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平安看过来,大家都低下了头,有些害怕,局促的不敢与陈平安对视。
陈平安一眼扫过,其中有个靠墙边站得笔直的孩子,在陈平安的目光下却不躲闪,四目相对。
有点意思。
陈平安见到孩子坚毅的目光。心里一震,
这孩子没有其他孩子的怯懦,看样子以前的家庭,怕也有点什么来头。
便询问起李主任:“那个孩子,你们有资料吗?”
李主任接过干事递过来的资料:“这孩子名叫吴建国,他父亲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在工厂做保卫科工作。
但是一次间谍在厂子里想破坏生产数据资料时,被他父亲发现,
打斗的过程中他父亲英勇牺牲,
他父亲去世后,他母亲只好独自带着这个孩子生活,
由于丈夫去世,他母亲郁郁寡欢,后面又得病,这几年厂里给的抚恤金也快消耗一空。
正巧碰上这个年月,
他妈眼见自己身子骨不好,便准备赶往四九城,将儿子托付给自己丈夫的老战友,
奈何在半途中,他母亲就意外去世了。
这孩子是跟着其他逃难来的人一起来到京城的,我们在统计工作的时候,
上面领导还特意嘱咐要为他找位好人家照顾。
至于他母亲想要托付给丈夫的战友,问这个孩子,他并不清楚自己父亲的战友是谁,
而他母亲又是突发恶疾,撒手人寰,连最终遗言也未留半句!这四九城这么大,想找一个人,简直难如登天。”
陈平安吴向建国招手,吴建国迟疑了一下,在李主任微笑点头示意下,走了过来。
李主任介绍道:“小建国,这位是95号院的居民组长陈平安,你叫他平安叔就行。”
吴建国脆生生地喊:“平安叔!”
孩子8岁左右,坚韧不拔的脸上,有着一丝悲伤,和不安。
陈平安心想,虽说不会相面。,但见这孩子回答有礼有节,院里人肯定有人愿意收养。
陈平安看着吴建国:“陈叔这里帮你找户人家,他家无儿无女,你跟着我一起去吧!省的来回跑!”
“好,谢谢陈叔,建国一定听话!”吴建国一脸希冀看着陈平安。
吴建国跟着陈平安,和一群年轻人往四合院赶去。
途中,许大茂疑惑地问:“平安,这小孩子是咋回事儿?”
陈平安将建国的身世来历说了一遍,大家都对他表示同情。
但这时期的惨剧太多了,人们基本上都已麻木,
众人心里想着,这院里没听说谁是绝户啊,除了以前的一大爷易中海。
难道陈平安是想把这孩子送去易家?那易中海家还不高兴坏了!终于不用做绝户。
那贾家可就惨了。要是易中海同意收养这个孩子,以后那还能舍得20块巨款,接济贾家?
陈平安带着吴建国直接来到易中海家。假如,吴建国真的过继给易中海也算不错,
他的生活能得到改善不说。易中海也再也不用算计养老,在院里搅风搅雨。
其实陈平安心里有杆秤,易中海大概是不会同意收养的,要早想领养。
这些年他都早去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不过,作为院里的三大爷,还是要问一下,以后易中海要是死死地绑在贾家,
等到年老被撵出去,冻死桥洞,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没有接住这次自己给他的机会!
陈平安带着建国来到易中海家敲门,王翠莲开了门。
陈平安也没开口打招呼,只是问:“小易在家吗?”
王翠连听着这个称呼,嘴角抽搐,现在已经习惯了。
因为这两年,除了他师傅家,老孙头。,陈平安都是这样叫院里的人,
其他时候,他都拿自己当院里的三大爷,而且不仅仅是职位,感觉他连辈分都一起继承了。
众人碍于陈平安的实力和在院里的威慑,并不敢反驳什么。
除了易中海,院里的其他人基本上都已经叫陈平安“三大爷”叫习惯坏了了,
陈平安终于感受到了被别人叫做“大爷”的那种“爽”。
众人只当这个称呼是个职位,可陈平安不这样想。年纪轻轻就当了三大爷,少走几十年弯路。
王翠莲看着站在门口的陈平安和一个小男孩,还有一起聚拢过来的邻居,纳闷地问:“陈家小子,你这是……”
陈平安自顾自拉着吴建国进了易中海家“喜事儿!这不,你们老两口不是没孩子嘛?”
王翠莲听到陈平安提起自家的伤心事,看着围观的邻居。感觉陈家小子莫不是来羞辱自己的?
王翠莲脸色有些难看,“陈家小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你要是来看我们笑话的,请回吧!我们家不欢迎你……”
王翠莲没有直接大骂陈平安都算教养好了。
——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何必当众揭开伤疤撒盐?
陈平安见王翠莲脸色不对,
连忙把身后的吴建国拉出来:“小易媳妇儿,我可没那闲工夫看你们啥笑话。
现在你们机会来了。建国他爸早逝,
他妈带着他在逃难来四九城的路上,也没了,现在就是个孤儿。
我想着你们老两口也无儿无女,就来问问愿不愿意收养他。
放心,这孩子长得机灵,绝不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你们养他小,他以后肯定养你们老。再说有我这个三大爷在院里看着,又是我带来的孩子,要是以后他不孝顺,我第一个不答应。”
王翠莲意外的看着陈平安,不是老跟自己老伴拆台嘛?有这么好心!?
又看到吴建国,小平头下眼睛清澈透亮,额头饱满,眉形清秀。长大妥妥的大帅哥。
就是衣服裤子有些脏兮兮,布鞋还有几个洞,显然逃难的途中受了不少得苦。
王翠莲母性有些被激发,差点脱口而出:“好,我愿意收……。”
“咳咳!”
可话刚说一半,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咳嗽声
——原来是易中海不知从哪儿回了院。他走到中院时,就听见陈平安在跟老两口念叨,旁边还站着个孩子,
不用想也知道怎么回事。工厂休息,抽烟时,从别人闲聊中得知,四九城最近来了不少孤儿和女人,壮劳力倒不多,
东直门外的粥棚里全是逃难的人,靠着清汤寡水的粥充饥。
这些事易中海早有耳闻,却没想到陈平安今天真领了个孩子来,还想让自己老两口收养。
他不由得感叹:陈平安这小子,真是爱多管闲事!
自己以后有贾东旭这个徒弟养老,那还需要再领养个孤儿!