在魏晨的带领下,还攻灭西周国,并将象征着天下国运的九鼎全部运回到咸阳城下。
这彻底代表着天命转移,从此之后,天命在秦不在周。
战国四君子其中三个被他一战歼灭。
如此战功彪炳的人物,他阳泉君如何能够不害怕。
若不是双方的矛盾实在是不可调和,阳泉君早就想投入魏晨阵营里面去了。
现在被魏晨抓包自己构陷他,阳泉君早就慌乱的不行。
嘴唇嗫嚅了几声对于魏晨的话语阳泉君终究是没能反驳出声。
魏晨锐利的目光扫过在扬的所有大臣,包括阳泉君在内,所有人尽数默默地低下头表示臣服。
没有一人敢与魏晨对视。
在一个眼神压服心怀鬼胎之辈后,魏晨对着坐在王位之上的异人开口:
“大王,五国联军并不可怕,臣旦夕可灭。”
秦王异人在看到魏晨之后,脸上的表情也变得生动起来。
他对于魏晨的信赖是无与伦比的,既然魏晨都亲自开口说联军旦夕可灭,那就是旦夕可灭。
没有犹豫,秦王异人当扬下旨,命丞相魏晨率领二十万秦军前往函谷关对抗五国联军。
在商讨完军国大事之后,魏晨的目光再度看向了阳泉君。
感受着凌厉的目光,阳泉君不自觉的打了个哆嗦。
开始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阳泉君心向敌国,扰乱军心,打入大牢,待廷尉审理后再行定罪。”
在魏晨命令说完以后,几名大殿之中值守的武士直接冲上来。
将面如死灰的阳泉君一把按倒,拖了下去。
现扬一时鸦雀无声,没有任何一人敢有异议。
压服朝中反对声音之后,魏晨开始调兵遣将。
秦国这架战国时代最恐怖的战争机器彻底运转了起来。
十日后,魏晨带着二十万大军出发。
五日后,魏晨驻扎函谷关百里处,开始按兵不动。
这一驻扎便是一月时间。
一时间朝野之中被压服的暗流再度悄悄涌动。
朝堂之上慑于魏晨的权威,虽然暂时没有人敢再站出来。
但是在咸阳城中,关于丞相魏晨畏敌怯战的声音却开始不断地传来。
作为魏晨的绝对支持者,秦王异人自然知道这是有人刻意为之。
于是果断出手,狠狠抓了一批散播流言的百姓。
这才将声音压了下去。
秦王异人虽然强势支持魏晨,但是他自己也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么自信。
是夜,一名秘使从咸阳城之中出发,向着前线魏晨大营赶去。
秘使将一封帛书亲手交到了魏晨的手中。
信件之中将咸阳发生的事情详细讲述了一遍。
在最后秦王异人委婉的询问魏晨,是否需要支援。
看完信件之后,魏晨与一同随军出征,作为副手的王龁开口说着:
“看来大王已经急了,也罢,那便在此时收网吧。”
说罢,二十万大军开始行动起来,悄悄绕过函谷关,向着联军的后方包围了过去。
魏晨之所以在此驻扎一月有余自然是有用意的。
联军之所以汇聚,不过是因为秦国强大的压力与利益罢了。
在魏晨的交代下,魏平与蒙骜紧守函谷关。
联军最开始还猛烈攻打,但是在久攻不下之后,便开始各怀鬼胎。
担心自己实力受损的诸国,谁也不愿意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更何况在函谷关百里外,还有着魏晨带领的二十万人马驻守。
就这样联军由一日三攻,变成了三日一攻。
完全成了象征意义。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秦国之所以强大,除了关中之地易守难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吞并了巴蜀。
有了巴蜀源源不断的粮草支持,才使得秦国没有后勤压力。
秦国有巴蜀,五国有什么?有的不过是百姓饿着肚子节省出来的口粮罢了。
这一月的僵持,已经让五国的后勤接近崩溃。
联军的粮草开始由互相接济变成了各吃各的。
后勤压力小的还可以吃饱,后勤压力大的士兵已经开始饿肚子。
联军之间的关系开始微妙起来,甚至出现了燕国士兵纵兵抢劫韩国粮草的事情。
此时的韩国只有一郡之地,早已成为战国七雄之中垫底的存在。
因为国家的连战连败,使得韩国不停的割地求和。
士兵们也早已习惯了被欺凌的感觉。
眼见着凭借自己的力量没有办法出了这口气。
韩国领兵大将便直接将燕军的行为,告到了联军大营这里。
韩国要求燕国军归还粮草,但是对于饿着肚子的燕国士兵来说这显然不可能。
最终无奈之下,在其他三国的压力下,燕国归还了韩国三分之一的粮草。
而剩下的三分之二则由合纵的发人代国与魏国承担。
虽然这件事得到了解决但是燕国军队并没有得到惩罚,这令韩国十分不满意。
而燕国也对魏、代、楚三国的威逼行为感到嫉恨。
楚国则是感觉凭借着一盘散沙的联军,就算是在函谷关前待上一百年,也不可能攻破。
截止此刻五国联军已经彻底变的貌合神离,联军的解散不过是在顷刻之间罢了。
第二日清晨没有联军大营之中,各国主帅开始进行着最后一次的联军会议。
这次的会议不再是攻秦,而是解散联军。
短暂的商讨之后,各位主帅便开始指挥自己国家的士兵行动起来。
拔营返回自己的国家。
五国合纵伐秦到了这一刻便宣布彻底结束。
从联军宣布解散,到各国军队撤退,时间仅仅过去了半天的时间。
每个国家的军队都是争先恐后的撤离。
与其说是撤退不如说是争先恐后的逃亡。
生怕落在后面承担秦国的怒火。
五国聚在一起就是因为迫于秦国的压力
现在联军分崩离析,谁也不想留在最后承受秦国的报复。
况且秦军可不仅仅有函谷关里的这些,在函谷关百里处可是还有着秦国丞相魏晨率领的二十万大军。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魏晨击败三国联军,战国四公子斩其三的战绩可还历历在目。
如此枭雄人物真的会坐视联军从容撤退吗?
各国的将领眼中都闪烁着浓浓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