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368 章 强军

作者:我的唐朝女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汴河是大周朝一条重要的水运命脉。


    它虽河面不过三十米宽,却承载着大周国商贸繁荣与漕运昌盛的重任。


    一艘艘商船、漕船密密麻麻地挤在河面上,船帆似林,桅杆交错。


    船夫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货物装卸时的嘈杂声。


    徐子建一袭青色长袍,身姿笔挺地伫立在船头。


    一旁的好友曹盖嘴里嘟囔着:“就这汴河的堵塞情况咱们何时才能进入黄河?


    公明贤弟不如让水军的兄弟们加快速度,这周边的漕船看到咱们是军船肯定会避让!”


    徐子建摇了摇头,指着河道上的漕船。


    “别胡闹说!


    这河道上的漕船都是为我大周朝运送粮食的,若是咱们不管不顾的往前冲,怕是不少漕船会被撞翻。


    到时候出了人命,朝堂上的谏院言官们怕是要参我们一本。


    到时候还没走出京畿路,就收到陛下送来的训斥诏书!


    又不是在战场上慢慢走便是!”


    这繁忙的汴河水道,水军船队的行船速度快不起来。


    他目光沉稳地望向远方,低沉有力地开口:“传令下去,船队小心前行,不可急躁,莫要将附近的漕船撞翻了!”


    身旁的传令兵立刻扯着嗓子,将命令迅速传达给后续船只。


    登州水军船队训练有素,收到徐子建的命令后,缓缓在汴河中挪动。


    船桨一下又一下划动河水,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却难以让船队加快速度。


    徐子建眉头不自觉微微皱起。


    可看着拥挤不堪的河道,他也只能无奈等待。


    就这样,船队沿着汴河缓慢前行,近两天后,才终于驶出汴河口,进入黄河。


    黄河河道宽数百米,全队的速度倒是提起来了。


    只不过,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黄河水势汹涌,浊浪滔天,船队在波涛中剧烈颠簸起伏,需要尽快寻找着合适的停靠。


    “徐大人,再往前10里河水流速变慢,想必会有适合停靠的河湾!”


    登州水军统领阮小二提醒道。


    终于,过了半个时辰,船队来到黄河河道一处平缓的河弯,徐子建果断下令:“此处安营扎寨!”


    随着命令下达,士兵们瞬间忙碌起来。


    大周的大型战船构造精巧,设有固定舱室。


    士兵舱内,水军士兵们分组轮换休息。


    一般用草席、毛毡等防潮铺垫物,作为御寒防潮的被褥。


    徐子建考虑到但众多禁军挤在船上,环境嘈杂喧闹,实在难以真正休息好。


    思索片刻后,他果断下令:“登州水军留在船上休息,命背嵬军下船扎营休息!”


    背嵬军作为大周朝嘉佑组建的禁军精锐部队,行动迅速且有序。


    收到命令,士兵们扛着营帐、武器,快速下船。


    一到岸边,便开始平整土地,搭建营帐。


    一时间,岸边尘土飞扬,士兵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不过一个时辰,简易的行军营地就搭建完成了。


    安营扎寨后,便是生火做饭。


    大周朝军队中有专职的“火头军”。


    他们身着粗布麻衣,头戴斗笠,在临时搭建的伙房里忙得热火朝天。


    他们熟练地淘米、洗菜,将大周禁军每月发放的定额口粮加工成菜粥、糜饼等便于批量制作的主食。


    副食则以腌菜、酱料为主,由后勤统一配给。


    说实话,这伙食,对于徐子建来说,只能说差强人意。


    他来到古代十几年了,虽说前面受到康王氏的虐待。


    不过总体来说并没有吃过什么苦!


    熟悉徐子建的人都知道这家伙贯会享受。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徐子建作为这支军队的首领文官,自己吃香喝辣的,自然也不会让手下的士兵们饿着。


    于是他特意对火头军门下令给手下的禁军们加餐。


    说是加餐,也不过是给他们加了一份海鱼干炖汤。


    这海鱼干说起来,也算是登州的特产。


    为了给这些手下的士兵补充蛋白质。


    徐子建特意让东海商行装了几船海鱼干作为路上的肉食储备。


    这几船海鱼干足足有30万斤,够吃上好一阵子了。


    …


    不多时,伙房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引得士兵们纷纷侧目。


    背嵬军开饭后,发现今天的晚饭格外丰盛。


    除了原本的面饼和大酱、腌菜外,居然多了一道鱼干炖汤。


    每一碗鱼干炖汤,你都有几两鱼肉。


    士兵们先是一愣,紧接着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


    “今天这是怎么了?火头军大发善心给咱们吃鱼汤?”


