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气氛挺好的,可林富生的老婆徐英得知余紫嫣一家有事情要请他们帮忙,立刻摆出了高傲的样子,每道菜都要挑刺。
比如炒青菜油放多了,买肉没买肥肉而是选了三线肉,甚至她家院子里的葡萄架也要说两句。
林富生一脸尴尬,好几次让她别说了,徐英都不理睬。
这时,三娃歪着脑袋看着徐英:“大妈,你刚刚吃了十几块肉了吧?比我、瑶瑶和小福哥加起来都多!这叫什么来着?”
三娃眨巴着眼睛,一脸单纯。
瑶瑶急忙捂住三娃的嘴,大声说道:“哥哥,这种话可不能当面讲的。”
大家都沉默了。
徐英顿时觉得丢脸,又生气又难为情,就在林富生的大腿上狠狠掐了一下,然后低着头猛吃,再不开口了。
关于李福苗迁移户口的事情,李胜利和林富生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现在大家都靠工分换粮食,干多少活拿多少粮。
而且他们大队最近事情繁多,人手不足,多一个人帮忙是好事,更何况听说李福苗干活像壮劳力一样能干,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赶人走。
金桂大队那边也答应接收了,谁料在沟子大队办理迁出手续的时候出了问题。
牛家又来捣乱了!
牛壮一家简直不要脸到极点了。
李福苗正在沟子大队部计算工分,准备把一年的工分换成粮食。
只要她在家里,都会去干活,每次都能得到十个工分。
算下来大半年的工分,母女俩节省点的话,可以撑到来年春天。
就在此时,黄老太带着牛家人闯进办公室,骂李福苗忘恩负义,不让她带走一点粮食。
李福苗现在对牛壮毫无感情,怎么可能便宜他。但她不擅长吵架,转身去找沟子大队的书记,问这件事怎么解决。
牛壮一家总是惹事,还惹恼了公安和妇革会,影响了书记今年的考评结果。
书记能给牛壮好脸色才怪:“连前妻的工分都惦记,牛壮,你也就这点出息!”
虽然嘴上不断调侃牛壮,但想到离婚前大半年在牛家吃喝还负责看家,李福苗还是被扣掉了三分之一的工钱。
能留下三分之二的工钱,李福苗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
只要能赶紧跟牛家撇清关系,损失些钱也不是大事。
李福苗用工资换了粮食,请高明田帮忙装上拖拉机,“轰隆隆”地运回了家。
户口办妥之后,李福苗就开始张罗起新家的事。
她现在住的地方,就在余紫嫣家旁边,原来是分给余霜儿母女住的两间屋。
其实这房子和余霜儿母女没什么关系,当初是看在余振霖有个双胞胎妹妹的份上,才借给她们住的。
如今母女俩都有了工作,户口也迁到了城里。
那两间分开的小屋,当然又归了余家。
之前余紫嫣就想把隔墙拆了,恢复原状。
但一直没空,这事也就耽搁了。
现在李福苗没地方住,这两间房刚好能用。
李福苗说什么也不愿白住余紫嫣的房子,余紫嫣便象征性地收她每年五块钱租金。
李福苗身子太虚弱,得好好休养,不能干重活。
所以她每天早起背着背篓上山割草,拿去换钱。
钱老太提出借给李福苗几只长毛兔,养几个月就有收益。
李福苗一口回绝:“我已经欠你们不少钱了,上次买种兔的钱,还有我的医药费,不能再拿你们的钱了。”
这些账,李福苗都记在小本子上,打算一点一点还清。
上次李福苗回牛家时,余紫嫣送了几只长毛兔给她,她满心期待靠养兔改善生活,结果兔子刚带回家第二天,牛家人就在她下地干活时,把几只小兔宰了吃掉了。
李福苗干完活回来喂兔子,只看到空兔笼和挂在竹竿上的兔皮。
李福苗身体不好还这么拼命,余紫嫣看不过去了,就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余老二上了高中,每天跑学校照顾兔子太累,余紫嫣就让李福苗帮忙养兔子。
