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0章 能慢慢地追赶上去

作者:扳直了脊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些技术代表着未来智能手机的技术门槛。


    林天耀现在不舍得花钱,以后就得花大钱从国外买授权。


    所以在这方面,林天耀出手非常大方。


    这些技术目前国外也在同步研发,或者还没开始。


    只要林天耀舍得花钱,就能慢慢地追赶上去。


    但有些事情,光靠林天耀花钱是解决不了的。


    比如说显示屏技术这事。


    别看一块小小的显示屏,好像挺容易搞定似的。


    其实说实话,就算举全国之力,也未必能搞定,就像咱们一直梦寐以求的芯片一样难搞。


    除了技术上的难关,关键还得看对市场的判断准不准。


    现在国内大多数家电厂家还在使劲推销crt电视机呢,可你看看国外,人家都已经开始推广Lcd液晶电视机了。


    液晶电视大家都知道,crt电视机就是那种机身笨重、后面凸出一大块的老式彩电,跟现在的大头电脑似的。


    老式crt电视机不光技术上被液晶电视远远甩在后面,分辨率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液晶电视从Lcd起步,后来升级到了Led技术,现在还有更高端的oLed技术,未来可能还有蓝光、4k超高清等等。


    但crt电视机的分辨率,最高也就勉强达到18p高清的水平。


    所以,像京东方这样未来市值能达到一千多亿、国内顶尖的液晶屏幕技术大公司,就成了林天耀志在必得的囊中之物。


    从零开始最难,但要是直接入股一家公司,那可就简单多了。


    林天耀从没想过要吞下整个手机技术产业链,但只要掌握其中最关键的几个环节,比如手机屏幕、芯片,还有后续的指纹锁、多点触控这些技术,就足以让他在全球手机市场上横着走了。


    京东方这块大蛋糕,林天耀是非吃不可。


    陈海定刚打电话来说王东愿意见面,林天耀就让陈海定赶紧约王东明天中午碰头。


    “好的林总……”


    陈海定正准备答应,林天耀又改口了:“算了,你给京东方打个电话,说我明天上午亲自去拜访王总。”


    京东方的总部也在燕京,离中关村没多远。


    为了显示诚意,林天耀决定亲自跑一趟。


    当天晚上。


    钟小艾家里。


    一番激烈的运动后,钟小艾感觉喉咙都要冒烟了。


    “小爱姐,来,喝点儿水。”


    看着林天耀递过来的水杯,钟小艾就像沙漠里渴极了的人一样,一把接过水杯,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好一会,等喝完了水,钟小艾才缓过神来。


    看着精神头十足的林天耀,钟小艾有点害怕地往后缩了缩说:“你……你别过来!”


    “好好好,我不过去,不过去。”


    看着钟小艾这副模样,林天耀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地站在原地,随手抄起旁边的浴巾,遮住了自己的“雄风”。


    林天耀不往前凑了,钟小艾暗暗松了口气,同时朝他翻了个白眼:“你刚才那么猛,是想吓死我。”


    “哪能呢,这不是好久没来京州了嘛,心里头痒痒得很。”


    林天耀干笑了两声,他还真忘了自己现在的战斗力已经不是当年可比了。


    大力饮料的强化效果,现在算是完全显现出来了,


    不光让林天耀的体质更上一层楼,连耐力、爆发力还有其他各方面,都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有了质的飞跃。


    “行了行了,你就别嘚瑟了。”


    钟小艾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头对林天耀的表现还是挺满意的。


    看着钟小艾这刀子嘴豆腐心的样子,林天耀真想再把她抓回来好好“教育”


    一番,但看她确实害怕了,也就没有动手,只是问了句:“小爱姐,牌照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钟小艾回应道:“我打听过了,这事挺棘手的。


    现在上面的要求是质量至上,不过如果你能先把基础框架搭好,再拿出点实际产品来,我这边就有办法帮你搞定。”


    “框架?什么框架?”


    “就是要跨过三个难关,第一得有两亿以上的注册资金,第二得连续经营两年以上,第三得具备研发能力和环保等相关认证。”


    说到这里,钟小艾又加了一句:“连续经营两年这点你就别愁了,只要搞定前两个和第三个条件,我就能帮你解决手机生产许可的问题。”


    从1998年到2004年那会,国内的手机厂商得拿到信息产业部发的手机生产许可,才能生产手机。


    到了2004年,为了推动手机制造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开始审核手机制造企业的资质,合格的就能获取手机生产许可。


    一直到了2007年以后,国家取消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的特殊审批,手机生产许可这才成了过去式。


    从那以后,稍微有点实力的企业,都纷纷涌进了手机市场。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桦强北那边制造的各种贴牌机和山寨机,迅速占领了全国市场。


    大家熟悉的跑马灯手机、摄像头大得像相机一样的手机,还有装了四个喇叭、黑人兄弟们最爱的那种大音量手机,一下子就赢得了当时年轻用户的喜爱。


    你那诺基娅手机好几千块钱?


