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开工前的最后准备

作者:姜是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老周啊!”袁富民一大早就兴冲冲地走进了周龙啸的办公室。


    “老袁啊,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啊?”


    “你看看。”


    袁富民把一封电报递给了周龙啸。


    周龙啸接过了电报。


    “远东炼油厂刚才给我们发来电报,咱们委托他们试制的石墨乳,他们已经试制成功了。虽然灰粉含量超出标准了一些,但是可以使用。他们已经邮寄了样品,让我们先试用一下。如果没有问题,他们马上就开始量产。”


    “太好了!没想到这个材料他们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真是难为他们了。以后有机会要好好谢谢人家。”得知这个消息,周龙啸也非常兴奋。


    石墨乳是生产钨钼丝的关键材料,之前一直依靠从苏联和英国进口。


    “咱还没好好谢谢人家,人家已经来谢咱啦。”


    周龙啸一头雾水地看向袁富民。


    袁富民又拿出一封信,递给周龙啸。


    “远东炼油厂厂长的亲笔感谢信,感谢我们这阵子对他们的帮助。”


    周龙啸随即一笑,从袁富民手中接过了信。


    远东炼油厂没有专门生产石墨乳的厂房,是774厂向他们的上级单位沟通,给他们专门拨款建造的厂房。他们缺少设备,又是774厂联系的外贸部,从日本进口的胶体磨,另外还帮助他们采购了马达、球磨瓶,连厂房铺地用的水泥最后也是774厂帮他们买的。


    “本来就是我们先麻烦他们的,人家一听说需要帮忙,停下自己手里的活为我们试制材料,我们总不能当甩手掌柜。”


    “是啊。但是人家肯定也要表示表示嘛。”


    像这样的感谢信,774厂已经收到了十几封。


    周龙啸感叹地说道:“哎呀,这帮兄弟厂关键时候真是一点不含糊啊。咱厂目前需要的原材料已经解决不少了。”


    “现在还差多少?”


    “目前70%以上的原材料都已经可以从国内获得了。剩下的部分还不好说,但是应该还能解决一部分。我估计,除了极个别几种原材料,剩下的我们都能从国内获得了。”


    袁富民点了点头:“老周啊,这都是咱欠人家的人情,以后有了机会,咱得想办法还上。”


    “是啊,别人帮过咱们,总有一天,我们要想办法帮回去。”


    生产材料短缺的困境大体上被解决,电子管厂不用面临一开工就停产的窘境了。


    电子管厂的整个替代材料国产化的突破之路是一条极其曲折、困难,庞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举动。放眼整个中国工业史,也属于十分罕见。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它迅速地在国内建立起一条原材料的供应网,共包含了12个省、28个城市的68家单位,范围之广,已几乎涵盖半个中国。上到国家下到人民,无不给予了莫大的帮助。


    它不光创造性地为自己建立了一条原料供应链,而在整个寻求材料国产化的过程中又“逼迫”协作单位为了供货不得不进行技术革新,间接地提高了供货单位的技术能力。


    有些兄弟单位为了满足电子管厂的原料需求,不得不加班加点地试制材料。而当他们成功研制出了电子管厂需要的原料之后,由此获益地肯定不仅仅只是电子管厂。


    以镍材替代为例,复铝铁的诞生为冶金工业就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供货单位后来采用制造复铝铁的基本工艺试制出了代替铜材的轴瓦,就可以用在汽车或者拖拉机的轴上,这样就为自己扩大了市场销路,而且还不需要再依赖进口。


    其他单位也是如此,为了达到电子管厂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在原来的技术基础之上进行技术升级,这就使得他们在给电子管厂供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


    而这种群体性的技术升级确实在日后为我国的电子工业打下了基础。


    1956年七月份的时候,工厂的基建设施全部完工,经过多个部门及周龙啸的验收,全部合格。


    大部分设备已经调试完毕,生产材料方面相当一部分也都解决,进行试生产的车间也都进展顺利。


    开工前周龙啸只有一个大问题要解决了——员工。


    电子管厂的招工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启动了,目前已经招到了三千多人,部分职工已经搬入电子管厂的宿舍。


    周龙啸站在办公室的窗边,看着已经十分热闹的电子管厂,心情不由得澎湃起来。


    这艘巨轮马上就要出海了,他在心中想到。


    “老周啊。”


    突然的喊声打断了周龙啸的思绪,他回过头去,发现是陈杰站在他办公室的门口。


    “老陈啊,怎么了?”


