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已经开始西斜,但依旧散发着炽热的光芒。
宋晨光一家三口终于回到了城里。
虽然路程只有二十多公里,但感觉却像是跨越了不同的城市一般。
好吧,毕竟现在的交通状况不太好,这段短短的路程,班车竟然需要走上两个钟头。
“京茹,你还记得这里吗?”
宋晨光一边牵着小丫头的手,如今七月的天气,也是比较热。
小京茹抬起头,看着周围熟悉的街道和建筑,用力地点了点头,“记得的。”
她当然记得东直门,那是她第一次进城时走过的地方。
当时,她和姐夫一起沿着这条路走回了家。
而第二次进城时,她在车站就一眼看到了姐夫。
这是她第三次进城,她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自己能够一辈子都待在这个城里。
一家人边走边聊,时间过得很快,没过多久,他们就回到了自家的院子里。
“哎哟,你们两口子可算回来啦!”
董大妈满脸笑容地打着招呼,“这就是小京茹吧,都长这么高啦!”
此时,董大妈正站在自家门口摘着菜,显然是要做晚饭了。
正值盛夏。
许多住户都不约而同地将炉子搬到了院子里。
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避免屋内弥漫着油烟味,还能防止炉火使屋内温度进一步升高。
当然,宋晨光家也不例外。
尽管他们家有里外屋,但还是把炉子挪到了屋外。
“董大娘好!”
秦京茹乖巧地打了个招呼。
她之前在院子里住过很长一段时间,院里的住户们对她印象都挺深刻的。
宋晨光紧接着说道:“这不,去了趟乡下,就想着带她到城里来再住上一段时间。也就只有现在有这个机会啦,等以后小京茹上学了,恐怕就没多少时间能过来咯。”
“是啊,小孩子嘛,就该多玩。”
紧接着,她兴致勃勃地分享起今天最新鲜的八卦:“今天下午,阎解成挨打啦!”
“啊?挨打?为啥挨打呀?他不是去饭店学厨了吗?”
宋晨光一脸狐疑,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惊讶到了。
“就是因为去学厨才闹的事儿呢!”
董大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中午在饭店吃得那叫一个美啊,结果呢,这小子居然没给家里打包饭盒.......”
“啊?这也太不懂事了吧!”宋晨光忍不住插嘴道,但想想,好像阎解成就没往家里打包过。
“可不是嘛!”
董大妈继续说道,“而且啊,他还吃了足足八两粮食呢,还有白面啥的,可把三大爷两口子给气坏了,这不,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
宋晨光这才明白过来。
他不禁感叹,自己才离开院子半天,这就出事了。
“得,我回头去问问。”
宋晨光想着,阎解成在店里吃美了,估计现在赶都赶不走咯。
既然如此,那就给他多加点担子,让他多干点活儿,趁着现在还能赚钱,就多赚点呗。
开张三年,得够往后二十年才成。
没有多聊,跟着一家子人回到了家里。
一进门,秦淮茹就开始忙活起来。
她先将小京茹的衣物整理好,放到了柜子里面。
然后把他的毕业证放进箱子里,并用锁头锁好。
毕竟这可是花了三十多块钱买回来的,可不能有半点闪失。
做完这些,秦淮茹才想起三婶儿给的土特产还没收拾呢。
她赶忙把那些东西从包里拿出来,挑挑拣拣,放到厨房里面。
好在三婶儿给送了一只鸡,这样一来,多少能弥补一下今天的花费,不至于亏得太多。
“京茹,京茹,帮我打开收音机!”
“好的,姐夫!”
小京茹应声跑过来,熟练地打开了收音机。
这台收音机是何大清送给他的,当时宋晨光还特意教了京茹怎么使用,没想到她现在还记得这么清楚。
“京茹,京茹,帮我倒杯水,要凉的哦!”
“好的,姐夫。”
小京茹欢快地答应着,不一会儿就从厨房端来了一杯凉水。
宋晨光躺在椅子上,跑了一整天,他确实有些累了,该歇歇了。
不过,这凉白开喝的不得劲,等会儿出去,得买瓶汽水来喝。
“淮茹,你空闲了,给京茹改两套衣服吧。”
“诶。”
秦淮茹点点头,没多说什么,妹妹这小身板也费不了多少布料。
“哥,那我去做饭吧?”
“别,晚上我们去饭店吃,今天畜牧站给我留了牛肉还有猪油,我昨天打了招呼,让易本稻给送到饭店去。”
宋晨光更喜欢吃牛肉,不过,这东西也不是每天都有的,得提前打好招呼。
“吃牛肉啊。”
秦淮茹也喜欢吃,不过没嫁给男人,那也只见过活牛,没吃过牛肉。
“是啊,就当庆祝你初中毕业。”
宋晨光抬手看了看时间,这都快五点了,走过去正好吃饭。
“哥,那好,呃,对了,就别叫爸妈跟二明了,让他们早点休息。”
秦淮茹还是有孝心的,想着爸妈每天都起早,怕休息不好。
宋晨光点点头,说:“那成,就不叫了,让大明打包点回去。”
“嗯,那让大明骑着自行车,再送一份到小黄庄。”
秦淮茹想了想,她们两口子虽然分了家,可公婆对她们挺好的,粮食涨价的时候,还给送了不少粮食,还都是细粮,根本吃不完。
“那就过去,雨水在那边。”
他想想,反正小舅子就在店里,帮着跑跑腿也挺好的。
“京茹,京茹!”
“我在的,姐夫!”
“走,我们下馆子去!”
“好的,姐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