    一个新兵满脸疑惑,看向身旁的老兵。


    老兵老杨头身材魁梧,满脸沧桑,他拍了拍新兵的脑袋,笑着说:“火头军能做什么主?肯定是新来的文官老爷下的命令。”


    新兵挠了挠头,不解道:“这文官老爷有这么好心吗?”


    老杨头一脸不屑,哼了一声:“你懂个锤子。这文官老爷一看就知道不差钱。让你吃好了,自然是为了让咱们去了西疆给他卖命。”


    新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那这鱼汤,味道肯定不错吧?”


    老杨头笑骂道:“你小子,就知道吃。赶紧喝,喝完好好休息,接下来可有训练。这文官老爷的鱼汤可不是那么好喝的!他怕是要在路上练兵了。”


    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大口喝着鱼汤,吃着面饼,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在大周朝,普通禁军月俸禄不过一贯钱,想吃肉实在不容易。


    通常一个月能吃一两次肉就已经很不错了。


    哪怕是等级稍高一点的初级军官,都头、押官的伙食也不怎么样,每个月也只能勉强吃个一两斤肉。


    大部分时候,普通士兵吃的都是仓库里的陈米。


    要是遇到将领克扣,怕是连陈米都吃不饱。


    此时,营帐内,徐子建作为主官,正在享用小灶。


    桌上摆着炒羊肉、菘菜鲈鱼羹、清蒸海鱼干等佳肴。


    王韶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儒雅之气,他一边吃饭,一边不解地问:“徐大人,我刚刚路过伙房,发现今天咱们下面的士卒伙食多了一道鱼汤。这会不会与制不合?”


    苏轼一袭白衣,大大咧咧地夹起一块羊肉,说:“子淳兄,这你就多虑了!这徐公明家里富得很!给下面的士卒加道菜而已,不必如此大惊小怪!不就是几条鱼干吗?士卒们吃饱了才有力气和吐蕃蛮子以及西夏蛮子干仗!”


    曹盖身材魁梧,也点头道:“我们麾下的背嵬军虽然训练得还不错!不过我可打听过了。


    西夏的精锐士卒,每隔三四天就能吃到一顿肉。相比之下,咱们的大周禁军伙食就差太多了。


    一个月下来,不是菜粥就是面饼!就这伙食,怎么可能打得过天天吃肉的西夏蛮子!


    长此以往,大周的禁军还有什么战斗力?”


    徐子建放下手中的碗筷,神色严肃地看着几人,认真解释:“苏兄和曹兄说的,虽然有些偏颇,不过总体来说也是有道理的!


    咱们大周禁军在太祖时期,选的都是精锐,而且伙食不错,训练也跟得上,正是凭借这些精兵悍将,太祖太宗才能横扫各地藩镇,一统天下。”


    他微微停顿,目光坚定地继续说道:


    “如今百年都过去了,我朝禁军,因为各种原因,虽然数量众多,整体的战斗力反而下降了。


    这是为何?


    边军和禁军粮食不足,训练废弛。


    相比之下,西夏人虽然文治不行,但是凭借河西以及河套养出来的牛羊,肉食不缺,训练出来的士卒,比大周的禁军更加精锐。


    这也是庆历年间几场大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说到这儿,徐子建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为此,我特意向陛下请旨,从登州调拨了几船鱼干,为的就是让士兵们吃饱了,然后再恢复太祖时期的练兵之法,为我大周西疆打造一支强兵。


    不仅如此,到了秦凤路后,我还要增加榷场,和河湟的羌人以及吐蕃人购买牛羊,为士卒们补充肉食。


    咱们手上只有一万背嵬军,即便后面招募满员两万,比起河黄的吐蕃人和羌人来说,依旧是兵力处于劣势,更别提兵力拥有数10万的党项人。


    想要在西疆建功立业,咱们手上必须拥有一支能够以少胜多的精兵。”


    王韶听后,微微颔首,说:“徐大人深谋远虑,如此一来,士兵们的体力和战斗力定能提升。


    只是这增加榷场之事,还需从长计议。保安军和镇戎军的榷场因为西夏贼子的妄为而关闭了。


    想要在秦凤路重开榷场,怕是需要陛下和政事堂那边首肯。”


    徐子建自信的笑道:“出京之前我已经得到陛下的首肯可以在适当的时在秦风路设立榷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