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章 真那么能耐

作者:扳直了脊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雪芹还是挺有想法的,大学城这一片儿,可是附近几所大学学生的聚集地。


    吃喝玩乐样样俱全,现在大学生上网的需求可大了。


    畅游网咖虽然有120台电脑,但对于周围几万名学生来说,还是不够用。


    话匣子虽然没做过生意,但也在社会上混过,她也明白利益能驱动人心的道理。


    更别说别人了,就连她这个新来的店长,看到畅游网咖的利润时,心里都暗暗吃惊。


    一年赚个上百万,够让不少人眼红了。


    话匣子虽然有点人脉和朋友,但她也不敢说自己能一手遮天。


    “你说得对,回头我跟老板商量商量,李姐你要是有空的话,也可以在附近找找合适的店面。”


    “好的,王店长。”


    ---


    ---


    话匣子一边适应着网咖的工作,一边琢磨着怎么开新店,这时候,林天耀已经坐飞机回到了汉东省京州市。


    现在坐火车可受罪了,从燕京到京州市得二十多个小时。


    再加上天气又热,那时候的绿皮火车还没装空调,林天耀可不想遭这份罪,还不如多花点钱买张机票,直接飞到京州市,又快又舒服。


    林天耀刚下飞机,没耽误,直接打车奔了京海区的旧厂街。


    本来祁同伟说要来接他,但他觉得没必要,加上自己单位那边一堆事,就让祁同伟别折腾了。


    林天耀离开京州都好几个月了,这儿变化倒是不大。


    到了旧厂街那栋筒子楼,他先回家把行李归置好,然后就出门直奔旧厂街市场,心里惦记着见见那位大佬高启强。


    时间刚过一点多,旧厂街里逛街买东西的人挺少,高启强的鱼摊那儿也是冷冷清清,没什么人。


    “强哥。”


    高启强正躺椅子上歇着呢,打算晚上再出摊,一听有人喊自己,睁开眼一看是林天耀,脸上立马露出惊喜的表情:“林天耀!”


    “高考一结束就回来了?”


    林天耀环视了一圈鱼摊,桌上还放着个盒饭,看着都凉了,就问:“强哥,中午还没吃呢?”


    “嗯,天太热,没胃口。”


    高启强摇了摇头,这段时间他中午基本上都不怎么吃,一是天气太热吃不下,二是鱼摊那味儿太重了。


    在这儿干了好几年,他还是不适应在这种又腥又臭的地方吃饭。


    林天耀笑着说:“走,强哥,我请客,我刚下飞机,还没吃饭呢。”


    “那可不行,还是我请吧。


    看你这状态,考试成绩应该不错,我先提前恭喜你考上心仪的大学。”


    高启强这人挺会来事,之前唐小龙兄弟把他的鱼摊给砸了,他知道是因为一台电视的事,所以就拿钱买了一台电视,想保住自己的摊位。


    对只见过一次的林天耀,他一开始只是同情他父母都没了,就给了条黄鳝。


    后来发现林天耀坐的是豪车,就知道他舅舅肯定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果然,事后高启强找人查了那辆车的车牌,知道是公安领导的专车后,就开始留意林天耀了。


    心想下次林天耀再来买菜时,一定要跟他把关系处好。


    没想到上次分别后,高启强就再也没见过林天耀,好几个月都没露面。


    他在这儿旧厂街待的时间长了,跟周围买菜的人都挺熟,打了个招呼让邻居帮忙照看一下鱼摊,就带着林天耀去了旧厂街外边的一家猪脚面馆。


    看着这家熟悉的面馆,林天耀的眼神有点复杂。


    他没想到网上有那么多人都问高启强原版猪脚面的事,自己今天不光吃上了,而且还是1999年的原版味道。


    “老板,来两碗猪脚面。”


    高启强显然是这儿的常客,冲着正在忙活卤猪脚的老板喊了一声。


    “好嘞。”


    老板看了眼高启强,认出他是老顾客,就站起来去前面煮面去了。


    猪脚都是提前卤好的,只需要等面煮好了,把猪脚放进去就行,跟打卤面似的。


    两人坐下后,高启强笑着问:“林天耀,最近几个月跑哪儿去了?我还打算下次见你再给你炖条鲫鱼吃呢。


    对了,你说下飞机,是不是去外地了?”


