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我的准备还是不充足的,至少在场面上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在我职业生涯的前9年,我从没想过一场面试,可以有十几个面试官,真?多对一。
面试安排在一个中型会议室,椭圆型的会议桌,我坐在一侧长边的正中间,对面长边以及两侧转弯处都坐满了人,主持人介绍了各种组织与头衔,就记得有国资委、组织部、分公司啥的,具体是谁完全记不清。
面试过程比较简单,我先自我介绍,然后主面试官提问,再“观察员”提问,从问题的内容来看,跟我预测的有重叠,关注点的确是在国企改革,但他们更重视的是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以及“能上能下”的干部晋升与退出机制。
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不仅是国企的改革方向,也是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正如彼得原理所说:员工总是趋向于晋升到无法胜任的岗位上。管理惯性让我们不断将在本岗位上成果突出的人晋升,而不同岗位所需能力不同,人与人的潜力不同,于是他能达到的职业巅峰也就有差异。当再一次晋升使他已经无法胜任新岗位的时候,企业希望他能够回到原岗位,继续在原岗位领跑众人,于是就有了干部需要“下”的情况发生。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薪酬结构调整以及绩效制度解决了一部分“下”的合规性问题,但结局基本都是该员工与企业一拍两散、另寻下家,这不但违背了企业的初衷,也让企业损失了一名优秀的员工。
该问题的解决也无法一蹴而就,于是我就组织文化、薪酬管理、轮岗以及试岗辅导等方面分析并讲述了自己的观点,虽然主面试官从始至终一直保持微笑,但我还是隐约从她的眼神看出了认可。
这1800块应该是没白花了吧。
虽然我没能回老家,但给妈妈的礼物还是准时送到。我准备的礼物是一条金项链,配红色水滴形玛瑙吊坠,端庄优雅。
妈妈收到之后很开心,却还是给我发语音说:“我平时又没啥大事需要戴,挺贵的,退了吧。”
女人啊,总是喜欢口是心非!我早就习惯了她的心口不一,也不反驳,只是催她赶紧戴上拍照给我看看。
我发起视频,妈咪正在戴着项链自拍,我问她好不好看,她说:“好看!多亏了你呀,结婚这么多年,你爸都没给我买过首饰,这些都应该是他买的!”
但不买,是因为不想买吗?我觉得不是不想,而是没钱。
在我上小学以前,我家经济条件是不错的,在哈尔滨有房子,还开了一个小的养鸡场,那时候亲戚同学都羡慕我的零食多:手枪/小熊等各种形状的小饼干、喔喔佳佳奶糖、成箱的麦乳精以及高乐高……
但一场鸡瘟让我家直接破产,恰逢我上小学。
哈尔滨当时的政策是外地户口上学要交借读费,且初高中都只能在对口学校就读,我家附近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学都比较差,这本身就让爸妈开始担心我的学习。在他们看到我小学面试时毫不怯场、连背3首诗之后,这种担忧达到了顶峰,于是犹豫了几天之后,决定让我去隔壁市——我的户口所在地读书,因为在那,我可以读最好的小学。
爸妈卖掉了房子,举家搬迁,用卖房子的钱买了一辆车,用以跑出租车,但生意并不如预期,赚的钱交完学费,勉强应付生活开销。
这些都是我长大之后慢慢听说的,那个时候的我只知道我的零食没有以前多了,住的房子没有以前大了,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也不带我去买洋娃娃和粉色发夹了,但我还是过得很快乐。他们为了我的学习付出了这么多,却从来不将压力传递给我,学习于我从来不是负担。就这样,我在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中长大,也算不负众望,小学毕业考上了重点初中的重点班,初中毕业考上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高考考到了985大学。
现在的我喜欢给爸妈买东西,大到手机手表家电,小到牙膏牙刷洗发水,发现他们缺什么就买什么,或我觉得他们应该拥有什么,我就买什么——年轻的容颜我无法挽回,但我可以尽量让他们的晚年过得舒适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