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3章 让陕地生态休养生息

作者:蜀中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把杨嗣昌一并叫来!”


    “遵旨!”


    “陛下......”


    天子心情不佳,李若链走后范景文小声说道。


    他清楚只要是利国利民之事,天子都听得进去。


    大年三十,也不想皇帝太过低沉,他得开导一二。


    “陛下,大明剿贼可以十省联动,民生之事同样行得通,可让孙传庭与洪承畴立即招募愿离开家乡之民,由军队送出陕西。


    到河南后交给卢象升接管,转道湖广入水路进松江,江南都督府船只两百余艘。


    若运力不够可征调长江沿线船只辅助,将移民暂行安置于松江陆续出海。”


    缓了缓又道:


    “台湾之地幅员辽阔,放一百万人都轻而易举,只是看似容易,运作起来牵一发动全身!


    四川一地其实最合适,只是入冬翻越秦岭甚是艰难,两种选择都难做,臣......”


    崇祯没有开口,这些方略他方才也想过。


    台湾需要人,但路途遥远,陕西人湖泊都难得见上一个,何况汪洋大海。


    四川离得近,秦岭却又是最大障碍。


    “臣拜见陛下!”


    老温第一个来,这儿是海关司衙门后院,可是他的地盘。


    “平身!”


    “谢陛下!”


    “不知陛下召臣来,有何吩咐?”


    “你自己看吧!”


    指了指桌案上的奏本,温体仁恭恭敬敬翻阅起来。


    看着看着温体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忐忑不安。


    他当首辅那会儿这类奏本见得多,天子从来都非常重视。


    只不过很多时候心有余力不足,拆东墙补西墙,有时连东墙都没法拆。


    现在不一样了,朝廷虽谈不上盆满钵满,不过救这点灾没有问题,已经具备能力应对。


    见温体仁想说话,崇祯问道:


    “爱卿觉得如何呢?”


    “陛下,臣以为孙传庭所言极是,陕地灾害四起流贼又祸害如此之久。


    周边省份唯移入四川最佳,然秦岭这道南北分界线,灾民恐难以逾越!”


    “假如派军队开路护送呢?”


    “如此可降低损伤!”


    崇祯微微点头,与范景文对望一眼,二人心照不宣。


    老温到底当过首辅,也擅于揣摩他的心境,抛开以往的党争不提,眼界绝对不差。


    “走,去大厅,等文武来了再议一议。”


    “是。”


    老温何等精明,知道一番话已经说到了天子心坎上。


    “臣等拜见陛下!”


    “卿等免礼,赐坐!”


    “谢陛下!”


    一番君臣礼仪,崇祯直接让范景文通报情况。


    并表示准备采纳孙传庭谏言,只是事务繁杂,如何移,需要移到哪里,让大家各抒己见。


    几息功夫后,熊文灿开口:


    “陛下,事不宜迟,臣以为应立即向陕西下旨招募百姓,洪督宪与孙巡抚剿贼事务具体,朝廷应好生筹划此事!”


    “臣附议!”


    邹维琏出言附和。


    二人都想露露脸,只不过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


    熊文灿除了当年顺水推舟招安郑芝龙,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


    邹维琏属于守成,更无耀眼功劳。


    但凡二人稍微思路活跃点,即使处于郑芝龙淫威下,也不至于原市舶司每年仅收几千两税银。


    望了望郑芝龙、周遇吉几个武将,又看向姜曰广和杨嗣昌,崇祯问道:


    “不知姜爱卿、杨爱卿是何看法?”


    “陛下,臣以为派谁去是另外一回事,关键如何保证途中百姓用度,唯有移往四川最妥!”


    被天子点名,姜曰广说出了他最真实的想法。


    “陛下,河南山西等地最适合陕地移民,然二省灾害同样不轻,不可迁入。


    台湾看似最佳却相距甚远,四川物产丰富人口稀少,只是处于深冬恐难以平安到达!”


    杨嗣昌接着拱手道。


    崇祯心中表示认可,这件事情上范景文、温体仁、姜曰广和杨嗣昌都拥有了高度共识。


    四川确实乃不二选项,现如今排查黄册初步数据,预计四川有五百万人上下。


    想想四川一地在几百年后峰值时期达到一亿多人,足以说明物产丰富。


    如今虽生产力低下,但除了成都平原还有广袤的川中、川北、川南丘陵,开点荒养活千把万人肯定没有问题。


    “既然如此,那便定为迁往四川,冬季翻越秦岭必定存在伤亡,亦是不得已而为之!”


    “陛下英明!”


    一众文武拱手作揖。


    “陛下,范学士先前说陕地受灾九成,重灾区过半,臣斗胆,敢问陛下迁移多少人口为宜?”


    杨嗣昌随即提问,显然对这事很上心。


    当初他老爹当过三边总督,对陕西自然了解得更多。


    崇祯没有开口,这个问题还真得细细思量。


    陕西灾荒肆虐,流寇破坏多年,很多大小河流发生改道或是出现淤堵断流。


    八百里秦川早已成为人间炼狱,生态环境极度恶劣,几百年后的华夏花费数十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将生态日渐恢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大明科技达不到几百年后地步,兴修水利也需要漫长的时间与财力。


    要移民那就多移一些,以时间换空间,让陕地生态得到喘息。


    想了想,答道:


    “朕以为多多益善,凡不适合百姓居住之地均可迁移,眼前要做的乃解燃眉之三十万百姓。


    之后可将时日拖长,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五年十年亦可,总之要让陕地休养生息!”


    “多谢陛下,臣已解惑!”


    环视一周,崇祯心中已有计较。


    “范学士!”


    “臣在!”


    “即刻传旨卢象升并洪承畴、孙传庭,组织灾民迁往四川,四川各府县做好迎接之准备!


    朕只有两个要求,其一,派军队沿路确保灾民基本吃食,谨防流贼裹挟,少给朕冻死饿死!


    其二,到四川后发放移民口粮,给种子农具鼓励开荒,官府全程指导种植南方作物!”


    “臣遵旨!”


    顿了顿,望了眼杨嗣昌。


    “杨嗣昌接旨!”


    杨嗣昌闻言,猛地心中大惊。


    他知道天要降大运了,赶忙俯身跪地。


    “钦封杨嗣昌为四川巡抚,同时兼任西南都督府都督佥事,协理秦良玉兵事!


    原巡抚王维章调回京师另用,此道旨意届时由杨爱卿一并带入四川!”


    “臣多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嗣昌差点感动得痛哭流涕,深深拜了几拜。


    自己蛰伏快五年了,陕西剿贼早都用不上他。


    如今去四川当巡抚,还能顺便为陕地百姓做点实事,也算了却老爹曾经的心愿,他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杨爱卿!”


    “臣在!”


    “朕就将蜀地交予爱卿,接受灾民仅乃其一,诸多琐事朕还要与你详加商谈,过完年后初三就出发吧!”


    “臣多谢陛下恩典,臣定不辱使命!”


    喜欢重生大明1635请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