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8章 抗旱

作者:灿烂的笑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某一天,村里的富豪殷员外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朝着李天明家走去。


    他穿着一身华丽的锦袍,头戴一顶黑色的员外帽,


    手中还握着一把做工精美的折扇,整个人显得气宇轩昂。


    此时的李天明,正蹲在自家院子里看书。


    殷员外站在院门口,上下打量着李天明,


    眼中满是欣赏,随后笑着开口说道:


    “孩子,我多次听闻你聪明好学,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我看你这般聪慧,不如来我家做书童,


    我家中藏书万卷,还有专门的先生授课,


    定能供你读书,让你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将来定能出人头地。”


    李天明听到声音,抬起头来,看到殷员外,连忙起身行礼。


    他心中一动,他多么向往能有一个宽敞明亮的书房,


    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能有先生系统地教导他。


    可一想到家中年迈的父亲,每日仍在田间辛苦劳作。


    还有两个姐姐,为了这个家默默付出,


    他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不舍,摇了摇头说道:


    “多谢殷员外的好意,但我不能离开家。


    爹年纪大了,田里的活儿重,


    我还要帮爹干活,照顾姐姐们,家里离不开我。”


    殷员外听后,微微一愣,随后眼中便露出欣赏的目光,


    心中暗自赞叹这孩子的孝心和责任感。


    他思索片刻,说道:“那这样吧,你不必住在我家,每天抽出些时间来我家读书即可,


    我会给你一些书籍和纸笔,如此你也能兼顾家里。”


    李天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没想到殷员外如此善解人意,


    连忙再次行礼,感激地点头说道:


    “多谢殷员外,您的大恩大德,李天明没齿难忘,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从那以后,


    他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还在先生的教导下,


    开始学习算术、地理等实用知识。


    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


    时光匆匆,几年后的一个盛夏,骄阳似火,炽热的阳光仿佛要将大地烤焦。


    村里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重旱灾,


    原本清澈见底、水流潺潺的水渠,如今变得干涸,


    只剩几处水洼,水流细若游丝,几乎停滞不前。


    农田里的庄稼,在烈日的炙烤下,叶片枯黄,毫无生气,


    纷纷耷拉着脑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痛苦,即将面临干旱绝收的危机。


    村民们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纷纷围在水渠边。


    他们望着那堵塞的水渠,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助,急得团团转,却又束手无策。


    “这老天爷咋就不长眼呢?咱庄稼人可咋活啊!”有村民说着。


    “完了完了,这一季的收成算是泡汤了,往后的日子可咋办啊!”


    李天明得知此事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心急如焚地朝着水渠边奔去。


    他一路小跑,汗水湿透了衣衫,可他全然不顾。


    边跑边回忆起在殷员外家学到的知识,


    那些关于水流、地势的知识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闪现。


    说起李天明学习水利知识的过程,还那要从他在殷员外家的书房说起。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天明在书房的角落发现了一本泛黄的书,书皮破旧的书。


    他好奇地翻开,里面的内容让他瞬间着了迷。


    从水流的基本原理,到不同地势下的水渠建造方法,


    再到如何应对水流堵塞等问题,书中都有详细阐述。


    李天明得到水利书籍后,常向教书先生请教,学习水流、坡度等知识。


    为验证所学,他实地观察河流,发现水流宽缓窄急的现象与书中一致。


    他亲手测试水流力量,并用树枝泥土模拟水渠,调整坡度测试排水效果。


    经过多次实践,掌握了水利技巧。


    面对堵塞的水渠,他蹲下摸索边缘,比划坡度,自言自语道:


    “坡度平缓些,水流会更畅。”又起身远望水源,寻找淤堵根源。


    周围的村民们看着李天明的举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孩子,这能行吗?”一位老人说着。


    “是啊,可别瞎折腾,这庄稼可耽搁不起。”又一人说着。


    片刻后,李天明抬起头大声说道:


    “大家别着急,我有办法。咱们可以先从这里挖开”


    他指着一处地势较低的地方说,


    “此处地势较低,水流容易聚集,挖开后能让水流有个突破口。


    然后再把那边的淤泥清理掉,”


    他又指向水渠的另一处,


    “那边是堵塞的关键位置,淤泥堆积太多,导致水流受阻。


    按照这个方法,应该能疏通水渠。”


    村民们听了,面面相觑,半信半疑。


    一位老者皱着眉头,走上前说道:“孩子,这能行吗?。”


    “大爷,您放心,我是按照书上的知识和这水渠的实际情况想出来的办法,应该能行。”李天明说道。


    众人犹豫了一会儿,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按照他的方法尝试。


    “行吧,那就听这孩子的,死马当活马医了。” 一位年轻的村民说道。


    大家纷纷拿起锄头、铲子等工具,开始挖渠。


    李天明更是冲在最前面,他不顾烈日炎炎,汗水不停地从额头、脸颊滑落,湿透了衣衫。


    没一会儿,他的双手就磨出了水泡,可他咬着牙,依旧干劲十足,手中的锄头挥舞得虎虎生风。


    “李天明,要挖多深才合适啊?”有村民问道。


    “挖到能看到湿润的泥土,差不多了,这样能让水流渗透进来。”李天明一边擦汗,一边回答。


    大家按照李天明的指示,继续挖。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水流重新流淌起来,先是涓涓细流,随后逐渐变大,顺着水渠慢慢地流向农田。


    村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嘴里大喊:“有水啦,有水啦!”


    “李天明,你真是我们村的福星啊!”一位大妈感激地说着。


    “这都是先生教得好,我只是学以致用。


    要是没有大家一起努力,也不可能这么快疏通水渠。


    大家都出了力,这是咱们共同的功劳。”李天明笑着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