李福苗觉得侄女帮自己太多,不愿再占便宜,两人商量后决定每十只兔子加一块钱工钱。
现在有了专门养兔的人,余紫嫣打算把养兔数量扩大到一百只。
到时,她每年能赚六百左右,扣除给李福苗的一百二工资,家里还能剩下四百多。
七十年代的农村,年收入四百多可算挺富裕的。
决定扩大养兔规模后,余紫嫣就让人把旧猪圈改成兔舍。
忙了三天,兔舍就弄好了。
余紫嫣家里有二十只成年兔,六只小兔。李福苗干活麻利得很,适应了两天就能完全接手。
在李胜利和林富生的管理下,食品厂和大队的工作井井有条。
这下,余紫嫣反而清闲下来了。
她不去地里干活,食品厂停产后,就经常往蚕室那边溜达。
秋天到了,养蚕的事情渐渐收尾,蚕室也安静了不少。杜之秋却没闲着,现在她开始孵小鸡了。
大队决定养鸡,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母鸡来孵蛋,倒是余紫嫣出了个主意,让杜之秋试试人工孵小鸡。杜之秋没多想就同意了。这段时间闲得慌,要是没有收入,她和弟弟的日子可就难过了,所以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既然她能养蚕,孵小鸡应该也不难吧。她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很快就成功了。
余紫嫣到蚕室看到杜之秋熬了好几个通宵,抱着刚孵出来的小鸡得意地跑过来给她看,像炫耀宝贝一样:“紫嫣,看看,这是我孵出来的!”余紫嫣忍住笑说:“对,是你孵出来的!”杜之秋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脸一下子红了,跺跺脚,抱着小鸡回去了。
余紫嫣的日子过得挺自在,每天到大队部签个到,在食品厂打卡,基本上没什么事。大家对她的“咸鱼”状态也挺包容。有人要是说她不好,立刻就有别人反驳:“人家忙着加班的时候你怎么不说?你要是能造出收稻机或者玉米脱粒机试试!”
余紫嫣在大队混了半个多月的闲日子,直到中秋节快到时结束了。市玻璃厂的采购主任打电话问他们有没有中秋礼品盒。余紫嫣有点犹豫,但李胜利和林富生特别积极,直接答应了。
挂了电话后,李胜利搓着手笑嘻嘻地说:“咱们端午赚了不少钱,要是这次中秋再赚一笔,大家过年肯定更舒坦!”其他人也满怀期待地看着余紫嫣。余紫嫣本来想拒绝,但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中秋节当然要有月饼,还有他们的特色鱼丸,只是可惜没有桑葚果酱了。
答应做礼品盒后,余紫嫣和柳叶就在厂里研究月饼口味,李胜利出去找订单。他跑了三天回来,就带回了十五万个礼盒的订单。余紫嫣看着桌上一排排的订单,整个人都傻眼了。这么多订单,他们真的能完成吗?
这些订单来自市里几家大企业,还有一些省城的厂家。客户种类很杂,既有几百上千员工的大公司,也有只有几十人的小团队。不管对方大小,只要有人想买他们的产品,李胜利都会答应,从不挑挑拣拣。
李胜利好像一点都没注意到余紫嫣的尴尬,他乐得嘴巴都要咧到耳朵边了,满面喜色怎么也藏不住:“小余厂长你别着急,这些订单只是目前的而已。我出门的时候又联系了几家厂子,明天一大早我就去市里,肯定能带回更多订单。”
竟然还能接到更多!
余紫嫣的笑容有点挂不住了。
不过她心里清楚,这是食品厂在省内扩展市场的绝佳机会。
余紫嫣点点头说:“订单你就放心接,生产的事交给我!”
得让消费者知道,金桂食品厂的产品,不只是值这个价,而是超值!
