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士兵失踪,对吐谷浑官场上下来说,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谁也不想再经历一遍八年前的恐怖,因此当得到消息后,上至慕容诺曷钵,下到一个巡街的衙役,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并向楚峰一行表示,一定全力配合他们找人。
甚至,当驻扎在城外的一万三千羽林卫,堂而皇之地在伏俟城内大肆活动时,吐谷浑方面都不敢说个‘不’字。
虽然其中近半数的羽林卫已经装作普通吐谷浑百姓,早早潜入进来,吐谷浑官方也只当看不见,捏着鼻子认了!
而楚峰一行人,就利用这个机会,调动羽林卫在伏俟城中大肆抓捕反唐派的大臣与贵族。
加之有弘化公主提供的人员名单,这次的抓捕行动进行得很顺利。
这天傍晚,薛仁贵、张青等人,带着麾下的将士,返回楚峰下榻的客栈,汇报情况:
“大帅,这两日共计抓捕反唐派七十三人,其中吐谷浑大臣十九人,吐谷浑贵族五十四人,但属下无能,不曾抓捕到反唐派核心人物!”
张青单膝跪在楚峰面前,请求惩处。
因为那天在抓到贵族并进行抄家后,他发现自己错过了反唐派的关键人物,而且对方就在自己第一次闯入的院子里。
可惜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这点,阴差阳错之下让对方跑了!
“张校尉辛苦,何况这不是你的错,无须自责。”
闻言,楚峰亲手将人搀扶起来,目光落在院子里跪着的七十三人身上时,忍不住问道:
“他们之中,与吐蕃勾结过甚的,有多少?”
“九名大臣,三十八名贵族。”
对这里面的情况,张青很熟悉,直接回答上来:
“这四十七人,早已将吐谷浑,乃至我大唐的重要情报,全部透露给吐谷浑,好在大帅您亲自带兵,将吐蕃大军拦在松州,否则……”
“否则剑南道早已落入吐蕃大军手中。”
“那就把他们斩了吧。”
点了点头,楚峰一言决定了这四十七人的生死,随后又询问起来:
“其他人呢?”
“圣域的二十六人,或是间接帮助吐蕃,或是刚刚参与进去,所犯的罪行并不重。”
“好,审问出他们与吐蕃勾结之事,按照我大唐律令加以惩处。”
“是!”
决定了这些人的命运后,楚峰挥挥手让人带下去,确定没什么其他的事情后便返回房间休息去了。
这次他在伏俟城大动干戈,必须影响到大部分人,最好让吐谷浑彻底对大唐归心,否则一切都是白费。
“太子殿下!”
就在此时,一名王宫侍卫找了过来,在楚峰面前恭敬传话:
“可汗请您移步一叙,不知太子殿下可有时间?”
“有,现在就过去看看吧。”
“请太子殿下移步!”
……
与此同时,长安城。
立政殿之中,李世民刚刚接到来自松州的战报,看过以后顿时面露不可置信的神色。
毕竟,以十万对十三万,大败吐蕃军队还有点可信,但战报上明明说的是,太子居然以数千人就几乎将整个吐蕃大军吞掉,自己却也只付出了数十上百人的伤亡。
而且在这些伤亡人员中,大部分人都是因为燧发枪炸膛、流矢,甚至不慎崴脚,才被划归到伤员之中。
因此,看完战报以后,李世民立刻狠狠摔了出去,阴晴不定地怒斥:
“荒唐!”
“堂堂一国太子,竟然如此好大喜功!”
“这是战争,他还以为在过家家呢?”
“还有,他这战报为何迟了三个月才送来?”
李世民越发怀疑了。
像这种双方投入二十多万兵力的大战,一般情况下必须八百里加急,派人一刻不停地送回来,李承乾倒好居然迟了整整三个月!
这三个月时间能做多少事情,发生多少变故,他一个太子不知道吗?
一旁,张阿难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会儿也不敢直接触怒圣上,只敢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回应: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曾在信中说,总共俘虏三万吐蕃士兵,并已提前安排好这些俘虏的去向。”
“太子殿下认为这场战争必胜,根本没有加急的必要,所以才让人随着押送俘虏的队伍一起回来。”
“哼!”
听到这话,李世民又不开心了。
这么大的事情,这家伙不八百里加急就算了,竟然还如此儿戏!
不过……
既然有三万吐蕃俘虏已经抵达长安附近,李世民认为在松州的大战就算有水分,应该也不是很大,心里的怒火到底平息了不少。
见状,张阿难小心请示:
“陛下,既然已经看过战报,那……”
“殿外候着的臣功们……”
“让他们进来吧!”
房玄龄、褚遂良、李靖以及尉迟恭等文武大臣,纷纷走了进来。
挥手示意众人平身后,李世民让张阿难将战报捡起来,送给这些大臣们观看,许久后靠在椅子上,微闭眼眸:
“诸位爱卿,你们虽分文物之列,但跟了朕这么多年,多少都通晓一些军事。”
“说说你们对太子这一战的看法吧。”
闻言,众人纷纷坐直了身子,并悄悄交换了一下眼神。
房玄龄是第一个看完战报的,这会儿思忖着开口:
“陛下,太子殿下这一战,看上去打得漂亮,但应当多有夸张。”
“虽然太子殿下在信中言明此战乃羽林卫操持红衣大炮、燧发枪之功,但他们面对的可是十三万吐蕃主力军,率领他们的还是吐蕃大将布里不识!”
“能将吐蕃大军拦在剑南道之外,已属不易,如何能歼灭近十万吐蕃大军?”
“是啊,陛下。”
话音刚落,李靖也开口了,对房玄龄的话很赞同:
“太子殿下奇思妙想,借山川地利围杀吐蕃大军,但就算是十三万头猪,也要杀几天几夜吧?”
“可这封战报上,所写战事格外简单,不像是吐蕃大军的正常水平。”
两人说完,其他大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基本想得一样。
而李世民听完这些话,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们一会儿,并未多言。
直到众人心头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他才笑道:
“这么说,诸位爱卿觉得朕的儿子,是在谎报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