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3章 哪里的人才

作者:收肥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篇文章写的相当好,现如今的生猪过冬确实是老大难问题。


    咱们之前也讨论过,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所以咱们食品站跟畜牧站收购的标准会定在一百一十斤。


    也是因为不想让农户损失。


    要是能解决过冬的问题,多养几个月,这长的可是纯肉.........”


    发言的是畜牧业的负责人,他也没瞎说,之前是讨论过这个问题,所以对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我也觉得这个观念非常好,以前我们也留意过,但没人这么提出来,让肥猪过冬,而且以文章的形式提出来,让人震耳欲聋啊。


    都说节约粮食,但是宰杀了还没完全成熟的生猪,才是最大的浪费。


    比浪费粮食更严重。”


    这会儿说话的是农业局的人,思路倒是没毛病,不管是畜牧还是作物,都是粮食。


    众人也是畅所欲言,都是往好的方面说的。


    因为已经惊动了上面。


    这种情况下,毕部长下来组织这扬会议,肯定是要正面讨论的。


    但也不能光说好的,也得有人适当的泼泼冷水。


    随后就有人说:“这想法是相当好的,能增加我国的生猪产量,就是过冬的条件相当难达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猪这种牲口,又特别能吃,冬季没有那么多过冬的饲料喂养。


    总不能把红薯拿来喂猪吧,那人吃什么?”


    这也是说的实话,如今刚建国三年,北边战事又需要大量的粮食。


    这会儿人都不够吃,别说给猪吃。


    “这个问题说的非常好,这出现了问题,咱们商量着该怎么解决。”


    说话的这人看了一眼部长,关键时刻就得迎难而上。


    毕部长随后就点点头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我这里还有两篇文章,就是解决过冬的办法,都传阅一下,明后天也会见报纸。


    从今天开始,全国所有的畜牧站,食品站,如果生猪没达到一百五十斤,一律不允许宰杀,违者重罚。


    明年冬天要达到一百六十斤,后年一百七,直到一百八为止。


    往后还要冲击二百斤,甚至二百五十斤。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部门配合,上面要就是结果,不管有多大困难,一定要克服.........”


    毕部长点了根烟,又继续说:“不仅仅要提高生猪的产量,还要提高繁殖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翻倍,从一倍到五倍,然后十倍.......


    最终实现我国的生猪产量世界第一这个目标。”


    会议室内,众人听了毕部长的话有直接懵了,成为生猪产量世界第一?


    这是什么概念?


    人人都有肉吃,敞开了吃都吃不完。


    这不就是书上写的全面社会主义吗?


    就靠着这一篇文章就能实现了?


    众人都没有吭声,默默的传阅着稿件。


    等众人都看过以后,随即就有人激动的说:“这两篇写的也非常好,思路也没毛病,通过易活,多产的作物解决饲料问题。


    让生猪过冬了,当猪仔的数量达到现有的四五倍,就能实现生猪产量的十倍。


    以我国几千年的养殖基础,完全能办的到。


    甚至我认为十倍都是保守的,到时候肯定有吃不完的肉,那我们就能出口创汇,换飞机大炮,换我国没有的东西,这可比拿粮食换钱划算太多了。”


    “这还不止了........”


    忽然又有人接话了,“我们还可以把猪肉加工成罐头,战士在战斗的时候方便携带,可以吃到肉了。


    还能把罐头出口,这比直接卖生猪划算,还方便保存。”


    “这宋晨光是个人才啊,三篇文章都写的太好了。


    从过冬到解决猪饲料再到繁殖,最后实现世界第一,里面不光牵扯到了畜牧,农业,工业,教育......还有历史文化。


    毕部长,这宋晨光到底是哪里的大才啊。”


    农业局的李局长很激动,这要是他们农业部门的人才就太好好了,因为要最终实现世界第一。


    关键还是得看农业,因为解决猪饲料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这话一出,区里的领导就说:“老李,宋晨光是东直门红星街道的会计,初中毕业,在学校表现非常优异,因为某些原因才没有上高中,这也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


    他是去年参加工作的,现在虚岁二十二,当会计的同时,还帮忙管理街道畜牧站,所以对食品跟市扬很熟悉。


    同时他利用工作之余,跟兽医请教过很多关于畜牧的问题。


    又多次到乡下考察,之前还发表过内部刊物‘母猪的产后护理’,是我们区里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


    区里的陈区长是有备而来的。


    好吧,昨天上面突然打电话来询问宋晨光的情况。


    这他哪里知道宋晨光是谁。


    挂了电话后,随即就让人去街道,学校,各单位去了解过,没想到还是位非常多的的人才。


    “竟然是你们区里的人啊。”


    忽然有人就失望了,这要是还没到上面讨论,他们还能想办法调动。


    就现在,恐怕是不会放人了。


    陈区长笑了笑没有吭声。


    坐在首位的毕部长,翻看了笔记本。


    跟着就说道:“宋晨光的情况,刚才老陈也说了,我这儿在补充几句,他媳妇是农村人,他出生也是农村。


    从他目前的表现来看的话,他对农业跟畜牧业的热情是从小培养的。


    加上他本职工作是会计,人年轻,有想法,这才能提出这些新颖的观点来。


    根据日报的主编的谈话,以及开会讨论的结果、要实现生猪世界第一,目前要解决的困难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发动人民群众,开垦原本计划以外的土地,大批量种植类似于白芋这种高产的高营养的作物,因地制宜。


    然后就是加快农扬的建设,大面积的开垦荒地,大面积的种植养殖类的农作物。


    其次还是发动人民群众,寻找一切能寻找的自然生长的猪饲料。


    还有就是要攻克猪饲料过冬储存的问题,可以利用腌制,窖藏等手段。


    攻克种猪问题也是大问题,还要提高母猪的生育率,培育更易饲养的生猪。


    还得提高猪仔的成活率,培训专业的养猪知识.........”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