    “这是最近一批报道的员工名单,我拿来给你看看。”


    “哦……正好,我刚想找人事科去要资料。”


    周龙啸接过资料,与陈杰一起坐在沙发上。


    周龙啸一页页地翻动着资料。


    当时支援电子管厂建设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从中央调来的,有从地方各单位征召的,还有军队转业的。但是这些从各地征调过来的都是技术人员,而一些技工,例如钳工和无线电工等大多从本地直接招募。


    这些人普遍比较年轻,有干劲,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支援国家建设也是一腔热血。但是同时也都缺乏在工厂工作的经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于现代化的电子管生产和管理一无所知。


    周龙啸很清楚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想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工厂员工的素质水平非常关键。


    周龙啸翻动着资料,神色不自觉地凝重了起来。


    陈杰看着周龙啸的神色,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周龙啸放下资料,说道:“老陈,咱厂初步的规划是四千多人的规模,但是我想咱厂一定不会止步在四千人规模。迟早有一天,她会成为一个万人大厂。从这些员工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陈杰不明白周龙啸的问题。


    周龙啸自问自答地说道:“我看到了一支队伍,一支年轻的队伍,一支充满热情和干劲的队伍,一支中国现代化电子管生产的主力军。他们在未来将成为我国在电子工业领域的排头兵,我国的电子工业要依靠他们,我们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责任帮助他们承担起这个历史任务。”


    说到这里,陈杰已经大致明白了周龙啸的意思。


    “你是想对这些职工来一场‘教育培训大会战’,帮助他们成长起来,是不是?”


    周龙啸点点头:“建设现代化的工厂,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知识。咱厂目前的员工有过工厂生产经验的恐怕只占到十分之一。必须帮助他们尽快建立工厂生产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安全生产的意识。咱厂的生产环节涉及一些易燃易爆气体,还有一些有毒有害材料,不能马虎啊。”


    “你说的有道理,工厂生产不同于我们之前在革命根据地搞得小作坊生产,必须得正规化起来。我觉得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尽快开始。”


    “这周的厂领导全体会议我就打算提这个事情了,后面的整个工作我看就放在这上面,开工前把员工的培训搞好,不光要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更要消除他们当中的一些错误思想,包括山头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等等,开工前就把这些东西消灭掉,不要让人把这些思想带进队伍里。”


    陈杰略微一沉吟:“还是你想的全面,难怪陆部长当时在一群人里就要指定你来当厂长。”


    周龙啸一笑:“那我们尽快启动这个事情。”


    “好。”


    于是在本周的厂领导全体会议上,周龙啸提出,后面的工作把对干部和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当做重点来抓。


    周龙啸随即下达了要求,所有的职工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试,特别是安全管理知识,只有考试合格之后才允许上岗。


    电子管厂有煤气、氧气、氢气等煤气站,如果操作不到位,引发爆炸是很有可能的。周龙啸严抓这一块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认识到自己经过考试才能上岗时,员工们对技能的学习便充分重视了起来。


    除此以外,工厂里还开办了初中班,高中班和夜大以及中技班。


    周龙啸要求每一位职工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要满足于当前,只上过小学的去念初中,上过初中的去念高中,上过高中的去念夜大。


    党委还开办了大众哲学课程和社会主义理论课程。


    那真是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员工们真的把学习看做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厂里随处可见自发组织的学习小组,食堂里,宿舍门口,席棚下,走廊里,支起一块小黑板就开始讲课,周边的人有马扎的就坐着听,没有的就站着听,站累了就蹲一会,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对知识的如饥似渴,谁也不甘人后。


    如果那时候你走进电子管厂,你会清晰地在厂里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和奋发向上的力量,那是一股什么也难不倒他们的力量,一股仿佛要冲破天地,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魄力。


    一天,周龙啸和秘书在食堂吃完饭,急匆匆地就往外走,市里紧急通知他去开个会。周龙啸当时兼任北华市电子管研究委员会的会长,每天都忙的脚不沾地。


    周龙啸正往外走,路过一群人正围在一个小黑板前听课,站在黑板前的那个人嘴里一边说一边不停地在黑板上书写。


    人群中一位看起来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看到了周龙啸走过去,急忙站了起来。


    他喊道:“周厂长。”


    周龙啸停下脚步,回头看过去。


    那个年轻人急忙跑到周龙啸跟前,又喊了一声:“周厂长。”


    周龙啸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年轻人,他并不认识对方。


    “你是?”


    那个年轻人咧嘴笑道:“我叫侯乐,您不认识我,但是我认识您。”


    周龙啸有些着急,问道:“哦,有什么事吗?”


    “前年厂子为了修铁路,在小洼村征地,但是有一家一直不同意,您还记得吗?”


    周龙啸当然记得。


    “我还记得,怎么了?”


