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周三夫人的表情告诉我们,她!不!知!道!
可能是腿脚好了不少,她竟迅速的从地上爬了起来,跑到周家老二的身前,揪住他的衣领。
“你不是说你除了死去的二嫂,就只有我一个女人吗?你竟然骗我!”
她看着眼前男人脸上惊慌未定的神色,笑了。
“那我做的这些又有什么意义?给大哥和我夫君下的绝嗣药还是你给我弄来的呢,我原以为你是为了大朗着想,怕他的家主之位落入旁人之手。”
“哈,现在看来,怕是为这个野种打算的吧?啊?”
她笑容癫狂,“哈哈哈哈哈,原本我天真的以为嫁到周家就能脱离元家哪个虎狼窝,就能安安稳稳的过我自己的人生。”
“谁承想啊,这周家也不是什么好归宿,兄弟不像兄弟,互相掠夺女人,父子不像父子,竟然觊觎儿媳,就连生个周家的种都是个变态。”
“哈哈哈哈,现在也不用争不用抢了,都死吧!哈哈哈哈!都死吧!”
说着她就朝着一旁的柱子撞去,头上顿时血流不止。
刚进门的周家大朗见此目眦欲裂!
“娘!”
他踉跄着跑到周三夫人的身边,紧紧的抱住自己的娘亲。
张雪霏也被突然的一幕吓到了,反应过来后也跑了过去,“婆母。”
“你滚开!”周家大朗猛地将她推了出去。
“啊!”
张雪霏被推的朝后倒去,眼看着就要摔倒在地。
一旁的崔瑾玉此时顾不得看戏了,飞身上前将她搂在怀里,转身离开这是非之地。
“你没事吧?”
张雪霏站稳之后轻轻推开崔瑾玉,“谢崔将军相救,我没事。”
见她有些受了惊吓,便将她护在身后,挡住她的视线。
“剩下的事情你不用再参与了,回去找小五吧,”
张雪霏知道他是为自己好,她也实在不想面对那个对她动辄拳打脚踢的夫君。
好在和离书已经写好,周家大老爷是周家的族长,他写的和离书比谁的都有用。
崔瑾玉将案桌上的和离书拿起来看了看,没什么问题,便给了周家大老爷一个眼神,“画押吧。”
周家大朗满眼恨意的看着张雪霏,虽然他在门外将事情都听了个清楚,但是若不是这个贱女人挑破,他们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至于那个堂弟,被自己玩弄的差不多已经废了,哪里还有什么威胁?
是的,他知道那堂弟的真实身份,但那又怎样!
周家只能是他的!
“你以为你拿到和离书就能彻底摆脱我了?哈哈哈,只要你在永登县一天,我就能让你生不如死!你别想逃出我的手掌心!”
崔瑾玉上去就是一脚,裹着内力的一脚直接将他踹飞出去,撞在三米外的柱子上。
“噗……”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周家大朗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震碎了,他竟然动弹不得。
“你、你、噗……”他一张嘴就开始吐血,根本说不了话了。
“这下你还能拿她怎样?废物!”
看着崔将军给自己解围,张雪霏满心感激。
这里的事情解决的差不多了,崔瑾玉将和离书递给张雪霏,就收队打算离开了。
走之前交代清风在这里帮助张县令收尾,就带着她离开。
在走出房门的那一刻,张雪霏顿住脚步,她没有转身,直侧着脸道:“等这里赈灾结束了,我将跟长公主殿下离开这里,你一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折磨我了。”
没等周家大朗接话,她就大步的出了门。
她知道,从今以后,永登县五大家族之一的周家将不复存在,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本了。
能亲自来解决这件事,还得感谢长公主殿下的成全。
就算自己离开这里,父亲也不会被周家拿捏了。
从今以后,她就只想着服侍好殿下就行。
张雪霏看向前面高大的背影,幸好有他在,以后若是有机会再向崔将军表示感谢吧。
毕竟人家只是看在长公主殿下的面子上才前来相助的。
沈清欢此时也没闲着,她让墨染继续收集核实当地豪绅的犯罪证据,而她则是换了身粗布麻衣,带着几个同样装扮的士兵上街微服私访去了。
原本她是没力气出门的,毕竟虐渣值刚达到30%,总是有气无力的。
但是她派出的先头兵张县令等人已经完胜,她瞬间得到了5%的虐渣值,总虐渣值达到了35%。
她明显感觉自己浑身有了力气,虽然不是力大如牛,但好歹算是比之前好多了。
整治五大家族本地豪绅的事情就交给了张县令,等这件事情结束,张县令就能真正的把持永登县的话语权,从此站稳脚跟,成为真正的一县父母官。
永登县是西北边陲之地的重要门户,过了永登县就能进入中原,若是张正以后能加把劲,只要能按照她的计划将灾后重建工作做好,那她就能将他推上知府之位。
那今后皇帝也能与西北建立联系,真正的掌控西北。
张县令将自己唯一的孩子交给她,也是打算完全将自己的前途未来交到她的手上了。
她定不会辜负他的一番心意就是了。
来了永登县也有十多天了,如今的永登县已经全然没有了她刚来时候的破败与死气沉沉。
百姓们在金虎军的协助下已经焕发生机,主动参与县城以及周边村落的建设。
之前沈清欢就做好了计划,她出钱雇佣百姓们建设家乡,管吃住,还发银钱。
一开始西北的百姓都不买账,其中不乏有五大家族在其中捣乱,但是因为金虎军的震慑,事情还是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百姓们发现这次朝廷派来赈灾的官员很神秘,行事作风也很不一样。
竟然没有直接上强制手段殴打暴力的压制他们,而是将他们当做中原的百姓一样对待。
之前只要是朝廷派来的人都是将他们当做牲口对待,哪里还管他们是不是暴民,直接抓起来,有的甚至直接打死了事。
至于赈灾粮,那更是少之又少。
有些百姓撑过了最难熬的时期,好不容易等到朝廷来救灾,却死在了赈灾粥棚的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