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王府!
朱高烁看着视频里朱祁镇的扮演者,感到莫名的熟悉。
此时他也是明白,这天幕里的人就是他前世所在时代的。
只是
这天幕里讲的内容跟历史差距很大。
完全不符合。
这时候的也先才刚刚一统草原各部,怎么能有能力出兵大明。
显然由于某种原因,蝴蝶效应产生了。
“殿下,有件事,老奴想跟禀报!”
就在朱高烁思考的时候,旁边帮他扇扇子的陈伯忽然开口道。
看着陈伯犹犹豫豫,欲言又止的模样,朱高烁顿时无语了,但还是安慰道:
“陈伯,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吧,别紧张!”
【“朱祁镇不顾三杨的阻止,执意要率领京师的二十万大军亲征,同时携带了无数跟随朱棣时期就浴血奋战过来的将领。”
“不仅如此,朱祁镇其实还耍了小聪明,带了二十多万兵马,对外却宣称五十万大军。”】
朱棣倒是觉得没什么。
经过大孙子朱瞻基跟老四的内战,大明的军力本来就被消耗。
他认为朱祁镇很聪明。
因为这就是他用的手段。
那些草原人看似骁勇善战,但其实很胆小。
北伐的时候朱棣也是经常会对外夸大兵力。
这样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听闻几十万大军压境,那些小部落根本就没有勇气一战,直接就投降了。
这一招朱棣屡试不爽。
没想到重孙子也是这一招。
朱棣很放心,虽然只有二十多万,但瓦剌的军队也并不多,何况瓦剌还要抵御鞑靼随时的进攻,重孙子这一战必胜。
没有输的理由。
这一战很重要。
朱棣很明白,自己的重孙朱祁镇作为年轻的皇帝,如果能御驾亲征胜利,必然能取得天下百姓的信任。
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内阁三扬作为辅政大臣,朱祁镇就是大明真正的皇帝。
想到这里,朱棣眼中满是欣慰,仿佛看见了大明盛世到来的场景。
【“朱祁镇率领二十万大军,以及大批的文武官员,从京师出发直奔大同,目的就是要跟瓦剌部决战,由于准备不充分,粮草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当时是阴雨天,行军异常困难,因此文武官员其实是一直劝诫明英宗,赶紧回去了。”
“这样的言论让太监王振气愤,直接出重手惩治劝谏的官员!”】
听到这两句话,朱棣眉头紧锁。
没想到,这个叫王振的小太监还活着。
不仅跟重孙一起出征,而且话语权如此之重。
甚至可以替皇帝惩治。
区区宦官有这样的权利,显然是让王朝有了崩塌迹象。
不过,朱棣也认为王振的想法没错,这时候不应该撤退,这一仗必须要打。
【“王振这个小太监确实非常的不简单,由于跟朱祁镇从小玩到大的缘故,他深受器重,可谓权势滔天。”
“这次瓦剌跟大明之战去,其实也是王振促成的。”
“瓦剌早就在也先的带领下一统蒙古草原,实力日益强大,原本瓦剌跟大明一直因为朝贡贸易的原因,可以和平相处。”
“而蒙古主要的朝贡商品其实就是马,但王振突然下令削减马价,也是彻底惹怒了也先,直接派出四路大军对明朝全面进攻!”】
听到这里,朱棣也是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
这王振已经不像太监,反而他才是真正的皇帝。
重孙到底在干什么?
这位跟草原各部斗了一辈子的永乐大帝,此刻内心是前所未有的紧张。
之前他认为必胜的原因,其实是草原各部没有统一。
没想到,这个也先居然统一了草原。
朱棣深知统一的益处。
此时瓦剌军队的战力,显然已经不弱于明军。
【“此时大明的边防已经被也先完全攻下,战场上充斥着明军数万将士的尸体,但朱祁镇还想着继续进攻,结果被王振拦住,王振决定班师回朝!”】
“幸亏没有继续追击!”
朱棣长舒一口气,冷汗直流。
他很清楚,这种情况下大明的士兵已经畏惧了,根本就不可能赢。
而且这个也先可以统一草原,显然不是泛泛之辈。
重孙现在根本就不是对手。
班师回朝是正确的。
只是
朱棣眉头紧锁,对王振非常不满。
“什么都听这个王振的,难不成这个太监才是皇帝吗?”
【朱祁镇想要班师回朝,但也先可不会轻易放过,亲率大军一路追杀而来。
原本也先大军是追不上的,可由于路过王振的家乡的时候,王振害怕会踩踏自己家乡的庄稼的麦子,因此要求大军原路返回,最终耽误了很多时间。】
“愚蠢的东西,重用这个宦官,难道不知道后果吗?”
朱棣再也忍不住骂道,愤怒的他疯狂扔着眼前能看见的所有东西。
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气得急火攻心。
他算是看出来,这叫朱祁镇的重孙就是无能之辈。
完全不像他们老朱家的孩子。
居然能让一个太监发号施令。
现在是什么时候,敌人的大军紧追不舍,这种时候,居然因为害怕踩到麦子,原路返回。
这到底是多么逆天的命令。
王振当真不是故意的吗?哪怕是没有脑子的人,也不会下这样的命令吧!
朱棣握紧拳头,此时的他恨不得提刀出去,将这皇宫之中的太监全部杀光,才能解心头之恨。
“朕,老大、大孙子,给这个小兔崽子留这么多能臣不用,偏偏对一个太监如此信任!”
重用宦官自古就是大忌。
朱棣仿佛已经看见了大明朝的国运被啃食殆尽。
完蛋了。
彻底完蛋。
原路返回耽误的这些事情,也先的部队肯定会追上来了。
朱棣耳边仿佛响起了这二十多万大明子弟兵,临死前愤怒的咆哮声。
似乎是在怪他这个永乐大帝。
天要亡我大明吗?
不对。
大明还有希望!
朱棣深邃的眸子迸发精光。
“还有老四,老四可以救大明!”
朱棣忽然想到了自己的老四,祁王朱高烁。
天幕承认的千古一帝,拯救大明的明中祖。
此时的祁王府。
陈伯一脸紧张的看向朱高烁,“殿下,老奴昨日捡了个男婴,取名王振!”
朱高烁???
这么巧?
看着陈伯一脸认真的模样,朱高烁不耐烦的摆摆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就算他真的是这个王振,你现在给他换个名字,他不就不是了,不用担心了。”
在朱高烁看来,不过就是个婴儿。
根本无关紧要。
是不是王振也无所谓。
丝毫没有注意到陈伯发亮的眼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