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又环顾了一下,发现并没有肉类的身影,心中十分的疑惑,所以就直接问了出来。
“两位嫂子,我们两个是不是来晚了,所以肉都卖完了。”
王嫂子听苏宁这么说,笑着说:“咱们这个海岛啊,要吃肉可不容易,一个月能运进来两头猪,上半个月杀一头,下半个月杀一头,这上半个月的猪已经杀了,如果你想要买猪肉,那就等到16号来,不过一定要早点来,要不然不一定买得到。”
苏宁没有想到,一座海岛这么多人,这么多军属,一个月居然只提供两头猪,这连塞牙缝都不够啊。
都说生活在海岛上非常的辛苦,苏宁这才有那么一点感觉真实。
接下来又听两位嫂子说了一下海岛上的生活,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不仅仅是生活物资,有时候就连一些生活的必需品都很缺乏。
如果出去一趟,连带坐船和坐车的时间,就已经去了大半天,就这样还不一定每天有船,如果遇上大风天,他们就会被困在岛上根本出不去。
从供销社出来,苏宁若有所思,她想着既然已经来了这里,那么自己是否能为这个小岛做些什么?
怎样才能够改善这里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还是要先过好他们两个人的生活。
只有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才能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主次她还是能够分得清楚的,再说了,马上就要到六月份了,距离宣布高考恢复也就只有几个月了,她也要把自己的重心移到学习上去才行。
考大学这件事情,苏宁从来都没有放弃。
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她相信秦霄也会支持自己。
两个人拎着米面和粮油回到家里,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昨天安好的锅今天已经能用了,苏宁打算中午饭就在家吃。
天气有点热,再加上他们两个人忙碌了一个上午,苏宁也没有打算做特别复杂的,让秦霄帮忙揉面,然后给两个人一人做了一碗油泼面。
当辣椒面的味道被滚烫的热油激发出来,两个人不自觉地都吞咽了一下口水。
主要是苏宁拿出来的这个辣椒面实在是太香了,是她当时囤货的时候,去了当地一家百年老店,特意购买的辣椒面。
油泼面可以说是西北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面食,苏宁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就爱上了。
最关键的是做起来简单,好吃又方便。
她还往面条里面加了巧嫂子送的小青菜,又一人加了一大勺的牛肉酱,这碗油泼面简直是天花板。
秦霄尝了一口,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媳妇儿,这面条可真不错!”
“好吃吧?”
“好吃!”
两个人一边吃着面条,一边聊着天,感觉疲惫都消失了。
两个人不知道的是,这一股油泼辣子的味道,传到了巧嫂子他们家。
“媳妇儿,媳妇儿,你今天给我做油泼面了?”
田大壮刚刚从营地回来,还没有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油泼辣子的味道,这味道简直是太馋人了。
田大壮是正宗的陕北人,从小就爱这一口。
只可惜家里穷,逢年过节才能够吃上这么一回油泼面。
后来出来当兵,家乡的味道就很少有机会尝到了。
特别是带着媳妇来这海岛当兵,那天天都是鱼啊虾什么的,这让他这一个从小吃面是长大的西北汉子,天天欲哭无泪。
当然,吃油泼面的机会倒是比小的时候多上不少。
只可惜家里的孩子多,他媳妇儿舍不得做,有时候看他实在是辛苦才做上他们一回。
这味道,他还没有进门了就闻到了,不过今天他媳妇的手艺见涨啊,这面条的味道,比以往的时候香上不少。
巧嫂子正好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一盆水煮蛤蜊。
听到田大壮这么问,还以为他又馋这一口的呢!
“家里面有白面了,等过几天你津贴发了,我去买一点给你做。”
田大壮进门的脚一顿,心里面满是疑惑。
这味道不是自己家的,那是谁家的?难道是隔壁秦营长家的?
这秦霄不是京市的吗,听说他媳妇儿是东北的,这东北人也会做油泼面,而且做的味道比他媳妇儿还香。
“媳妇儿,这秦营长的媳妇儿也是咱们那儿的?”
“哪能啊?小苏是东北的,不过那姑娘长得可不像东北姑娘,倒是挺像南方姑娘的,温温柔柔的,漂亮的不行!不是,你打听这些干啥?”
巧嫂子一脸狐疑的看着田大壮,田大壮立刻正襟危坐。
“我进门的时候,不是闻到了一股油泼面的味道吗?我以为是你今天做了油泼面,结果你说没做,那肯定是秦营长他们家做了,这味道可正宗的很。”
听到田大壮这么说,巧嫂子也是无奈了,这狗鼻子也太灵了。
不过苏宁会做油泼面,她倒是也挺好奇的。
苏宁给巧嫂子的印象非常不错。
当时知道秦霄申请到他们隔壁的这个房子的时候,她就打听了一下。
听说两个人是刚刚新婚,而且听说苏宁老家是乡下的,人长得也不漂亮,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才能够嫁给优秀的秦霄。
结果昨天一看,她就知道这谣言完全不可信。
就不用说苏宁那通身的气质了,关键是长得也漂亮的不行。
她感觉比那些文工团的小姑娘都要漂亮。
而且说话也非常的有礼貌,又是知礼数的,她是万分的庆幸有这样的邻居。
巧嫂子也是被上一个邻居给弄怕了,生怕又来了一个那样的,这一下子看到苏宁,她是一点都不担心了。
两夫妻吃着午饭,家里的几个臭小子都去上学了,中午也不会回来,所以就说去了隔壁邻居的事情。
田大壮听到自己媳妇对苏宁那一顿夸,就知道秦霄的媳妇儿应该是不错的。
别看他媳妇大大咧咧的,但是看人还是很准的。
他媳妇儿说不好的,那人肯定就有问题。
“媳妇儿,那苏同志刚刚来,对咱们这里不熟悉,你就和他多来往来往。”
“那还用你说啊!我早就已经跟人家打过招呼了,上午的时候又送去一篮子蔬菜,不过那两口子也很客气,愣是又回给了我一包干货,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那人家也是知礼数的。”
“可不是嘛,这小两口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