    林天耀回道:“哦,是我舅舅让我去燕京念书了。


    高考一完,我就回来了。”


    “去燕京念书!哇塞!”


    看来林天耀的舅舅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这么一想,高启强更加热络地说:“我妹妹小兰老提起你呢。


    有空的话,来家里坐坐呗。”


    “行,强哥。”


    想到以前那个厉害的高启兰现在还是个小女孩,林天耀也笑着答应了。


    两人聊着,老板端来了两碗猪脚面。


    高启强拿出两双筷子,递给林天耀一双,笑着说:“尝尝,这家的猪脚面我最爱吃了。”


    林天耀接过筷子,拌了拌面,让汤和面充分混合,夹了一大口吃起来。


    嗯!这猪脚面的味道还真不错。


    “怎么样?味道还行吧?”


    “挺好的。”


    “哈哈,那当然!”


    得到林天耀的肯定,高启强很高兴地说:“告诉你,这家店的猪脚面在京州市最正宗了。


    我以前在羊城那边吃过。”


    林天耀挑了挑眉:“强哥还去过羊城呢?”


    “去过,怎么没去过。”


    高启强回忆道:“当时跟着一个远房堂哥去了羊城,想在那里发展,但还要照顾弟妹,干了半年就回来了。”


    看到高启强一脸向往,林天耀说:“看来强哥在羊城赚了些钱。”


    高启强点点头:“赚了一点,但不多。


    用这些钱开了个鱼摊,弟妹上学又花了不少。


    现在能填饱肚子,我就很满足了。”


    林天耀不知道这是剧情里没交代,还是这个世界发生了变化。


    但他觉得,只要大方向没变,在自己没插手的情况下,高启强还是会走老路。


    所以林天耀一回京州,就直接跑到京海区找高启强,毕竟当初是他决定给高启强另一种生活的。


    林天耀问:“你弟弟高启盛呢?”


    “去实习了。”


    说起当大学生的弟弟,高启强一脸自豪:“这小子明年就毕业了,前阵子回家说找到一家好公司实习。


    因为公司要去余杭出差,他就主动申请去了。”


    余杭出差?


    林天耀挑了挑眉,看来就是这次实习,让高启盛发现了后面全国小灵通的巨大商机。


    这才有了后来开小灵通专卖店的事,引出了一系列的故事。


    结果,原本老实守法的高家人,就这么走上了歪路。


    虽然小灵通改变了高家兄弟的命运,但也给林天耀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商机。


    没人比林天耀更清楚小灵通在未来几年的市场有多大。


    虽然不知道小灵通公司赚了多少钱,但林天耀知道,在千禧年初的那几年,小灵通几乎霸占了全国市场。


    那会,小灵通就像神州行笔记本一样,靠着白菜价,在国内手机通讯市场上抢了大块地盘。


    赚的钱嘛,那可不是小数目,千亿级别都有可能。


    林天耀那时候还小,对小灵通到底捞了多少金不太清楚,就知道这玩意便宜,接电话还免费。


    别的手机可就得双向收费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那会都爱发短信,不爱打电话,打电话太贵,两边都得掏钱。


    发短信呢,单向收费,划算多了。


    不过电视剧《狂飙》里头,高启盛说了,小年那会,国内人均年收入还不到四千块。


    工人工资在那会还算高的,旧厂街的工人一年挣个五千块应该不成问题。


    十年下来,那就是五万块。


    你想,小半个月就能赚五万纯利润,小灵通这生意得多暴利。


    当然啦,比不上现在网吧赚得多,但投入也不一样。


    网吧前前后后投了几十万,高启强搞小灵通才投了一万块。


    而且,网吧的客户群比较单一,小灵通就不一样了,受众广得很。


    现在谁不需要手机,所以开个小灵通店,前途一片光明。


    京州市人口加上外来务工的,有个一千多万,养个上百个小灵通店轻轻松松。


    林天耀心里头琢磨着,要不要往这行当里投点钱。


    投资不多,回报大得很,接下来几年小灵通这行当还得火。


    要是他现在能把京州市的经销权拿下,就算不开店,光做批发都能赚翻了。


    最关键的是,小灵通的创始人吴鹰,接受了孙正义的投资。


    这层关系,给林天耀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做买卖的人都知道,最难的就是赚那第一桶金。


