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南和胡秀莲已经进了娄氏轧钢厂工作,因为有牛爷这个关系在, 胡秀莲被安排去了妇联。
而季南被安排当了电工 。
娄振华是按照正式工给他们算工资的,一个月三十万元。
胡秀莲活了三十多年,还是第一次体验到上班有钱拿的感觉。
季常建和季常安进了 帽儿胡同学校的一年级。
季常柔也顺利的去了娄氏轧钢厂的育红班。
虽然季常安上辈子也读过书,但也仅限于九年义务教育,繁体字会看一点,但是写是一点都不会的。
而且这年代的数学是珠算,要学习打算盘的 。
好在这年代送孩子上学都晚,大多数都是八九岁,再晚点十一,二岁都有。
季常建虽然十二岁了,以前在老家也没有上过私塾的。
“小建,小安你们今天上学感觉怎么样?”晚上下班回来,胡秀莲第一时间问季常建和季常安。
“小柔,你今天在育红班里跟别的小朋友玩的开心不?”
季南第一时间关心的是季常柔这个小闺女。
“我今天认识了大壮和孙志。”季常柔说:“学会了玩玻璃珠。”
“哎呀,真棒。”
“爷爷,爹,,娘,小叔,老师教了我们打算盘,认字。”
季常建跟季南和胡秀莲还有季老头说。
“那你学会了多少?”
季老头笑容满面的问。
“我学会了写我的名字。”
季常建回答:“小安学的最快,会了好多字,老师教他打算盘,一下子就学会了。”
“你们都很棒。”胡秀莲说。
“爷爷,爹,娘,今天这么好的日子,咱们就去便宜坊吃饭吧。”
季常安说:“就当是庆祝你们有工作了。”
“行,我们现在就出发。”季南现在虽然刚工作,但是也有底气了。
不光是自己,就连胡秀莲也有了工作,现在他们家是双职工,一个月工资加起来也不少了。
“爹,你今天一个人在家感觉怎么样?”季峰关心着季老头的状况。
“好,我今天有空就在附近溜达,还跟附近胡同的老头学下象棋,日子舒坦着呢。”
至于吃喝,季老头更不用操心,因为胡秀莲在厨房里留了足够的包子和菜,中午热一下就能吃了。
“那就好。”季峰今天也一大早就出门了。
接着一家人就准备出门了,还没走出四合院,就先遇到了铁头娃易中海 。
“季叔,你们这是准备出门啊?”
铁头娃易中海现在还没到四十岁,对养老没有多大的执念。
现在想收贾东旭作为徒弟,那也是看中他的人品和潜力。
“对对对。”季老头说:“我们出去去亲戚家吃饭。”
易中海看破不说破,这时候四九城的人有大半都是逃荒或者别的地方来的,季家人哪里来的亲戚。
“季叔啊,您年纪跟聋老太太差不多,辈分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我过两天准备收个徒弟,到时候您得来做个见证啊 。”
“何大清是东兴楼的厨子,到时候他是掌勺的。”
“收徒弟啊?那可是大好事啊,那不得摆好几桌?能拖家带口去不?”
季老头一听到有人邀请吃酒席,就想着把全家人都带上。
“城里的规矩都是一户一人作为代表,你们老家那边不是这个规矩吗?”易中海有些无语。
刚刚他跟前院的阎埠贵说也是这个反应。
季老头这是老抠门上身了啊?
季常安也没想到自家爷爷对铁头娃易中海那么自如,看来以后不用怎么提醒也吃不了四合院禽兽啥亏了。
“我们老家还真没这个规矩。”
季老头说:“既然我们一家子只有我能去,那这做见证的事儿还是算了啊,算啦。”
说完就给季南和胡秀莲他们递了一个眼色,走了。
季南和胡秀莲还有季峰季常安他们连忙跟上。
“爹,您刚刚为什么这么说啊?”
出了四合院,季南就十分好奇的问了一句。
因为他知道自己爹不是抠门的性子。
“我故意那样说的,一个拜师宴肯定很多人,现在物资那么紧缺,能有啥好吃的,还不如一个人自在。”
季老头背着手说:“你爹我也不喜欢占别人便宜,占小便宜容易吃大亏,而且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喜欢占小便宜的人。”
“还是爹活的通透。”
季峰竖起了大拇指。
“爹以前活的也糊涂,以前拦着你上战扬,要是你以前去了,咱们家肯定不会被那孔家人和白狗子欺负成这样,如果不从老家跑出来,小平也不会病死。”
季老头提起病死的季常平,就一脸伤感。
季常安记忆里也有弟弟季常平的记忆,他才四岁,在老家出来没多久,就因为得了重病,人没了。
提起季常平,季峰也是一脸愧疚,毕竟要不是他,他们一家也不会从老家出来。
最心痛的还是胡秀莲,平时都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孩子,说没就没了。
“爹,今天是好日子,提这个干啥,咱们坐车去便宜坊吧,来北平那么久,咱们还没吃过老字号的菜呢。”
季南看气氛不对,打了个哈哈转移了话题。
虽然老三没了很可惜,但是人要往前走的。
“爷爷,我们去坐铛铛车吧。”季常安上前主动拉上了季老头那双因为长年累月务农而变得粗糙的手。
“爷爷,我听大壮说便宜坊的烤鸭非常好吃,待会烤鸭腿给爷爷吃。”
季常柔说:“爷爷要多吃点,长高高。”
“哈哈,爷爷老咯,长不了高了。”季常柔稚嫩的话语让季老头哭笑不得,但是心里又觉得温暖。
一家人在说话间,已经等到了铛铛车,在买了票之后,就找了个位置坐下。
很快,到站后,就都下了车去了便宜坊。
季常安在拉着季老头往饭庄里面走的时候心里头琢磨着趁现在自行车不要票,改天去百货商店多买几辆。
有了自行车,就方便一家人出行了。
便宜坊是四九城里的老字号饭庄,进来后,季南就一口气点了四只大鸭子。
虽然目前他们一家七口人,四只烤鸭加上鸭架汤和饼,已经够吃了,还可能有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