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很准时的就过来了,小满等到这些年轻的小媳妇都上去之后,才一手抱着晓曦,一手踩着卡车后面车厢上一个专门踩着的地方,腰上一使劲,人就很利索的跳到了车厢里。
那个最年轻的小媳妇惊讶的说:“嫂子,没想到你身手这么利索。”
小满笑了笑,抱着晓曦找个空地方坐下,把背在背后的背篓放在前面。
苏荷花好奇的看着小满,家属院里面的这些家属,就没有不认识小满的,都知道小满嫂子是个很厉害的人,至于怎么厉害,后面来的这些军属只是听说过,她们并没有亲眼看到过,所以,只是看到小满长得很漂亮,小满嫂子生的女儿很漂亮。
晓曦坐车不想说话,靠在妈妈的怀里一言不发,小满自然是知道女儿的这个习惯,把女儿搂在怀里,小声的说:“曦曦,你要想睡觉,就闭上眼睛,等到了地方,妈妈叫你起来好不好?”
晓曦摇头:“妈妈,我不要,我要跟你一起坐车去城里。”
小满笑着说:“那行,那你就靠在妈妈的怀里,不想说话就不要说话,好不好?”
晓曦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嘴白生生的小糯米牙。
旁边有军属凑过来跟小满说话,小满说的时候很少,大部分时候就是听她们讲,小满只是嘴角噙着笑听而已。
苏荷花坐的位置距离小满比较远,她看着穿戴的很普通对小满,再看看穿着红色条绒棉袄,黑色裤子的晓曦,觉得这一对母女的颜色实在是好,听说小满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但是这两口子在家属院出了名的好看。
苏荷花打小就知道自己长的好看,也是因为好看,才嫁给了村里出来当兵的男人,现在男人出息了,能把她从泥潭一样的老家带着出来,苏荷花觉得她的人生已经很完美了。
来到家属院,看到小满跟陈粤生这两口子,她才发现,其实她的人生,距离别人的人生,差的非常的远,远到她就是一直跑着,都追不上别人的人生。
她就是长得好而已,小时候仅仅是靠着在村里私塾偷偷的跟着学的几个字,后来在村里的扫盲班认识了很多,这才能够自己给男人写信,也能看明白男人寄回去的信里写的是什么。
他们小两口,在村里一直都是别人羡慕的存在,但是现在,跟小满比起来,苏荷花就知道,真的是没法比,男人没法比,婆婆更是没法比,家属院谁不知道小满嫂子的婆婆宋老师,那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存在,家属院这么多孩子参加高考,正是因为有宋老师的帮助,才堪堪的迈过去那一道独木桥。
听说小满的婆婆是从京城来的,听说小满的婆婆,曾经是京都师范大学的学生,人家不仅仅是学识渊博,还温文尔雅,体贴儿媳妇,都说小满嫂子有福气,找了一个把她当成是亲闺女待的婆婆。
苏荷花越想,越觉得心里不平衡,都是女人,怎么人家就能找这么一个好的婆家呢?
小满自然是不知道,有人会因为她跟婆婆的关系好,因为她的男人长得好,脾气好,疼媳妇疼孩子,而心里不平衡,就算是知道,小满也不会在意,人的欲望,不管到了什么,都不会填平,只有自己适时地调整心态,给自己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心态平稳,不会钻牛角尖。
卡车停在位置上之后,小满抱着晓曦就跳了下来,刚才跟小满一路的那个家属对小满说:“嫂子,我们要去交绣的花,然后中午就在这个附近找个地方吃饭,你带着晓曦要去哪里啊?”