    有了第一桶金,只要不犯傻,生意自然越做越大。


    林天耀心里头清楚,未来二十年国内的商业路子怎么走,现在就差那第一桶金了。


    虽然网吧现在一年能赚个上百万,但对即将进入的互联网领域来说,那也就是九牛一毛。


    想当年,孙正义投资大马,直接就是四千万美金,大马最困难的时候都有人投了几百万美元。


    这换算成人民币,差着八倍呢!


    林天耀突然问高启强有没有他弟弟的联系方式,说他有个朋友在余杭,只有地址没电话,想让高启强帮忙找找。


    高启强从兜里掏出个小记事本和圆珠笔,写下号码递给林天耀。


    他平时卖完鱼都用这本子记账,可以看出他对财务这块挺上心的。


    一般的摊贩都不会记账,因为交易量太小,没必要。


    吃完饭,高启强非要买单,林天耀只好答应下次请他吃饭。


    两人还约好了去高家做客的时间。


    公安那边刚开完会,祁同伟就急匆匆地从会议室溜出来了。


    “老祁!老祁!”


    孟德海紧跟着就追出来了。


    听见有人喊自己,祁同伟停下脚步,转头问:“怎么了老孟?有什么急事吗?”


    孟德海讲道:“这不是小钰回来了嘛,你嫂子想请你到家里吃顿饭,就为了感谢你之前给她带的咸菜。”


    祁同伟愣了一下,笑道:“哈哈,不至于吧?就这么点小事还请我吃饭?”


    孟德海说:“你嫂子那个人你还不清楚,非得请你到家里来。


    今早出门时,我还跟我媳妇保证了,今晚一定把你带回去,你可别驳了我的面子。”


    要换作别人,祁同伟肯定会找个借口推了,但孟德海刚得到的消息已经确认了,祁同伟也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和这位即将高升的同事关系搞僵。


    琢磨了一下,祁同伟点头应了:“行吧,不过我外甥今天也回来,要不带他一起去?”


    “可以,没问题。”


    孟德海乐呵着说:“小钰回来这几天,老跟我夸你那个大外甥多能耐,学习好,打篮球也棒。


    我还想找个时间,约上你和你外甥,再叫上老安他们,一块儿打个篮球赛呢。”


    “你真打算把我外甥拉去打篮球?”


    他们部门经常组织乒乓球、篮球、足球这些比赛,一来是为了加深同事间的情谊,二来也是各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


    “怎么啦?难道你外甥真那么能耐?”


    孟钰前几天刚回来,跟孟德海聊天时也提到过祁同伟的大外甥,特别是他在篮球上的天赋,孟钰都快把他吹成国产版的乔丹了。


    孟德海只是笑笑,心想高中生嘛,也就体力好点,技术和团队协作哪能跟他们这些老球员比。


    到了晚上。


    孟德海家里。


    孟德海看了眼躺在沙发上的女儿孟钰,见她没个正经样,就皱着眉说:“小钰,赶紧收拾收拾,等会客人就来了,别弄得邋遢样,让人笑话。”


    “知道了爸。”


    孟钰不太乐意地从沙发上爬起来,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她可不想那么拘束。


    正在厨房忙活的孟德海老婆听到这话,也探出头来说:“女儿想躺就让她躺呗,她在外头工作那么累,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还老说她干什么。”


    “对呀!”


    可能是有老妈在背后撑腰,孟钰得意地说:“爸,你女儿我天天在外面跑采访,累得要命,哪像你整天坐办公室里那么舒服。”


    “没大没小的,我就是这么把你养大的?”


    孟德海哼了一声,虽然语气重了点,但眼里满是宠溺。


    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他当然是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咚咚咚——


    突然,有人敲门。


    孟德海还没开口,孟钰已经麻利地穿上鞋,跑到门口。


    刚打开门,就看见安长林叔叔和安欣站在门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