    “我就是那家的孙子。”


    “哦!”周龙啸恍然大悟:“原来你是那位老伯的孙子啊。”


    侯乐嘿嘿笑道:“我现在来咱厂了,在第六车间当钳工。”


    “好好。”周龙啸笑道:“年轻人有干劲,要努力学习,多为国家做贡献。”


    “是是是。”侯乐连忙点头,接着说道:“其实是我爷嘱咐给我了一件事,他让我要是见到了您,务必给您道个歉。”


    一听原来是因为这件事,周龙啸连忙摆手笑道:“嗨,都过去了。再说老伯当时心里抵触也是情有可原,我也没放在心上。”


    这件事其实自打过去以后,周龙啸再也没有想起来过,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过。


    “不不不,我爷说了,那件事就是他不对,是他老糊涂了,看不懂国家的政策。国家建厂是为了老百姓好,我现在来了咱工厂,每个月的工资都有五十多块,比种地多多了。我爷说,是他没见识了,光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就没想想后世子孙。当初还非得逼您喝煤油,让我如果见到了您,一定跟您当面道歉。”


    周龙啸心中有些着急:“好好,你跟老伯说,我没怨过他,让他别往心里去。”


    侯乐似乎还想说些什么。


    但是不等他张口,周龙啸就跟秘书急匆匆地离开了。


    侯乐回到家之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


    侯乐他爷越听心里感觉越不对。


    “他这是不肯原谅我啊。”侯乐爷爷自言自语地说道。


    “啊?人家周厂长都说了不怨您了。”侯乐不解地说道。


    “不,你没明白啊,不等你话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这是嫌我没当面跟他道歉啊。”


    “您竟瞎嘀咕。”侯乐不以为然地说道


    “不行,我得当面去一趟。”侯乐他爷说着就拄着木棍站了起来。


    “哎呦,您都这样了,您去哪啊?”侯乐赶忙去扶。


    侯乐他爷去年得了一场重病,虽然是熬过来了,但是腿脚已经不利索,只能拄着拐勉强行走。


    “得去,我得亲自去一趟,当面说清楚。”


    “您快算了吧,不行我找个机会再好好跟周厂长说说,行不行?”


    侯乐他爷突然发了脾气:“你懂个屁,我这是为了你!”


    “为了我什么啊?”


    “你现在在他手底下,咱家跟他这个梁子你不解了,难保以后你不穿小鞋啊。”


    “您看您又瞎猜,我们周厂长不是那样的人,而且人家管着几千人的厂子,能跟我较真吗,人那是国家十级干部。”


    “得去,得去,明天我让你爸用车拉着我,亲自去一趟你们厂。”


    侯乐跟他爸怎么劝都没用,只好同意。


    第二天,侯乐他爸赶着驴车拉着侯乐他爷来到了电子管厂。


    两人来到厂门口就被保卫科拦了下来。


    当告知对方两人是来找周厂长的时候,保卫科告诉两人周厂长不在厂里,去市里开会了。


    其实这是真的,临近电子管厂开工,周龙啸已经越来越忙。


    但是侯乐他爷并不相信。


    于是侯乐他爷决定就在门口等着,他心想周龙啸迟早会出来,他一定要见他一面。


    两人从上午等到下午,还是没有见到周龙啸。


    保卫科看着两人有些纳闷。


    “大爷,你俩有什么事啊,周厂长回来我帮你转告,你俩别干等着了。”保卫科的人从屋子里探出头来朝侯乐他爷喊道。


    “啊,没事,没事,我等等就好。”侯乐他爷摆摆手说道。


    见老人坚持,保卫科也不再说什么。


    将近五点钟的时候,周龙啸终于回来了。


    当他坐在车里经过厂门口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停在厂门口的一辆驴车上坐着两个人。


    他认出了侯乐他爷。


    “停车。”周龙啸赶忙说道。


    汽车在厂门口停下,周龙啸从车上走下来。


    周龙啸笑着走了过去。


    一看到周龙啸,侯乐他爷赶忙让侯乐他爹扶他从车上下来。


    侯乐他爹扶着老人从车上费劲地下来。


    周龙啸一看,赶忙过去扶。


    “老伯,您这是怎么了?”


    “嗨,老了,不中用了。得了个病,就这样了。幸亏政府还愿意管我,没让我这把老骨头喂了野狗。”


    “没让大夫好好看看啊,我们厂有卫生所,我让他们给您看看。”


    老人连忙摆手:“不不,不能麻烦你啊。我这次来啊,是给你赔礼的。”


    周龙啸一愣,知道老人说的还是前年那件事,随即笑着说:“您看,我都快忘了,您怎么还记得呢。没事,我不怨您。”


    “是我不对啊,我没见识了,国家建厂是为了老百姓好,我当年还那么对你。”老人嘴里说话已经开始含糊了。


    周龙啸一边点头一边说道:“我没怨过您,再说都过去那么久了。您不用老惦记。”


    “你要是有什么气啊,你都撒在我身上,要不你打我两下也行。”


    老人已经完全不顾周龙啸在说什么了,只顾自己说自己的。


    周龙啸无奈地一笑:“您看您这话说的,我打您干什么呢,我们是给人民服务的,哪有动手打老百姓的道理?”


