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氏不但没有借着五阿哥的势给衙门压力,好早日破案,
还被五阿哥甩脸子,被娘家人给呵斥,说她不应该把五阿哥给叫来。
是的,他们觉得在门锁没坏的情况下丢了那么多东西,肯定是内部人干的。
只是让刘佳氏这么一掺和,全京城都知道了。
刘佳府的几房人相互怀疑相互埋怨,现在主子、奴才是一团乱。
刘佳氏是里外不是人。
她跪在宜妃面前,被宜妃指着鼻子骂了大半个时辰,宜妃还没见得消气。
宜妃:“去,把他塔喇氏给叫回来。”
嬷嬷听了宜妃的话,说:“娘娘,那弘明阿哥、、、”
宜妃知道嬷嬷的意思,是一起叫过来然后打发他们出宫呢,还是只找五福晋说话,先让弘明在太后那里。
毕竟那孩子已经一岁半了,非常聪明,说话也利索。
有个什么话,孩子听了也不好。
宜妃想起了就气。
这五福晋带个孩子过来干什么。
其实,那刘佳氏惹祸了,你找人家五福晋晦气算什么回事?
不过是一个侧福晋不好单独进宫,让嫡福晋带领着进宫罢了。
宜妃想想,说:“让他们娘俩都过来吧,说几句话,就该回去了,
胤祺那里还离不开人伺候。”
“是。”
管事嬷嬷立刻出去安排一个宫女去了太后那里叫人。
过了一会,佳荷和弘明进来了。
宜妃自始至终也没让刘佳氏起来。
毕竟,她儿子都因为这个刘佳氏遭罪了,她难道不应该多跪一会吗?
看见佳荷进来,宜妃说:“他塔喇氏,一会回去,你就接手管家的事,让刘佳氏好好伺候胤祺。”
佳荷想了想说:“娘娘,这事还是要回去请示贝勒爷的意思。
毕竟府里的事都要贝勒爷说了算。”
“你的意思是我的话在你们府不好使吗?”
佳荷不紧不慢地说:“娘娘,儿媳不是那个意思。
可是,贝勒爷现在的身子是养伤阶段,最主要的就是要心情好。
如果不经他同意,就把管家权易主,贝勒爷要是不高兴了,
不仅仅影响他养伤,还影响心情,那就得不偿失了。”
宜妃听到这里,还是满意的。
这个儿媳妇虽然哪哪都不和意,但却一切以胤祺为主,这就很好。
细一想也是,那府里还是可这胤祺怎么高兴怎么来吧,自己这个当额娘的就不掺和了。
于是,宜妃也就同意了佳荷的提议,让刘佳氏回去问胤祺的意思。
这就等于,管家的还是刘佳氏。
毕竟想也知道,刘佳氏肯定能哄得胤祺继续信任她。
其实佳荷才不愿意管家呢。
现在门房和库房两处都有一半自己人,东西少不了自己的就行。
操那心干什么。
于是,被骂了的刘佳氏继续管着家,尽心尽力地伺候胤祺。
而五阿哥也实在是躺腻了。
在某天早晨和请安的弘明聊天后发现,这个孩子太聪明了。
于是,他找到了消磨时间的办法。
毕竟,兄弟们也没谁和他好的能天天过来陪他说话的。
就这样,五阿哥开始教弘明说蒙语、满语、藏语,当然这都是佳荷让弘明学的。
并且教弘明一些这个朝代皇子应学习的一些东西。
从这以后,弘明就再也没有玩过那些玩具。
他不喜欢那些小孩子的东西了。
不到两周岁的弘明说这话时,他自己都没发现有多可爱。
这期间,后院的那些女人换着花样地去前院‘关心’五阿哥,为的就是早日生下一个儿子。
可是,无论她们怎么努力,五阿哥府一直就弘明一个孩子。
当然,很多人都看了太医,身体没问题。
当然没问题了,佳荷给的避孕药,是杀死细胞的,又不是什么寒凉伤身的毒药。
一晃,半年过去了,五阿哥慢慢走着,也能坚持着去上朝了。
可弘明不干了。
他现在已经不满足在院子里玩闹了,他要学习。
佳荷就奇怪,现代的小孩子不是都不爱学习吗?
这弘明怎么这么奇葩。
于是,在弘明的缠磨下,五阿哥又求了皇上,把弘明送到了上书房。
他是这样跟皇上说的:“皇阿玛,弘明那孩子跟我学了半年,现在不教他了,他自己还不愿意。
那就让他去上书房学几天,他自己坐不住,就怨不得我了。”
皇上也很生气,这是把他的上书房当成什么了?
可一想,这个老五也没求他什么,这也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
不就是让孩子去上书房混两天知难而退吗,准了。
于是,两周岁的弘明就天天和自己的叔叔、堂兄们开始了学习生涯。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两周岁的弘明居然能坐得住,在上书房就这么坚持下去了。
皇上也感到奇怪,他私下里问了教弘明的老师们。
结果,几个老师都交口称赞,说,他们教的这么多孩子,弘明算是学的进度最快的了。
几乎可以达到过目不忘。
康熙当然也听说了,和太后见了几回面,就能和太后对话的事。
所以,也开始关注起了弘明。
而皇上对弘明的关注,一点也没引起那几个活跃的阿哥们的嫉妒。
毕竟,弘明是五阿哥的儿子,目前唯一的儿子。
对任何皇子皇孙都造不成威胁。
老爷子偏爱就偏爱吧。
就这样,在弘明六岁,本该上学的年龄,他已经和大他几岁的叔叔们学一样的课业了。
弘明的优秀愈发凸显,不仅课业远超同龄人,骑射方面也展现出惊人天赋。
一日宫中举办秋猎,弘明小小年纪便请求参加。
众人皆以为他年少逞强,等着看笑话。
然而,弘明上马弯弓,一箭射中一头小鹿,动作干净利落。
在扬之人无不惊叹。
康熙龙颜大悦,赏赐了很多珍宝。
这一下,弘明彻底成了皇宫中的焦点人物。
因为弘明不断地被康熙在宜妃面前提及,所以,宜妃也注意到了,五阿哥府里就这么一个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