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打电话和大哥大嫂说了这件事,而且也给三哥写了封信,告诉他家里造了新房子的事情。
接下来就是要准备暖屋酒了,这可是大事,不仅得请村里人,外公外婆那边也得请,毕竟当时他们家造房子的时候,两个舅舅和几个表哥听说以后,也都过来帮了好几天,要不然这房子不可能建得这么快。
仔细地算了一下,要请的人挺多。
这一回请客吃饭,一家人商量过了,可不能像之前大哥结婚一样,办得那么好,毕竟明眼人都能够瞧出来,他们家造房子花了大价钱。
如果暖屋酒还是办得那么好,很多人心里多多少少会有想法,也容易引起没必要的麻烦。
所以该低调的时候就要低调,一家人拟了一个菜单,虽然也有荤菜,但是荤菜就只有一个,红烧肉炖土豆,剩下的都以素菜为主。
至于买肉的任务,还是交给了苏宁,这一次需要的肉也不多。
在办暖屋酒前一天,苏宁就直接坐着村里的拖拉机去了公社,拖拉机刚好要去公社了化肥,顺便把大哥大嫂也一起接回来。
家里面搬了新房子,要添置的东西也很多,一家人决定等到进屋酒办好以后,再去公社置办。
苏宁已经很久都没有来公社逛逛了,这猛的一看,还是有些许变化的,特别是供销社,货品的种类明显变多了,而且还有很多都是从南方地区来的。
苏宁饶有兴趣地逛了一圈,还买了一些东西,大多数都是吃的。
想到今年即将到来的那件事情,她转身又去了书店。
之前她淘书一直去的废品回收站,说实话,多多少少弄回来的好东西。
不过去的次数多了,那里的好东西越来越少。
人家也不是傻子,有好东西早就自己藏起来了,她去的时候都是凭藉着自己的精神力捡漏,只可惜能能捡漏的机会越来越少。
那套“神书”,也凑齐了几套,不是很多。
苏宁想着去书店捡捡漏,顺便看一下还有没有别的复习资料。
公社的这家书店还是这几年公开的,以前的时候想要买书,还得去市里,现在公社有书店,真的是方便很多。
书店不大,也就30平方左右,不过里面的书倒是不少。
“你好同志,请问有数理化丛书吗?”
苏宁直接了当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店里的工作人员有两个,一个是20岁左右带着一副眼镜的年轻男人,另外一个是40岁左右的女人,男人正坐在椅子上看书,那个女人正在整理书籍。
男人正沉浸在一本书里无法自拔,听到问话的声音抬起头来。
“不好意思,您刚才说什么?”很显然,这个男同志没有听到苏宁的问话。
“同志,我想问一下有没有数理化系列丛书。”
“这套书啊,应该是有的。”
“那可以,麻烦您帮我找一下吗?”
“好的,你稍等一会儿,秦姐,数理化系列丛书放在哪儿了?”
40岁左右的女人听到问话,很快就回答道:“在第四排的第二个柜子那里,”
“同志,您想要的这套书,在第四排的第二个柜子那里,需要我帮你拿过来吗?”
苏宁站在那里听到这两个人一问一答,心里整一个大无语。
合着刚才自己问这个年轻男人,这男人根本就不知道书放在那里。
苏宁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说道:“我自己去拿吧。”说着,她就走向第四排第二个柜子。
然后很快就找到了这个柜子,开始翻找数理化丛书。
找了好一会儿,苏宁终于找到了那套书,可只剩下一套,不由得非常的庆幸,她拿着书走向柜台准备结账,心里想着今天的运气可真不错。
这套书在书店还挺难得会遇上的,之前他去过一次市里的书店就没有找到,看样子这套书籍的印刷量不是很大。
而且这一整套书一共有17本, 价格也不便宜,一套下来差不多都有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了。
从刚才放书的位置就能够看出来,来购买这套书的人应该很少,所以这么长时间苏宁才会在回收站只凑齐了几套,可以说这套书是非常难得的。
正当苏宁掏出钱准备付款的时候。这时,店里进来几个年轻人,其中一个眼尖地看到了苏宁手中的书。
“哟,这里居然有数理化丛书呢,给我看看。”那人伸手就要来抢。
苏宁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护住书说:“这是我找到的,我要了。”
“嘿,你这小姑娘,我们也要这套书,大家公平竞争,谁先拿到手算谁的。”另一个年轻人也帮腔道。
苏宁有些大无语,这都什么人啊,还说谁先拿到手上算谁的,这书明明都在自己的手里,这些人居然伸手就想抢。
“现在书在我手里,所以算是我的,同志,麻烦你帮我开票吧。”
看到苏宁一副什么都不怕的样子,而且还这么说,这几个人也没有在纠缠,反而问起正在开票的年轻男人。
“有什么了不起的,店里面,说不定还有,请问这套书还有吗?”
“不好意思没有了,这位同志手里的这套书是我们店里的最后一套。”
一直在忙着整理书籍的工作人员也来到了收银台这边,然后开口说道。
这几个人一天脸色都有点难看,他们也没有想到苏宁拿到手里的,居然是最后一套书。
这时候,这几个年轻人当中的一个女孩子站着出来。
“不好意思这位姐姐,刚才真的是对不起,我朋友心太急了,所以才会出言不逊,我们目前非常需要这套书,所以才会这样的,不知道您方不方便转让这套书。”
苏宁听到这种绿茶发言,忍不住想要翻个白眼。
“不好意思,我只有哥哥没有没有妹妹,所以请不要叫我姐姐,请称呼我为同志,至于这套书,目前也是我正急需的,也是我先找到的,所以不好意思,恕我不能让给你们。”
“你这个女人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想要多加钱?你说个数,我们给你就是了。”
说话的男人有点嚣张跋扈,而且一看身上的穿着和打扮,就知道肯定不是这里的人。
包括和他随行的另外几个年轻人也是,不仅每个人手上都带着手表,身上的穿着也适合这个地方的人有所不同。
苏宁的心里有些猜测,这些应该是一些大院子弟,或者应该是一些有权有势人家的孩子,要不然说话做事也不会这么嚣张。
而且这几个年轻人应该是刚下乡的知青,或许是得到了家里的什么消息,要不然也不会来这里买书。
(解释一下:不要怀疑,其实第一届高考恢复以后,知青上山下乡的活动并没有彻底的结束,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时候才彻底的结束,所以在七七年的时候,还是有知青下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