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这扬运动结束,历史问题得到修正。
那也只是针对那些被冤枉被迫害的人而言的。
而像乔家那样,确确实实有罪的,完全不可能有平反的机会,那就意味着,他们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都必须呆在这个地方。
当然,苏瑶作为一名下乡的知青,还是很有希望回城的,可是那时候,她还能够回来吗?这个问题恐怕也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反正只要看到男女主过得不好,她就很高兴。
寄给季晓敏的东西还是一样的,都是山里的山货,另外还有一些风干野鸡什么的。
对于这个朋友,虽然两个人只见过几面,但是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有来有往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
两个人经常在信里面诉说着生活的趣事和烦恼,直接成了笔友了。
至于寄给秦家父母的东西,那就多了,除了山里的山货以外,又额外的放了不少的好东西。
并不是她要讨好未来公婆什么的,主要是秦爸秦妈对她也很好。
从她和秦霄回到大青山村之后,两个人都已经给她寄了三次包裹了。
而且包裹一次比一次的大,里面的东西大多数是给她和她的家人的。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是相互的,包括和长辈的相处也是。
既然秦爸秦妈对她好,苏宁也不吝啬,也寄不少的好东西过去。
毕竟于情于理,她都希望两个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身体能够越来越好。
离别的时间总是很快,清晨的大青山村,苏宁早早的起来了。
俗话说得好,上车饺子下车面,苏宁把昨天晚上就准备包好的饺子煮好,装进了一个饭盒里。
虽然昨天秦霄说让她早上不用起那么早,也不用去送他,但是苏宁没有答应。
等到她拿着饭盒来到秦霄家里的时候,发现他把行李都已经打包好了。
“宁宁,你怎么过来啦?”
“你忘记了,昨天我们不是说好的,看我还给你准备了饺子。”
“真的,那可太好了,我也有一个惊喜要送给你。”
“哦,是什么?”
苏宁有些好奇,只见秦霄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条,递给了苏宁。
苏宁好奇地打开,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张地契。
“这是?”
秦霄拉着苏宁在凳子上坐下,然后开口说到:“昨天晚上的时候,我去找了大队长,把这座房子给买下了,这里离你家近,等以后我们结婚了,你肯定不能一直住在家里,要不然肯定会被别人说,哪怕你跟着我去随军了,等以后想要回到村子里住,也能够离家里近一点。”
苏宁没有想到,秦霄会想到这么多的事情,瞬间就感动了。
虽然说自己哪怕结婚以后,住在娘家,她爸妈也不会有任何的意见,甚至还会很欢迎,但是她如果真的这么做,村民们肯定会说闲话。
有时候做女人就是这么难,哪怕这里曾经是她的家,只要你嫁人了,那么以后你就不再属于这个家了,回来以后就是客人。
虽然她知道爸妈并不会在意村里的这些闲言碎语,但是她也不想要两个老人家难做。
毕竟这个家除了她,还有三个哥哥,她也不希望因为这些事情影响到三个哥哥。
苏宁眼眶微微泛红,她没想到秦霄竟如此为她着想。“你想得太周到了,我都没考虑这么多。”
她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感动。秦霄轻轻握住她的手,“我就是想让你以后不管什么时候回来,都能有个自己的家。”
这时,外面传来秦霄战友催促的声音。秦霄站起身,将苏宁拉起来,紧紧拥入怀中,“等我回来,我们就结婚。”
苏宁用力地点点头,回抱住他,“我等你。”
秦霄提着行李走出家门,苏宁跟在后面,到了村口,秦霄上了车,透过车窗对着苏宁挥手。
车子发动,缓缓驶离,苏宁站在原地,望着远去的车影,心里面满是不舍,但是她知道,她不能阻止秦霄离开,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秦霄的离开,苏宁的心情还是低落了几天,主要是不适应,毕竟秦霄养伤的这一段时间,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
不过很快一件事情就让她没有时间还想七想八了,因为大哥的婚期就要到了。
之前就和王家那边商量好的,两个人结婚的时候要办两扬。
主要也是考虑到了两家之间的距离问题,这年代,可没有结婚的时候,能包车接送亲戚,
那车都是属于公家的,怎么可能会让你个人使用。
哪怕是真的托了关系搞到了,人家一个举报,恐怕人就直接进去了。
因此,像他们家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各办各的。
这件事情,王春花和苏铁柱也已经和老爷子老太太说过了。
他们要先去市里面办一扬,到时候就把两个老人家带上。
让两个老人家也看看孙子在市里过得怎么样,见见未来的孙媳妇。
市里那边要请的,基本上都是他们小夫妻的同事领导以及王家的亲朋好友。
请客的地点就选在国营饭店,王父和国营饭店的经理是朋友关系,所以早早的就定下来。
这时候能在国营饭店办喜宴,也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没有一定的关系,根本就办不到。
由此可见王父的关系还是挺硬的,至于在村子里,那就更方便了。
他们隔壁的红旗大队就有一个专门做宴席的大厨。
那手艺都是祖上传下来的,苏铁柱早就拎着东西和大厨订好了,等到了时间,大厨就能够来。
村子里主要请的就是他们自己这一边的亲朋好友。
老两口和村里的人关系都还不错,往年别人家办事情的时候,也会请他们两个人过去吃席。
因此村里来吃席的人也比较多。
这时候吃席,当然不可能给你满桌子的大鱼大肉,桌上能有一两道荤菜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老两口第一次举办宴席,而且还是家里的长子结婚。
因此,老两口商量,在村里的这扬婚宴,不能办得太过于突出,也不能过于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