    “要是还不行啊,你把这牲口拿走。”


    老人已经越说越没谱了。


    “哎呦,我哪能拿您家的牲口啊。我们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您放心吧,我不怪您了,天都黑了,您快回去吧。”


    “你怨我啊也没事,是我不对。但是你别难为我孙子啊。”


    “嗨!”周龙啸无奈地看向一边,明白了老人的来意。


    “老伯,您放心,我不怪您,我也不难为您孙子。昨天我碰见侯乐那孩子之后,就跟他们车间主任了解了一下情况,说侯乐勤奋,认学,是个好苗子。我本来还想推荐他入党了。”


    “是吗,哎呀,你看看,我当初那么对你,你还……”老人说着说着就快哭了。


    周龙啸只好继续宽慰老人,让他放心。


    老人从自己出生开始,家里吃不饱饭到父母卖了自己的妹子,再到后来打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述说自己的不幸。


    周龙啸在门口跟老人耽搁了足有二十多分钟,老人彻底放心之后才离开。


    周龙啸又坐上了车,往厂里驶去。


    小吴开着车直接往食堂的方向走去,周龙啸晚上还没有吃饭,原计划是打算回厂之后先去吃口饭。


    周龙啸看了一眼手表:“小吴啊,直接去正门楼。”


    “您不去吃饭了吗?”


    “不去了,来不及。”


    周龙啸晚上在厂里还有一个会。


    会议一直持续到将近九点钟,周龙啸离厂的时候已经快要九点半了。


    周龙啸坐在车后座,突然问道:“小吴,你饿不饿?”


    小吴心领神会:“本来不饿,您这么一问,倒有点饿了。”


    “那正好,我们去吃点东西。”


    小吴通过后视镜看了看周龙啸:“那,还去那家吗?”


    “对。”


    两人来到一处路边的饺子摊,摊主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妇女。


    一看到周龙啸,那妇女热情地说道:“来啦,有十多天没看见了你。”


    周龙啸一笑:“工作忙啊。”


    “你们这些大领导,天天忙起来饭都不吃,那怎么行。今天还是老样子?”


    “对,在多给我一碗饺子汤,我有点渴。”


    很快,两盘煎饺和三碗饺子汤被端了上来。


    周龙啸已顾不得形象,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很快,一盘煎饺就被他消灭干净了。


    他又端起饺子汤“咕咚咕咚”灌下去。


    一盘煎饺和两碗饺子汤下肚,周龙啸感到心满意足。


    两人吃完饭后,小吴把周龙啸送回了家中。


    周龙啸到家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一天的工作算是结束了。


    回到家的时候,周龙啸看到自己屋的灯还亮着,知道尹桂芝还没有睡。


    听到开门的响动,尹桂芝也迎了出来。


    “又这么晚啊。”


    “问题一直没解决,会就开到了现在。”周龙啸略显疲惫地说道。


    尹桂芝有些心疼地看着周龙啸:“早知道这么累,你还不如踏实地待在农林局了。”


    “这叫什么话?国家愿意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况且,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机会,这是荣耀。”周龙啸一脸严肃地说道。


    “是是是,周大厂长。”尹桂芝用埋怨的眼神瞥了一眼周龙啸,帮他脱下了外套。


    “孩子睡了吗?”


    “早就睡了,你以为跟我一样等你到现在啊。”


    周龙啸听出这话里带着几分怨气。


    他转过头,笑呵呵地盯着尹桂芝。


    “盯着我看干嘛?”


    “嘿嘿,辛苦娘子了。”


    听到周龙啸叫自己娘子,尹桂芝突然想笑,但是故意憋着没笑出来。


    “娘子对我真好。”周龙啸又说了一句。


    “别贫嘴,赶紧洗脚睡觉。”


    周龙啸看尹桂芝还不笑,就捏着嗓子,用戏腔的声音继续说道:“就依——娘子——”


    尹桂芝彻底绷不住了,一边笑一边说道:“你能不能有点正型。”


    “嘿嘿。”


    “你赶紧换裤子,我去给你打热水洗脚。”


    “辛苦——娘子——”


    “小点声,别吵醒孩子!”


    “哦,好。”


    尹桂芝去厨房烧好了水,把开水和冷水倒进盆里,用手试了试水温,感觉不烫才端进了屋里。


    结果,尹桂芝端着洗脚盆走进屋的时候,周龙啸已经躺在孩子旁边睡着了。


    看着已经睡熟的周龙啸,尹桂芝不自觉叹了口气,心想:自己这个丈夫啊算是已经捐给国家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