小满听到这些人都是过来交绣活的, 就说:“我带着晓曦去供销社转转看看,中午的话,就在恭喜社附近的国营饭店吃,你们吃过饭要没有地方去,就去国营饭店那边,跟人家说你们是家属院的家属,只要不耽误饭店的正常营业,你们可以里面坐着等一等。”
国营饭店距离这个停车点很近,走着过去的话也就是几十米远,有些时候,开车的司机甚至还要去国营饭店看看,是不是有嫂子在国营饭店等着。
几个家属谢过之后,就各自分开。
小满走了几步,回头看了看这一伙五六个年纪都不大的家属,心里盼着驻地那边赶紧把事情调查清楚,看着她们就这么直接去跟不知道什么势力的人打交道,小满是真的替她们担心。
晓曦来到县城,很兴奋,拉着小满的手,一个劲的说个不停,小满也不阻止,任由孩子叽叽喳喳的说,偶尔的还会来上一两句,给孩子一个回应,让孩子感觉,妈妈是在认真的听她说话。
供销社里面能买到的东西也有限,基本上在这里能买到的,在家属院那边的供销社也能买到。
看到刚到了奶糖,小满买了两斤,放到背篓里面之后,先剥了一块给晓曦塞进嘴里,晓曦开心的眼睛眯起来,嘴里一个劲的说谢谢妈妈。
在供销社里面逛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值得买的东西,小满又去了街上的书店。
这本来是一家个人经营的书店,地方不大,后来公私合营,原来的老板也成了书店的职员,不过有些时候,熟客还能从老板这里买到一些以前的书籍。
小满每次来城里,都回来书店逛逛,已经跟原来的老板很熟悉,而且这房子本来就是老板家的,前面一溜做了书店,后面还有一个后院,住着老板一家人。
看到小满抱着晓曦进门,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笑着迎上来:“宋同志,欢迎欢迎。”
小满把晓曦放在地上:“同志,最近有什么新书出版吗?”
老板摇头:“最近过来的新出版的书很少,不过我家前些时候整理杂物间,我找出来一箱子书,其中还有几本我原来从沪城带回来的书,你看看要不要。”
小满一听,非常的感兴趣,牵着晓曦的手就跟着老板去了后院。
后院地方不小,整理的很不错,原来应该是有花有草的,这会花草都没有了,开辟成了菜园子,墙角有一口水井,也不知道现在水井里面是不是还有水。
老板家里人没有从房间里出来,小满也没有问,只是跟着老板走到杂物间门口,等到老板从里面搬出来一个很陈旧的藤箱,这才凑过去。
老板找了一个竹扫帚,把藤箱上面的灰尘简单的清理一下,又用抹布擦了擦,这才对小满小声的说:“我听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在清理一些旧书籍,这些应该是我的兄长当初在沪城读大学的时候留下的东西,只可惜后来我的兄长去投了军,这一去就没有再回来,他留下的这些东西呀,我本来是不想处理的,我又怕因为这些东西,会给家里人找来祸患,宋同志,您要能用的上,您就带着走,我看上面还有很多我兄长做的笔记,我实在是不忍心把这些东西烧了。”
小满听了,心中一动,等到老板把藤箱打开,先是闻到一股纸张经过岁月沉淀留下的特有的霉味,然后就看到里面整整齐齐的摆着一些看起来非常陈旧的书本,笔记本。
满满一箱的书,笔记本,小满拿起一本,发现竟然是关于机械方面的,很惊讶。
老板就说:“我兄长考上大学选科的时候,正是实业救国的时候,他们一起去沪城的几个都选了机械系,只可惜后来都没有坚持到毕业,陆续的去读了军校,或者是直接就参军上了战场,唉,这些都是念想,宋同志,您要想要,就都带走吧。”
小满心里已经明白,这不是老板想要处理旧书,而是想要给这些东西找一个能护着的人。
小满就说:“同志,我也跟你说句实在话,这些东西,我可以带着走,但是你得跟我保证,永远都不要让除了您家人之外的人知道这些东西的去处,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以后,世道允许这些东西能够重见天日,我会让我的孩子给你们送回来,你看怎么样?”
老板没想到小满竟然会这样做,嘴唇翕动几下,没说话,转头又进了杂物间,从里面拿出一个蓝色粗布的包袱,在 藤箱上把包袱打开,小满就看到里面放着的竟然是几本线装书。
“这些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也不知道传了几代,其中有两本是一位先祖地方游记,我听我祖父讲起过这位祖父,说他是一位非常喜欢到处游历的人,每到一处,都会详细记下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天长日久的,竟然攒下这样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