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8章 苏白杀疯了!京城观众的热情!

作者:挖番茄的地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直播间的弹幕都快刷疯了。


    “卧槽!”


    “这也太好听了吧!这是《探清水河》?!”


    “尼玛,这歌跟刚才那位老阿姨唱的是一个东西?!是我耳朵出问题了吗!”


    “这个改编太绝了!!!”


    “还得是苏白啊,太惊艳了!一首我们京城的民俗小调,硬是被他唱出了《梁祝》的高度!”


    “这他妈就是天才吗?!请收下我的膝盖!”


    “直接唱出了对旧社会的批判,音乐的感染力不是盖的,就像会说话一样!”


    “苏白,我他妈就想看看你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太牛逼了!”


    “就没人说这琵琶么?说实话,苏白弹琵琶的样子我弯了……”


    “卧槽,兄弟不至于…”


    “苏白,我要给你生猴子!!!”


    “我去,还有更直接的!”


    ……


    观众席。


    掌声终于平息下来。


    观众却意犹未尽,学着姑苏文艺汇演的时候疯狂大喊,


    “来一个!”


    “再来一个!!”


    “还要听,听不够!!”


    “老公,再唱一个!”


    有小姑娘站起身大喊,惹得现场气氛更加热烈!


    苏白正准备谢幕下台,被观众这么一闹,笑着看着台下。


    没想到京城的观众比姑苏的观众还要热情,怎么办?!


    能怎么办?唱呗!


    不就是歌么,哥有的是!


    台下。


    田文静等人看着起哄的观众,心又提了起来。


    苏白又是骑虎难下了,观众这么热情不唱也得唱啊!


    他们担心的是苏白唱什么歌!


    田文静仿佛又回到了姑苏文艺汇演的时候,此情此景,如此的相似,同样是一首经典在前,被观众要求再唱一首!


    结果一首《探窗》惊艳四座!火爆全网!


    现在同样的,一首全场炸裂的《探清水河》在前,同样又被观众绑架了,苏白还能像在姑苏一样拿出一首同样质量的歌么?


    直播间的观众也是满怀期待,喜欢苏白的粉丝乐不可支,他们巴不得苏白再来两首戏腔国风经典。


    自从苏白首创了这种风格后,粉丝们欲罢不能,这几首根本听不够啊!


    “哈哈哈,苏白被绑架了!”


    “就再来一个呗!!”


    “要听要听!!”


    “我苏牛逼,再来一首,唱的我满意,我去酷猫音乐给你刷大火箭!”


    “哎呀,你们这帮人不是道德绑架么,太强人所难了,不过我喜欢!哈哈!”


    “你们这些人啊,迟早把苏白的才气榨干不可!”


    “竭泽而渔的想法是可怕的,是个人就有极限,别把这么个好歌手给整废了!”


    ……


    舞台上。


    苏白略思索,选好了接下来要唱的歌。


    刚刚不是有人唱了《桃花扇》么?


    那我就来一首《赤伶》呗!


    其实他也可以选择去唱前世经典的京剧、昆曲等等,在这个世界同样是顶尖的存在,但是当着这些老先生老阿姨的面炫技不太好!


    这不是打人家脸么?刚才打小岳的脸还成,毕竟小岳招惹他在先,对方脸皮又厚!


    这帮上了年纪的还是算了,别给人家唱的当场退休了!


    苏白清了清嗓子,“既然大家这么热情,那我就献丑了!”


    “刚才听王老爷子唱了一首《桃花扇》,这个电影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吧?”


    台下观众和嘉宾疑惑,不是唱歌么?怎么又扯上《桃花扇》了?


    这个电影大家当然熟了,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戏曲艺人的真实事迹,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主要展现的是戏曲艺人的民族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拼死也要与侵略者同归于尽!


    因为歌颂的是戏曲人,所以戏曲界的人对这部电影和《桃花扇》这首歌很推崇!


    当他们听到苏白问这个问题时,不少人微微皱眉,怕苏白破坏了这部经典,给戏曲人抹黑。


    苏白话音刚落,台下观众热情的喊道:“熟悉!”


    苏白道:“那么,下面为大家带来一首《赤伶》,纪念以身殉国的戏曲人……”


    说完,灯光再次暗下。


    众人议论纷纷。


    “赤伶?”


    “这是戏曲么?没听过啊!”


    “莫非是苏白原创?!不可能吧!我上网查一查……,是我字输入错了么?差不到啊!”


    “听听看不就知道了。”


    “别吵了,苏白开始唱了!”


    舞台上。


    苏白整个人的气质为之一变,仿佛前一秒还是苏白本人,下一秒就变成了一位古代的伶人,一颦一步,每一个动作都十分有代入感。


    只听他缓缓开口。


    嗓音略带哀伤。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 凭谁说。”


    仅仅四句开头,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依然是流行唱法,但是戏曲的味道却十分浓郁,尤其是歌词。


    普通观众可能不是很懂歌词的意思,仅仅是觉得好听而已。


    可台下的戏曲界的老前辈们都听懂了,略微有些惊讶,本以为苏白就是个外行人,根本不懂什么戏曲,用流行唱法硬扯上关系,打造人设,没想到这几句歌词十分有门道。


    一旁的小辈发现了师傅师爷们表情变化,也十分惊讶,刚刚明明一副不屑的样子,几句歌词出来竟然微微坐直了身体,明显在仔细听。


    一位弟子不解,捅了捅身旁的师姐,“师姐,不就是一首流行歌曲么,师傅怎么了?”


    师姐笑道:“你入行不久,不懂也正常,我给你解释解释,厉害的不是唱法,而是歌词,歌词看似简单,每一句都是有出处的,这个苏白不简单…”


    师姐不厌其烦的给小师弟讲解。


    “戏一折就是我们行内所说的折子戏,就是只演最精彩的一小段,本来单拎出来没什么,但是苏白唱的是戏子火烧戏楼的故事,这段折子戏代表的就是戏子人生最后一段戏。”


    “水袖说的是京剧程派特有的“沉袖”技法,程燕秋老师的水袖功十八式你知道吧?袖子慢慢抬起,又沉重落下,表达内心的痛苦……”


    师姐的话将小师弟给惊呆了。


    简单七个字有这么多讲究?!他还以为就是堆砌点跟戏曲有关的词汇,让歌曲看起来跟戏曲扯上关系呢!


    没想到这么牛啊!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