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3章 废话有点多

作者:收肥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宋晨光说着,也不管几人啥表情,跟着就挤了进去。


    只要进了门,这不就好忽悠了么。


    “街道的会计?”


    屋内的几个编辑都有点懵。虽然说投稿不分身份。


    可这人是上门投稿,让报社指点养猪的文章。


    一时间,几人都不由的对视了一眼。


    这好像涉及到了他们的知识盲区了?


    还让他们怎么指点,是真不会养猪。


    还好,主编辑反应快,跟着就问:“同志,请问你之前写过文章吗?呃,不对,是发表过吗?”


    光写过没用,得发表,就怕眼前的精神小伙突然冒出一句在学校写过小作文之类的。


    没想到宋晨光却说:“”有,在内部刊物上发表过,我也带过来了。”


    宋晨光说着就把杂志从挎包里拿了出来。


    之前给他邮寄了三十本,总不能都拿来糊墙吧!


    随后就给递了过去。


    得伸长着胳膊,没办法,再往前走,就踩到躺在地上那哥们的草席上了。


    主编接过杂志,另外两位也凑了过来,大爷也是在后面看着。


    “母猪的产后护理?”


    看到刊物的封面几个大字后,三个编辑都不由的看了一眼宋晨光。


    一个街道会计,专门写猪,这专业不对口啊。


    可你写的新文章,为什么不接着发内部刊物去了?


    几人倒是没有多问,主编随后就打开杂志,一看,竟然还有照片,这就认真了起来。


    还别说,在不了解怎么养猪的情况下,居然也是能看懂的。


    “诶,这也写的真不错,没想到咱们养猪还有这么的知识,上面连猪仔的数量,体长,重量.......数据很详细。


    能当科普类的书,没准他还能推广到全国,专门出一本养猪杂志呢。”


    之前躺在地上的那位心思活络了起来,觉得相当有搞头。


    主编也跟着点点头,说:“同志,你写肥猪过冬,也是类似于这种科普?那可不适合在日报上发表,不是你的文章不好,是跟我们不对口。”


    “你误会了,我这篇文章是昨天新写的,不是科普类文章,是关乎到全国人民吃肉的大事,所以我才给送到咱们日报来了。”


    宋晨光说着就把稿件给递了过去,不等人观看,随即就吹嘘起来。


    得抓住机会啊。


    这也是当面交稿的好处,就是能吹嘘,口才有时候比文章还更重要。


    “我是街道会计,也兼顾着辖区的统计工作,对接过畜牧站,对咱们京城的生猪储备有过统计。


    我发现啊,也不是发现,就是工作中了解到,肥猪不好过冬。


    这就造成了秋冬的猪肉好买,到了春天,吃肉就难了。


    所以,我就想到了这是不对的。


    如果能让肥猪过冬,那人民群众,一年四季都不会为了肉食发愁。


    猪肉多了,还能出口创汇,或者换点........


    还有啊,我们现在农村交卡标准是一百一十斤出头,就符合标准。


    这也是迫不得已,因为生猪过不了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选择宰杀。


    这是大大的浪费啊。


    如果能多养几个月,生猪奔着二百斤去了,能多好几十斤肉,这还是一头猪的情况下。


    这要是在全国推广了,


    猪肉的产量能增加好几倍了。


    上面写的主要也是让猪过冬的各种好处..........”


    他说到这里就停了下来,因为他的话勾起几个编辑的期待感。


    几人愣了好一会儿才把文章给看完了,随即就有人说:“写的非常好啊,就是废话多了点。”


    “哎哟,这样啊,我也是第一次写报刊,分不清什么算废话。”


    宋晨光心想,内部刊物跟大报社根本就没法比,但要是不水点字数,还怎么多赚稿费啊。


    平时那些报纸还样全是水,就一个小朋友捡到一分钱上交了,愣是给水出几百字的心理活动。


    同样人捡钱,不到最后肯定也不给说重点。


    但不想想,那是在繁华的大街上。


    要是说要留着自己花,保准有人举报去。


    “没事,回头改改,问题不大。”


    这话一出,就变相说要用他的文章了。


    主编跟着就说:“你过来坐下,我们慢慢聊。”


    他认真起来了,这篇文章不说别的,就那句让猪肉殴打产量增加好几成,这就是超级大的事情,能直接上报了。


    “得嘞........”


    宋晨光说完就愣住,。


    倒是想过去坐着,可没地过去啊,总不能踩着人草席上吧!


    好在被那编辑发现了。


    赶忙起身把草席给卷了起来,这才让出了道。


    “嗨,昨晚上加班到快天亮了,干脆就在办公室补个觉,懒得回去。”


    编辑尴尬的解释了一句,他是工作到忘记回家睡觉,不是上班偷懒。


    “真是辛苦啊,我也是昨晚算账到半夜,起床了就过来了。”


    宋晨光扯了一句,大家都在忙活着为人民服务,不对,他是给算工资的。


    “诶,介绍一下,我叫谢国平,是报社的主编,这是小李,那是老刘,都是编辑。”


    谢国平跟着又说:“宋晨光同志,那个,呃,你写的这文章很有前瞻性跟针对性的建设,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还写的不够全面。


    文字表达的不够清晰。


    但这都不是事,我们编辑讨论后,如果决定发表,会有专门的编辑给你润色。


    要是你不放心,自己动手改也行。”


    “不用那么麻烦,我非常相信,你们是专业的,就帮我润笔就行。”


    宋晨光哪有这闲工夫,再说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这肯定没错。


    “那简单了。”


    谢国平还担心宋晨光有文人的傲骨,不愿意别人给润笔。


    “宋晨光,原则上发表是没问题的,可你这里就光提过冬的好处,没提困难的解决办法,这就不不妥了,你这里还有想法吧?”


    要是换成捡到钱,他就给人直接编个几百字的心理活动。


    可这是养猪啊。专业性太强了,跟他的文学不对口。


    他是文化人,爱吃猪肉没毛病,不会养猪也没毛病。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