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小学已经开学了。
正好方便顾言舟去学校找老师校长,询问还能不能办理入学,本来校长是不太愿意的,一听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是深大的大学生,态度转变得那叫一个快。
当即便答应下来。
只能说,大学生的身份,在这个时代的便利和好处真的让人想象不到。
办理入学需要的资料有些多,顾言舟跟校长约好明日办理入学的时间,便回了家将这消息告知祝明月和齐思佳,齐思佳十分感激祝明月小两口。
帮了她实在太多了。
齐思佳想了想,知道祝明月的性格脾气,如果她表现得太过客气,祝明月肯定不会高兴。
于是她说:“辛苦你们了,正好这里有厨房,我去附近买点菜下厨给你们露一手怎么样?”
“思佳,你还会煮饭啊?”程晓敏好奇地问。
齐思佳点点头:“之前在乡下就是我自己煮饭,只是回来之后爸妈还有哥嫂心疼我,觉得我在乡下受了太多苦,不愿意让我下厨。”
祝明月见齐思佳很有自信的模样,应道:“行,言舟,附近买菜的地方在哪里啊?你跟思佳说说。”
附近都被顾言舟逛了个遍,他记性好,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记得那叫一个清楚。
齐思佳带着林泽洋跟顾知礼还有程晓敏一块儿出去的,两个小家伙闲不住,到新地方总想着要出去逛逛,程晓敏也好奇周围的环境,干脆就一起去了。
祝明月忙着写稿没去。
顾言舟已经逛过了,媳妇儿不去,他也懒得去,在家里当起家庭主夫,照顾睁大眼睛咯咯咯不知道在笑什么的小闺女。
“到时候去上课,你带一天我带一天,咱俩换着带。”祝明月一边修改错别字,一边跟顾言舟讨论带孩子的分配。
顾言舟对着闺女黑葡萄似得黑亮大眼睛,笑了笑,轻声应下:“好,你现在是一家之主,都听你的。”
祝明月没想到顾言舟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握着笔写字的手一抖,字写歪了。
“……”
她抬眸没什么威慑力地瞪了顾言舟一眼,小声嘟囔一句油腔滑调,殷红的唇角却微微上扬,噙着两分笑意。
没多久,出门买菜的齐思佳和程晓敏就带着两个小家伙回来了,手里拎着新鲜的蔬菜和一小袋子米。
齐思佳开口道:“深城这天气又闷又潮,我煮点绿豆稀饭吃吧,深城这边的物价比江城高了好多,不过我发现他们这边只有粮油需要票,其他东西好像不需要给票了?”
“是吗?”祝明月装出很惊讶的模样。
旁边的程晓敏点点头附和:“对,我怀疑深城的物价高,就是因为很多东西不需要票,所以价格才那么高。”
祝明月表示有道理。
深城作为试点改革的城市,所有政策都走在最前面,再过不了多久票券就会取消,只留下粮油票,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粮油票也没了。
票券时代成为过去式。
简单聊了两句,齐思佳便带着饭菜进了厨房,厨房里放着简单的用具,只有煤炉,不过房东放了点蜂窝煤,能用个两天时间。
锅碗瓢盆是没有的,他们自己买了。
祝明月和齐思佳他们租住的房间就在隔壁,中间就是个小厨房隔开来的。
齐思佳在厨房忙活了一个小时,随后端着准备好的饭菜进了祝明月小两口的房间,摆在小桌上。
绿豆稀饭煮得很浓稠,她炒了盘回锅肉和青椒炒蛋,汤是蘑菇豆腐汤,味道很是鲜美。
几人围坐在小桌旁吃饭。
祝明月夹了块回锅肉,眼睛猛地一亮,冲齐思佳竖起大拇指夸赞道:“思佳,你厨艺原来这么厉害?深藏不露啊!早知道你炒菜这么好吃,当初认亲席就该让你掌勺。”
“也没有这么夸张了,祝叔叔做的饭菜也很好吃。”齐思佳眉眼弯弯笑了笑,“多吃点,这边天气热,吃不完饭菜也放不了多久。”
吃完饭,程晓敏抢先一步洗碗。
收拾好桌上的碗筷直接冲向小厨房,像是生怕谁把她的活儿干了似得。
第二天他们就带着顾知礼和林泽洋去学校办理手续,手续很简单,办理完直接就能去上课,他俩年纪偏小,只能去上一年级。
当然,也可以选择休息一天,明天再来上课。
祝明月询问儿子的意见:“团团,你跟洋洋是想等明天再来上学,还是今天就去上课呢?”
“嗯…今天可以吗妈妈?”顾知礼仰着小脸问。
祝明月对于这个回答丝毫不觉得意外,笑盈盈地回:“当然可以啦,洋洋呢?”
林泽洋也表示今天就上课。
于是校长带着他们去了一年级教室,这会儿正是上课的时间,教室里年轻老师在讲课。校长敲了敲房门,把老师叫了出来说有两个新的插班生,父母是旁边深大的大学生。
带着孩子一起来深城念大学。
年轻老师看了祝明月他们一眼,眼里满是羡慕和敬佩,又看了看顾知礼和林泽洋:“我会好好教他们的,那两位小同学,现在跟老师一起进教室上课,老师给你们安排座位。”
顾知礼和林泽洋跟在老师身后进了教室。
祝明月四人并没着急离开,而是站在窗户外看了会儿,见两个小家伙在老师的引导下做了个自我介绍,安排坐在一起,认真地听讲,似乎没有不适应的地方。
齐思佳看着林泽洋,眼底满是爱惜,小声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洋洋都到上小学的年纪了。”
祝明月赞同地点点头:“是啊……”
“好啦,我们回家吧,放学再来接他俩。”
祝明月又透过窗户看了眼坐姿端正乖巧的儿子,心想要是有相机就好了,把这些重要时刻记录下来,等以后孩子长大了,他们年纪大了,还能拿出来怀念。
这会儿的相机多少钱一台来着?
她应该买得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