    不好意思,我这款xx手机的屏幕有它大吗?


    有我这款xx手机这么酷炫的跑马灯吗?


    有我这款xx手机的音量大吗?


    山寨机,就是厉害!


    ————燕京。


    经济开发区。


    京东方总部。


    “王总,银行把我们的贷款申请给否了。”


    “那上头拨的款呢?”


    “也没戏。”


    在办公室里,王东抽着烟,满脸愁容。


    从1993年开始,


    在燕京电子管厂这块地盘上,王东领着26名员工,大家凑了65万,


    创办了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一番调整和改进,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后来,我们又跟樱花的旭硝子、端子、日伸工业这些大公司合作,一起生产电子元器件。


    通过这种合资的模式,京东方用很少的资金就迅速提升了生产能力,还推出了新产品,并且从合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国际视野。


    到了97年,京东方进军显示终端领域,和**企业冠捷科技联手,成立了东方冠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式电脑显示器做到了全球第一。


    也是在那一年,京东方顺利在深市上市,成了国内首批上市的大企业。


    要是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京东方不敢说能有多大的作为,但至少在台式电脑显示器这块还能保持领先。


    哎,你说巧不巧,1998年那会,王东跑到国外去看了看显示器市场的行情,


    他心里头一合计,觉得液晶显示技术早晚得把显像管技术给淘汰了,


    于是,他一拍大腿,决定“杀进液晶显示这行当”,投了老鼻子钱搞研发。


    那时候,京东方一年的收入也就三亿左右,可王东为了这液晶显示技术,不光把赚的钱全搭进去了,还额外借了好几亿。


    结果呢,京东方自打1993年改革以来,头一回赔了钱。


    这事还让京东方在深市股市上跟坐过山车似的,上上下下,挺不稳定的。


    其实吧,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研发技术嘛,得花钱,你看看京东方过去那些年赚的钱,一年亏点儿,也不在话下。


    可到了1999年,京东方又亏了六亿。


    今年三月份,赶上互联网寒冬,京东方的股价直接掉到每股一块钱,这个季度还亏了三亿!


    这才刚开年,头一个季度就亏了这么多。


    这事让那些买了京东方股票的股民,还有股东们,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更绝的是,到了第二季度,就是上个月底,京东方又亏了五亿。


    半年下来,一共亏了八个亿,比去年一整年亏的还多。


    这一系列操作,把银监会和投资银行的人都给吓得不轻,他们不得不派人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亏得这么厉害。


    做技术研究亏点儿钱,那是常事,可这亏得也太快了,吓人一跳。


    等银监会和银行的人一查,发现财务账目、各个项目都没问题,亏的钱也都是正常研发开销和生产线升级换代闹的。


    想当初京东方能成立,全靠上级的大力支持,还有各大银行对京东方前景的看好。


    所以那些年,京东方顺风顺水的时候,不管是上面的领导,还是银行,或者是京东方自己,都挺乐呵的。


    可自从王东调整了公司战略,开始研发液晶显示技术,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短短三年,不光把以前赚的钱全赔进去了,还欠了银行五六亿,外面的债也是好几亿。


    现在背着快十亿的债,上面的人也不敢再给钱支持了,生怕京东方真破产了,那可就全完了。


    银行的人呢,因为之前投的钱可能都打水漂了,也开始犹豫了,琢磨着要不要继续往这个窟窿里填钱。


    “大伙儿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王东一边苦闷地抽着烟,一边看着在座的高管们说:“现在咱们京东方可以说是到了悬崖边上了,账户上就剩几百万了,是继续研发液晶显示技术,还是怎么办,你们都得拿个主意出来。”


    “王总,我觉得咱们先把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停停,这样咱们也好喘口气。”


    “是王总,液晶显示技术现在国际上还有好多难题没搞定呢,像棒子国的现代、三星一直都在研发液晶技术,他们财大气粗,咱们就算再怎么追,恐怕也追不上他们。”


    “王总,张经理和田经理说得对,咱们不能这样没完没了地往液晶技术上砸钱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