余紫嫣一边跟柳叶研究口味,一边找木匠定制了一批月饼模具,顺便设计了个中秋礼盒包装。
他们准备了三种口味:五仁、豆沙、火腿。
礼盒里除了月饼,还有鱼丸和香酥鱼块,统一定价两块钱。
一时间金桂大队忙得不可开交,既要顾着田里的农活,又要忙着食品厂的事。
人手不够。
商量后,他们决定把中秋礼盒的竹编箱子外包给邻近几个大队。
全队的人连轴转忙了半个多月,总算按时完成了18000件货的订单。
没错,李胜利后来又揽下了3000个订单。
这要是放在端午节,那是他们做梦也不敢想的数字。
36000块钱,都是用十元大钞捆好的,李胜利装钱的时候手都在发抖。
林富生比他还激动,眼眶都红了。
回家路上,他们生怕有人盯梢抢钱,格外小心翼翼,直到把钱安全存到县里的信用社,才舒了口气。
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看见一麻袋钱,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快步跑进后面办公室,请社长亲自过来处理。
当时县里的人一年收入普遍两三百块,就算按中等收入三百块算,这也得干上百几十年。
要换到2022年,十万年薪的话,这36000块相当于现在的千万级别,放在银行就是VIP客户,会有专人服务。
更何况在这个物资分配的时代,个人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这36000块自然分量十足。
没多久,社长就笑呵呵地出来了。
李胜利看着社长笑得像弥勒佛一样,回想起当初刚建食品厂时,他拿着林焘的批条来取钱,那时候社长对他可没什么好脸色。
才半年时间,两人地位就变了。
不过李胜利也不是小心眼的人,他觉得只要不触碰他的底线,其他都可以谈。
社长对李胜利特别热情,带他们进了接待室,还让助手专门泡了茶。
李胜利尝了一口苦丁茶,觉得这味道比不上余紫嫣泡的薄荷刺梨茶,那茶清新甘甜,让人喝过还想喝。
钱已经备好了,李胜利和林富生回到大队,拿起大喇叭吆喝起来,叫那些临时工快过来领工资。
这次要的人手不少,大队里几乎每家都有人在外面打工。
一天一块钱,干个十天半月,就能赚十几二十块。
领到钱的人都咧开嘴笑,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打算给家里添件新衣服,有的想让自家孩子多读几年书,还有的盘算着拿这笔钱给儿子攒娶媳妇的钱。
队里的知青也来帮忙,为了公平,他们轮流值日,每人每天能赚五六块,大家商量着是去公社吃顿好的,还是买些文具书本。
总之,大家都很高兴。
轮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眼巴巴地看着会计大姐,小声问:“我的钱得用来交学费,能不能先把钱放大队,我需要用的时候再来拿?”
会计大姐认识这个小姑娘,也清楚她家的情况。妈妈没了,后妈又生了个弟弟。
会计大姐明白,这笔钱要是给了她,肯定保不住。但她也不能擅自决定,就去找李胜利商量。
李胜利一听,摸了摸小姑娘的头,说:“行,我让会计给你专门记账,你要是想拿钱就来找我。”
小姑娘一听,脸上立刻露出笑容,向李胜利和会计大姐鞠了一躬,蹦蹦跳跳地走了。
太好了,她又能上学了!
这十块钱足够她初中两年的学费了!
她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争取两年后考上中专。中专毕业后能分配工作,她就能当工人了!
小姑娘越想越开心,嘴角不自觉地翘了起来。
但一想到考上中专后的学费和生活费,她的嘴角又耷拉下来。
不过,她转念一想,明年和后年还有端午和中秋,到时候肯定还会招临时工,如果她每次都能来,读完中专也不是不可能!
这么一想,她的嘴角又扬了起来,眼睛里闪着期待和希望。
李胜利看着小姑娘的背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小姑娘的后妈很厉害,她不仅要照顾家务和弟弟,还要下地干活挣工分。
即便如此辛苦,她也没忘记学习。
虽然只能偶尔去学校,但她的成绩一直不错。
按照这样的趋势,两年后她或许能成为大队的第二个中专生。
这么爱学习的孩子,绝不能耽误了。
李胜利暗自下定决心,以后再有机会让大家兼职赚钱,一定会优先考虑她。
只要她能考上中专,大队或食品厂就会资助她。
如果大队部的人不同意,他就自己掏腰包!
小姑娘根本不知道,在她为学费和生活费烦恼的时候,早有人悄悄为她设计好了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