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处五百多平米的大库房,里面一排排全是货架。
现在靠墙的货架上还有些古董。
而中间的这些排货架却都是空的。
这不,这些新过来的货物又开始填充空了的货架吗?
有一个人专门指挥,把那几百个箱子的古董开始分门别类地摆在了货架上。
曲何在空间里,转到最远处的一个货架旁。
她也仔细查看了,这个大库房里没有摄像头。
当然是这个年代,如果后世,那就有可能是袖珍摄像头了。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在空间换了装,全身一身黑,头套是卷曲的金发。
曲何趁着那些人在往货架上摆放古董,她就走到偏僻处,试探着用手推那立在中间的货架。
结果、、、
推不动。
观察了好久才确定,这些货架都是固定在地面上的,而不是把货架摆在地上,可以随意挪动。
嗯,也符合他们严谨的一贯作风。
但这么大的仓库,不会是修来专门放那些走私过来的古董吧。
就这样,一天不到,就都摆放好了。
随后的隔了一天,第三天,就过来七八个人。
这些人没有一人的个子超过一米六的,现在这是纯种的岛国人。
他们一个个穿梭在几个货架中,逐一看过,几乎都是满意的。
然后,这些货物在那些人的指挥下,开始装车。
不过,他们的阶级观念很强,先是一个男人挑选,然后他走了,在接着下一个。
就这样,过来的人逐一挑选,也成全了隐在空间里的曲荷。
她跟着了头四个,等再回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没人了。
当然,那些东西也没剩下几件了。
曲何在这空荡荡的库房来回扫视着,这里只有两个工人在干活。
突然,其中一个人对着跟他抬东西的另一个男人说:“下一批货什么时候到?”
曲何一激灵,这是标准的海城话啊。
在细看这两个男人,果然,肯定不是岛国人。
这两人都是一米七二左右,干巴瘦,但细看还是能看出和这里本土人的区别。
另一个人:“你问的不是废话吗?半个月一趟船,不是一向如此吗?”
第一个男人:“嘿嘿,我知道,我是想着,下一次,我想找个人换班。”
“想也别想,这里可不是别的地方,换班这事不存在的。
除非你死了或者昏迷不醒爬不起来。”
两人搬搬抬抬,曲何算计着时间。
没半个月一趟船,那还有十多天。
自己要回去一趟,把家里安排好了,然后再过来。
于是,曲何迅速地赶往老家。
直接找到了那几个小兵们。
很好找,他们几个人还是到处砸、抢、查问、逼问。
曲何到的时候,正好几个人在逼问一个老师,和海外的人什么关系。
这个老师被剃了阴阳头,胸前挂着牌子,白天在外面批斗,晚上则被他们拷问。
曲何仔细听了,也终于明白了。
什么海外关系,都是扯淡。
他们在拷问财产。
曲何用木系异能各废了他们一条胳膊一条腿。
半废人就好,只能打理自己拉尿,至于其他的,取决于他们的父母兄弟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几个人在随后的日子里,好日子都没过上一个月,就被家人抛弃。
他们由开始的捡垃圾吃到后来的乞讨,最后有的是饿死了,有的是吃了不好的东西得了病死的,有的是被狗咬死的,有的是被淘孩子用石子砸中流血流死的。
总之,各个都不是好死的。
现在就剩下举报她们母女的人了。
那个人张忠良,就是曾经郑宝根开的工厂的厂长、也是郑宝根父子的助手。
当时郑宝根是抠门,只把工厂的设备交了出去,但是钱财是一分没交。
而这个助手,其实他手里的钱不止是跟着郑宝根父子后面赚的工资,还有工厂里的股份提成。
郑宝根虽然远走港城了,但郑宝根他并没有说出张忠良是股东并领提成的事。
不过,也许是做贼心虚吧。
按照财产算,张忠良也算是二股东了。
可是,一般上面的人眼睛都只盯着资本家一个人,对于他下面的中层管理者,就完全忽视了。
就这样,郑宝根走了,却留下了原配。
张忠良也不知道是怕郑宝根的原配曲何揭发他,毕竟按照财产算,他张忠良也算是个小资本家,还是这人就是心地阴暗,见不得曲何母女好。
虽然她们母女在郑宝根走的这些年过得一点也不好,所以,他在运动一开始的时候,就揭发了曲何母女。
并且还提出了当着俩人的面,毒打女儿或者母亲,那么郑宝根所埋藏的财宝地点就会暴露出来。
就这样,先是曲何母女,再就是曲何娘家,一步步,被张忠良引导着揭发,最后全家覆灭。
而他还做着厂办主任。
在运动结束,一切回归正常的时候,他们拿出了曾经跟着郑家所得的财产,一跃成了先富起来的人。
本钱多,买卖越做越大,最后去港城买房子的时候,还特意在港城最豪华的饭店请了郑宝根一家。
不止饭桌上炫耀自己的富有,还对郑宝根学说了他原配妻女的惨状。
就这样阴险的小人,曲何怎么能放过。
他比那些小兵们更坏。
于是,同样的招数,曲何也举报了张忠良。
里面详细说了,他曾经是资本家工厂的二股东,每次的收入,他都要提很多利润的。
并夸张地说了一个数额。
于是,小兵们开始搜查。
当然,搜查的时候,在财产里面,还搜出了一套弯岛军人的衣服。
这一来,性子可就不同了。
严刑逼供下,张忠良把他藏匿起来的所有财产都交代出来。
整整六百根大黄鱼。
但是,小兵们会相信吗?
他们接到的举报,可不是只有这些,于是,又开始盘问。
之后就又问出了另外的一百根大黄鱼。
这下子,小兵们兴奋了。
但后来张忠良却是死也不招供了。
这时,下面的一个人突然说道:“头儿,不然去他的儿女家搜搜。”
这个头一拍脑袋,领着大队人马就去了张忠良的儿子家。
结果,在他儿子家的米袋子最底下,搜出了二十多根小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